抗戰期間的關麟徵(左)和張耀明
1949年5月12日,關麟徵親自主持成都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務會議,第一次透露軍校要做好外遷的准備,他說:“現在雖說上峰還沒有這方面的訓令,但據我觀察分析,時局浮雲遮日,隻會越來越壞,軍校要有充分准備。在如此緊迫的時局下,為免去各級官佐戰時為眷屬所累,我建議各級主官一律先將眷屬疏散,以便安心應戰。”在到會人員一致表示同意后,關麟徵又講了眷屬先行疏散的妥善安排方法。10天后的早晨,26輛滿載軍校眷屬的卡車便由南較場開出,駛向各地。軍校預計在一周內將填表請疏散的5000余人,全部輸送完畢。
1949年6月初,國民黨一些軍政官員開始計劃將軍校遷離成都。當時,對遷址地點,暗中存在著很大爭議,陳誠一派擬將該校遷往台灣,由陳誠掌握。關麟徵一直與陳誠矛盾很大,尤其對陳誠攬兵權吞並其他部隊擴大自己勢力的做法,曾公開反對,所以在遷校之爭上極力反對把軍校遷台,而力主遷往雲南,並將此議稟報蔣介石及國防部。8月底,國民黨國防部電令批准陸軍軍官學校遷往雲南大理、姚安等處,一面為的是鞏固西南后方,一面是准備在臨急時,再通過泰國遷往台灣。這個折中方案,關麟徵是勉強同意的。由於他已盯上了陸軍總司令一職,所以在開始執行遷校任務時,關是根據國民黨政府的規定,積極准備遷校的。軍校曾派出專門人員前往雲南偵察道路、社情,初步擬定戰車、炮兵、汽車等機械化部隊沿川、滇公路經昆明到滇西,步兵部隊經樂山、西昌再集中到大理、姚安。
軍校各級官佐聞知遷校消息后,人心浮動。關麟徵見狀,提議要官佐各報志願,根據所報志願類別,提出三項處理方法:(1)願隨校行動者准備同行﹔(2)願資遣者給資遣費﹔(3)願留四川本地將來打游擊的,加入軍校游擊干部訓練班,由軍校統一發給武器。結果是資遣了一部分官佐,一部分官佐加入了游擊干部訓練班,其余官佐准備隨校行動。
此時,“代總統”李宗仁為了拉攏一部分黃埔系統軍人,便將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關麟徵召至南京,擬調關麟徵作參謀總長。
關麟徵有意想干,但又顧忌蔣介石萬一東山再起,特又去奉化向蔣介石請示。蔣介石對關麟徵說:“你一向是帶部隊的,當參謀總長不適宜,不如作陸軍總司令好。”關麟徵也想趁此機會掌握國民黨軍隊后備部隊組訓權和大部或一部作戰部隊的指揮權。因此,他回成都后,等候新職,並對軍校人事做了一些調整。
關麟徵在軍校做的一些安排,都是基於蔣介石給他的許願上,但一直到了8月中旬,國防部還未任命他為陸軍總司令,這使他焦慮不安。在此前后,國民黨政府又將他原來兼任的第八訓練處職務,另委給羅廣文,這使他組訓新部隊的計劃,成為泡影。這個月,蔣介石又令軍校組織成立6個教導團,關麟徵談起這事忿忿不平地說:“早在以前我就建議軍校成立幾個教導團,老漢(指蔣介石)疑心很大,生怕我擴充實力,口頭上答應可以成立一兩個團,但始終不下命令。現在要成立,已經太晚了。”
關麟徵見一時還不能名正言順地離開軍校,便急於想別的辦法辭掉軍校校長這一臨急難以脫身的職務。他私下裡派他的妻弟到香港買了房屋,做好了出走打算。
8月25日,李宗仁“特任關麟徵為陸軍總司令”。9月l初,李宗仁電召關麟徵去廣州,在去廣州的前一天,關麟徵曾對他過去的參謀長、現任校辦公室主任的吳麗川說:“李代總統這次叫我去廣州,是要我當陸軍總司令或參謀總長,現在局面已經成了這個樣子,誰干也沒有辦法。我准備到廣州相機行事。學校我決不干了,准備保張耀明來接任校長。”
在關麟徵去廣州時,正在重慶的蔣介石將軍校教育長吳允周喚去詢問軍校情況。吳允周的匯報,使蔣介石對關麟徵極為不滿。蔣介石又將他的另一個心腹王錫鈞召去,詢問關於關麟徵的有關言論。王錫鈞也是黃埔一期生,他回答蔣介石說:“關校長對總裁的左右有些人不滿,嫌他們沒有替總裁做好事,並沒有說總裁什麼。”蔣介石這才消了口氣。
關麟徵在接任陸軍總司令職務后,想出了一個自認為是兩全其美的上策:既不去台灣也不降共,去國、共兩方勢力都管不著的香港,脫離軍界和政界,晚年享點清福。
9月7日,李宗仁的國民黨國防部發表陸軍中將張耀明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命令。關麟徵、張耀明在新職明確后,二人為了表示對老校長蔣介石的誠意,一同去見蔣介石。蔣在接見關、張二人時大談他過去在廣東東征中以少勝多、平定軍閥的事,並表示即使他現在身邊隻剩下幾個人,也要“革命到底”等等。二人怏怏告辭,回到成都准備辦理校長易人交接儀式。
關麟徵在卸去校長一職后,回到軍校時如釋重負。他高興之余,決定親自為長女關伯琨主辦婚事。
10月6日上午9時,新、舊校長又進行了業務交接,完成最后一道交接手續。交接儀式在校本部舉行,國民黨西南長官公署特派處長王從龍監察交接,校各單位主官均到場,並分別於移交分冊上蓋章,10時余交接完畢。
關麟徵在交接校長儀式全部完成后,盡管那時陸軍總司令部已遷到了宜賓,卻並沒有到職,即由成都徑直飛往香港,悄然辭職退出軍界,定居九龍做起了寓公。(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