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西南聯大准備復員遷回內地。9月9日是沈從文與張兆和的結婚紀念日,他特意寫了篇題為《主婦》的小說,作為禮物送給妻子。這是1945年沈從文全家在昆明鄉下。
照片上這個幸福的四口之家,是沈從文夫婦和孩子們。照片攝於1945年8月,這年老大龍珠11歲,老二虎雛8歲。這個時間節點對於沈從文有著雙重的意義,首先是抗戰勝利日本投降,意味著國家之安定﹔其次是他與妻子張兆和結婚12周年,當他回顧婚姻生活,褪去了當年愛情的炙熱,卻品味出妻子的朴素之美,意味著小家之安穩。
沈從文與張兆和結婚是在1933年的9月9日。倆人有著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沈從文是野性十足的湘西鄉下人,張兆和卻是個大家閨秀。然而愛情並不需要太多理由,在沈從文的窮追不舍下,張兆和最終願意與他結為連理,相伴一生。婚禮就在北平中央公園的水榭處,沒有儀式、甚至沒有主婚人和証婚人。沈從文不願讓張兆和向家裡要錢,於是她結婚唯一的嫁妝是父親送的字帖——《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在幾位親友的見証下,倆人宣布結婚了。
抗戰期間,沈從文在楊振聲力排阻力的全力推薦下,被聘為西南聯大師范學院國文系副教授,全家住在昆明呈貢縣的鄉下,生活困頓,夫妻二人隻能勉力維持。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沈從文得知消息后淚濕雙眼,回顧這些年國與家的艱難歲月,胸中的悲壯沉重遠遠壓過了喜悅之情。戰爭以我們的勝利告終,可回顧這一路滄桑,又何嘗不是傷痕累累……
為了慶祝結婚紀念日,沈從文早就約了一些好友在那天來鄉下家中小聚,既要慶祝抗戰勝利,也想慰勞酬謝妻子12年來操持家務之苦。9月9日這天早晨,熬了大半夜的沈從文趕緊從床上爬起來,跑到外面路邊採了一把帶露水的藍色野花回來送到妻子面前,張兆和高興地接過花一邊插進白瓷花瓶裡,一邊叮囑沈從文:“昨晚沒睡多久吧,趕緊去睡上兩個鐘頭,十點客人們就來了。”沈從文卻說:“沒關系,我不過是累了一晚上,你卻累了12年!我想起就慚愧難過!”張兆和一愣,眼中閃著淚光說:“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你說‘慚愧’這兩字……”
沈從文又將熬夜寫成的一篇名為《主婦》的小說作為結婚紀念日禮物送給了張兆和。其實在他們結婚3周年的時候,沈從文便寫過一篇同題小說送給張兆和,那時張兆和曾打趣沈從文是為了辭藻華麗卻忘記了她的朴素。而時至今日,沈從文相信自己終於寫出了妻子的朴素之美。結婚12年來,妻子從當初充滿活力的年輕學生變成了包容、忍耐的賢妻良母。養育孩子、操持家務自不必說,對自己的作家丈夫,她半要照顧半要管束,既要讓他在戰亂奔波中吃飽穿暖,還得記得將他從他的文學世界中拉回現實,平凡生存。
這張照片,記錄的正是1945年的沈從文,這一年,對沈從文一生來講也許都意義重大:國已安,新戰尚未起,家和睦,紛爭暫未來。也許夫妻倆之所以能夠經歷后來那麼多的苦難,正是因為這一刻,他們暫時駐足,感恩、紀念著國家來之不易的和平,以及他們夫妻二人熬過了苦難換來的幸福。也許正是這些溫暖,支撐著國與家,走過下一個、下下一個寒冬。(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