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旅順口 白玉山下埋忠骨

紀鬆東 王雲峰

2014年04月24日15:38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旅順口 白玉山下埋忠骨

大量役夫聚集在清軍駐扎的金州兵站附近,等待搬運軍用物資。

大連旅順口區位於遼東半島的最南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距大連市區45公裡,這裡風景如畫,是北方良港。 120年前,這裡曾慘遭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踐踏,生靈涂炭,血流成河。然而,不畏強暴的當地百姓奮起反抗,進行英勇斗爭,書寫一部蕩氣回腸的斗爭史。

花園口:鬼子登陸露猙獰

提起中國近代史,大連花園口有著重重的一筆,黃海海戰結束不久,日軍便到遼東半島貔子窩、花園口等沿海地點進行偵察,尋找登陸地點。1894年10月24日凌晨,日軍第二軍第一師團在聯合艦隊的掩護下,自朝鮮到達花園口,日軍先將兵船停泊在距岸三四海裡處,而后趁漲潮時,用登陸艇牽引舢板登陸,一晝夜往返二三次。

花園口村鄉民看到海面突然駛來數十艘小舢板、汽艇,運載數萬日軍陸續登岸,都驚恐不安,急忙四處奔逃,當地人稱該歷史事件為 “跑鬼子”。如今已72歲的梁屯村農民梁洪卷在小時候沒少聽爺爺講“跑鬼子”的故事。 “其實早在甲午戰爭前兩三年,我們這兒的漁民就發現有日本船在活動。大船在外圍游蕩,小艇進來探視,估計是日本間諜早把這兒的情況都摸熟了。 ”梁洪卷說,“鬼子登陸那天,由於船隻較多,煤煙遮天,早霧顯得更濃厚,當地人覺得與平日不同,便好奇地到海岸去看,才發覺日本鬼子已經登陸,他們說的話村民聽不懂,於是人們便驚慌起來,一傳十,十傳百……附近幾個村子都傳遍了,大部分人開始收拾衣物往外跑。 ”

日軍見當地人都避開了,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們引路送信,便露出劊子手的猙獰面目,開始燒殺搶掠,最后連貓、狗都宰殺吃掉了。 “我爺爺共哥仨,他留下看家,於是被日本人抓去做飯。 ”提起日軍禍害當地老百姓的事,梁洪卷有說不完的話。 “殺完動物,燒房子。宋屯當時有一家大戶,35間房子就被燒掉30間。那時節,氣溫下降天氣轉冷,這不是逼得百姓無家可歸嗎! ”

花園口村有座海神娘娘廟,是當地漁民用來祭祀天后的。 “我爺爺親口告訴我說,日本人登陸后,將海神娘娘像的頭砍下來,把老百姓家的驢頭砍下來安在上面取樂。此舉嚴重踐踏了當地百姓的信仰,百姓恨得咬牙切齒。 ”梁洪卷說:“沒想到,第二天晚上日軍就遭到了報應。 ”日本一艘大型軍艦——“大烏”號,突然起火,燒掉不少軍火、物資、馬匹等,還燒死很多日本人。當地人至今還流傳這個傳說:“海神娘娘顯神通,一天晚上從廟裡飛出兩個大火球,將日本鬼子最大的一隻軍艦燒著了。 ”

雖然起火原因不詳,但軍艦被燒沉確有其事。上世紀60年代,當地人在海水退潮時,還能看見沉沒軍艦殘留的桅杆。

自10月24日至11月6日,日軍在花園口登陸時間長達14天,登陸人員24049名,戰馬2740匹及其他大批輜重武器。

事實上,當日軍登陸時,駐扎貔子窩的清軍捷勝營就已獲得情報,哨兵還捕獲日軍間諜鐘崎三郎,得知日軍萬余人將在花園口登陸。據史料載:25日,此情報已被告知金州副都統連順,26日,連順又急電李鴻章、旅順船塢工程總辦龔照和盛京將軍裕祿請援,“均不果”。清廷及清軍將領的不屑一顧,是日軍未失一兵一卒登陸並順利進犯金州的主要原因。此外,花園口是當時金州防區與岫岩防區的接合部,為防務空隙。清軍腐敗無能、防務空虛、組織無力可見一斑。

這裡不能不提清軍和百姓斗間諜的故事。在甲午戰爭前,日本就派出大量的間諜,他們潛伏在中國多年,對中國的風土人情了如指掌。間諜們不僅掌握了清軍的兵力布防和防御計劃,甚至掌握了地雷的埋設地點,這些情報為日軍減少傷亡、取得勝利起了關鍵作用。最著名的是被稱為“三崎”的間諜組合。因山崎羔三郎、鐘崎三郎、藤崎秀這3人名字中均有一個“崎”字,故稱“三崎”。戰前,日本大本營將“三崎”與向野堅一、大熊鵬、豬田正吉等6人組成“特別任務班”,派到旅順、大連一帶執行偵察任務。

