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火燒趙家樓真相解密———

誰點燃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王凱

2014年05月05日10:07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誰點燃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畫家筆下的五四運動。

林長民與女兒林徽因。

五四大游行的總指揮傅斯年。

曹汝霖

陸宗輿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中國政府加入了以英法為主的協約國參戰。一戰結束后,北京政府和廣州政府聯合組成代表團,第一次以戰勝國的身分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取消日本與袁世凱訂立的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但和會不但拒絕了中國政府的合理要求,而且還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起了國人的憤怒,北京大學、北京高師等學校的學生走上街頭游行示威,舉世聞名的五四運動由此爆發。

火燒趙家樓是五四運動的高潮和標志,多年以來,人們對其耳熟能詳卻又知之甚少,這是一個偶然事件還是早有策劃?其背后又隱藏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林長民的公開信

和會期間,梁啟超以學者的身份在巴黎考察。據《梁啟超年譜長編》記載,梁到巴黎后,“少留觀察和會情形,並代表中國為輿論之鼓吹。”后來梁啟超探聽到消息,英、美、法諸國決定同意日本的方案,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梁啟超建言總統徐世昌,絕不能接受這樣的和約,但中國首席代表陸征祥卻主張簽字。梁啟超隨之又致電北京外交協會,建議政府“嚴責”全權大使,一定不能簽字:“對德國事,聞將以青島直接交還,因日使力爭,結果英、法為所動。吾若認此,不啻加繩自縛。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全權,萬勿署名,以示決心。”

1919年5月2日,外交委員會委員兼事物主任、外交協會理事林長民在《晨報》發表《外交警報敬告國民書》,將這一內幕公之於眾。林長民此文短小精悍,僅300余字,但內容豐富,慷慨悲壯,不妨轉錄於下:

昨得梁任公先生巴黎來電,略謂:青島問題,因日使力爭結果,英、法頗為所動,聞將直接交於日本雲雲。

嗚呼!此非我舉國之人所奔走呼號,求恢復國權,主張應請德國直接交還我國,日本無承繼德國掠奪所得之權利者耶。我政府我專使非代表我舉國人民之意見,以定議於內折沖於外者耶。今果至此,則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此惡耗,前兩日仆即聞之。今得任公電,乃証實矣。聞前次四國會議時,本已決定德人在遠東所得權利,交由五國商量處置,惟須得關系國之同意。我國所要求者,再由五國交還我國而已,不知因何一變其形勢也。更聞日本力爭之理由無他,但執一九一五年之二十一款及一九一八年之膠濟換文及諸鐵路草約為口實。嗚呼!二十一款出於脅迫,膠濟換文以該路所屬確定為前提,不得逕為應屬日本之據。濟順、高徐草約,為預備合同,尚未正式訂定。此皆我國民所不能承認者也。國亡無日,願合我四萬萬眾誓死圖之。

林長民的公開信如火上澆油,點燃了全國百姓心頭的怒火,幾天后五四運動爆發,交通總長、著名親日派官員曹汝霖的趙家樓公館被憤怒的學生焚毀———難怪有人說這把火其實是林長民點燃的。

曹汝霖把林長民對自己的攻擊,歸結於兩人之間的一些小過節,多年以后,他在《一生之回憶》中如此寫道:“至街頭演說之人(指林長民),與我雖非交,亦非泛泛……他向我借三千元過年,我亦答應,因急景凋年,一時忘了於年前送去,到了新年送去,他竟大怒,拒而不受。我莫名其妙,后有他同鄉告我,借錢過年,總是為窮,新年送窮,我鄉最忌,他以為我故意開玩笑,觸他霉頭。但我那裡知道,真是為好反成怨了。然因此細故,竟成大仇。”

當然,這是曹汝霖的一家之言,不妨姑妄聽之。其實今天我們都知道,梁啟超和林長民之所以將巴黎和會上的這些內幕公諸於眾,真正的原因是他們與當時掌權的皖系段祺瑞集團有矛盾,便拿段氏心腹曹汝霖開刀。另外還有個細節需要交代一下,梁啟超和林長民是兒女親家,林長民的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林徽因。

曹汝霖的回憶

1919年5月4日究竟發生了什麼?曹汝霖當時藏身何處?學生們又是如何火燒趙家樓的?多年以后,這一事件的主角曹汝霖在回憶錄中為我們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這天中午,徐世昌在總統府設宴為回國述職的駐日公使章宗祥洗塵,出席作陪的有國務總理錢能訓、交通總長曹汝霖和幣制局總裁陸宗輿。宴到中間,警察總監吳炳湘來電話說,天安門外有學生千余人游行示威,攻擊曹、章、陸等人賣國,請諸位在總統府暫歇,不要出府回家。

學生們為什麼攻擊曹、章、陸三人呢?原來他們都是晚清留日學生,回國后參加對日交涉,在北京官場素有親日之名。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時,曹汝霖和陸宗輿都身當交涉事宜,后又經手日本西原借款﹔章宗祥則與日本簽訂了膠濟鐵路及青島問題換文等一系列文件,並且在青島問題換文中使用了“欣然同意”一語,成為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主要原因。因為這些緣故,曹、章、陸當時被國人視為賣國賊,成為輿論攻擊的靶子。

散席后,幾人先到錢能訓辦公室稍坐,后來便各自回家,章宗祥隨曹汝霖去了趙家樓曹