此時,清軍已經在前線設防,稽查日本奸細。在清軍和老百姓的嚴查下,“特別任務班”6名間諜先后落網。1894年10月31日晚,“三崎”在金州城西門外玉皇廟附近被清政府處決。除向野堅一逃脫外,大熊鵬、豬田正吉下落不明。

日軍佔領金州后,找到“三崎”的遺骸,將其埋在金州城北虎頭山上,並將虎頭山改名為“三崎”山。 “三崎”臨刑的地方,則立起“三崎處死地紀念碑”,后又蓋廟。 1945年,被中國民眾砸倒。

120年前日寇侵華登陸的地方,如今已被大連市建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題寫的“花園口”石碑,高高地聳立在山崗上,時刻警醒后人:銘記國難,毋忘國恥!

金州城:寡不敵眾遭屠戮

《曲氏井》雕塑。

在金州的二十裡堡鐘家村夏家店屯附近,金州北大河水庫靠近201國道旁的樹林中立有一座紀念碑,上書9個大字:“石門子阻擊戰紀念碑”,這裡就是甲午戰爭的石門子阻擊戰遺址,其北部的台山正是當年清軍抗擊日寇的主要戰場。

“日軍從花園口登陸后,稍作休整便兵分兩路直扑金州。 ”金州博物館副研究員徐建華告訴記者,見上峰遲遲不作為,鎮守此地的清軍將領徐邦道激憤不已,心急如焚。為力保金州,他決定自己率部出城阻擊。

10月31日,徐邦道率拱衛軍步隊3營、馬隊1營、炮隊1營約2000余人開到前線。選定金州城東10余裡的狍子山、台山等高地作阻擊陣地,並加緊構筑防御工事,金州青壯男子也加入搶筑工事的行列。

徐建華說,日軍花園口登陸后遭遇到的第一次沉重打擊,就是石門子阻擊戰。

台山位於石門子北,高約百米,這裡在明代修有烽火台,俗稱“一台子”。清軍在山上修筑了牆壘,部署了8門山炮和一個營的兵力。

日軍調用步、炮、騎、工兵約五六千人奪取台山。面對10倍於己的敵人,徐邦道臨危不懼,親臨前沿督戰,率部居高臨下,勇猛還擊,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日軍見屢攻不克,便調集各路炮兵支援,清軍頑強應戰,重創日軍。老炮手牟道良腿部受傷,血流如注,仍堅持戰斗,當敵人沖到眼前,大炮失去作用時,他便揮刀上前,連砍數敵,力竭殉國。

這時,右路援軍趕到,各路守軍拼死以戰。戰斗持續了2個多小時,徐邦道見士兵傷亡慘重,敵我力量相差懸殊,隻得下令退兵,台山陣地遂落入敵手。台山陣地失守后,狍子山守軍也被迫撤退,整個石門子防線被日軍突破。

至此,金州已無險可守,日軍以數十門重炮、野戰炮猛攻轟金州,金州軍民頑強抵抗,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金州城保衛戰。然而因寡不敵眾,11月6日中午,遼南重鎮金州城陷落。

據金州博物館提供的資料,日軍攻破金州后,到處抓人。僅在東街一次就抓了47人,綁成一串,又在現在老郵局道東的劉家爐安了一口大鍋,把人殺了后向鍋裡放血,這樣殺了30多人。當時,村民劉長仁的奶奶、三大娘和叔伯姐姐小翠子被逼投井自殺。小翠子的投井處就是現在擁政街的田家井。那時,像劉長仁這樣家破人亡的居民,在金州城裡難以計數。

日軍間諜向野堅一后來公之於眾的《從軍日記》中曾寫道:“11月7日早10時隨師團長去大連灣,中途路過南山麓,見尸體狼藉,始想到這裡是戰場,炮兵大尉見之說:此被我榴霰彈擊斃者,含笑而去。 ”實際上,南山一帶未發生過任何戰斗,向野堅一所見到的“尸體狼藉”的現場,就是日軍屠殺中國百姓的現場。

在金州區古城內的西南角,也就是現在的友誼街道轄區,有一口老井——曲氏井,雖然經過了100多年,但它仍在向世人述說著這段悲愴的歷史:當時金州城的一戶曲姓人家,面對凶殘的敵人,在日寇來犯時誓死抵抗。當家中的男丁犧牲殆盡之后,剩下的7個女人寧死不屈,她們攜抱3名幼兒毅然投井自沉。戰后,金州海防同知王志修作《曲氏井題詠》一詩:“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殞名不沉。 ”“曲氏井”一名也由此得來。 100多年來,曲氏一家的事跡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極大。 1993年3月10日,曲氏井被大連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秋,金州新區管委會決定,將在曲氏井舊址修建曲氏井博物館,以供后人牢記那段悲慘而屈辱的歷史。

120年前的劫難帶給金州人的不僅僅是痛苦的回憶,更多是挺起脊梁的志氣與決心。如今,乘改革開放的春風,這裡催生出了中國東北地區最具開發潛力和開放活力的經濟區,經濟實力位居東北各區市縣首位。

旅順口:村民抗暴泣鬼神

金州陷落后,日軍很快佔領大連灣。 11月17日,日軍向旅順挺進。 21日夜,日軍以傷亡400多人的代價佔領了旅順。

旅順淪陷后,日軍奸淫燒殺4天3夜,在這個濱海小城,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屠殺是從旅順東部開始逐步向西推移,日軍挨門挨戶進行搜索,逢人便殺。從城裡到市郊,反復搜索,殘暴的日軍把旅順口變成了一座地地道道的空城、死城、血城。日本為掩蓋旅順屠城真相,將遇難者尸骨焚燒后掩埋。甲午戰爭結束后,接收旅順的清官員顧元勛在骨灰叢葬處立石碑,建享殿,並題 “萬忠墓”。如今,這座墓園就坐落在旅順口區白玉山東麓。

提起這場屠殺,旅順口區的退休教師徐延庭還清晰地記得父親徐長英當年講的故事:那是1894年11月22日早晨,一群日軍闖進旅順三澗堡西北方的石灰窯村,見人就殺。那一年徐長英才9歲,他正在炕上睡覺,忽聽街上吵鬧,走出門一看,黑壓壓跑來一群人,有人大喊:“鬼子來殺人了! ”一會工夫就有30多人被鬼子殺害了。爺爺徐英利和鄉親們向北山跑去,被鬼子追上開槍打死。徐長英跟著奶奶躲藏在外不敢回家。鬼子在村裡燒殺搶掠,胡作非為。七八天過去了,徐長英沒吃到一粒米,僅靠在海邊撿到的一塊豆餅充飢才得以活命。后來,鬼子走后,奶奶找到了爺爺的尸體,哭得死去活來。

英國人詹姆斯·艾倫,親眼目睹了這場野蠻的大屠殺。在他寫的《在龍旗下》一書中這樣描述:“無論走到哪裡,我們的腳上都會沾上血。……從拐角處出現了一隊人,我們立即認出他們是日軍……他們身上散發出殘酷屠殺的血腥味,軍服和武器都沾滿了鮮血並凝成血塊,在刺刀上挑著人頭。……他們繼續往前走,踐踏著他們那種野獸般的暴行所布滿整個城市的尸體……”

日軍進行了4天3夜的屠城,旅順成了人間地獄,整個城市中死難者約2萬人,日軍隻留下36人為其扛尸體。這在人類近代戰爭史上十分罕見。由於尸體太多,日軍不得不從郊區抓來100多個農民,加入“扛尸隊”。 “扛尸隊”把尸體集中到花溝張家窯,澆上油用火燒,整整燒了半個月。然后將這些平民的骨灰裝進4口大棺材裡,埋在白玉山下,插上“清軍將士陣亡之墓”的牌子,以欺瞞世界。第二年開春,氣溫上升,一些來不及處理的尸體腐爛,造成疫病流行。旅順,成了地獄的代名詞。

對於這場大屠殺,日軍的屠殺命令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誰直接簽字下達的,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答案。因此,日本方面從實施大屠殺之日起,到120年后的今天,拒不承認上級軍官下達了屠殺令,甚至根本不承認在旅順制造的大屠殺慘案。

面對日本侵略者殘暴的屠殺,旅順口人民奮起抗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據旅順萬忠墓紀念館提供的資料記載,居住在黃金山南山岡火神廟前的苑鐵匠,聽說日本鬼子來了,他先讓家人躲到鄉下去。自己手持大錘掩藏在門后,鬼子剛一伸頭就被苑鐵匠砸死。就這樣,他一連擊殺了五六個鬼子,日本兵的尸首把門都塞住了。最后鬼子從窗戶跳進來,亂槍射死苑鐵匠。

漁民劉德江一家8口,剛搬到黃金山下的陳家村不久。日軍大屠殺的第三天,有3個日本兵闖進他家,劉德江父子打死了他們。當天晚上,全家人乘小船出海避難,結果遭到日軍炮擊,8口人全部遇難。

家住碾盤溝有一家正在辦喜事。一個日本兵闖了進來刺死新郎,新娘勇敢上前救護,一剪刀扎死了這個日本兵。還有一個沒有留下姓名的少年,他潛入日軍兵營中,把毒藥投進飲水井裡,結果毒死了不少鬼子。當這位少年再次潛入兵營中准備繼續投毒時,被日本兵抓住。在犧牲前,他慷慨斥敵:“恨我沒有把你們這些強盜全部殺盡……”

時光荏苒,往事不忘。今天,旅順已成為人民海軍的重要基地,時刻准備著反擊那些挑舋者。

佔領旅順后,日軍在25艘軍艦的掩護下,從榮成登陸,兩面夾擊威海衛,但北洋艦隊仍然嚴重威脅日軍,日軍又使出奸計,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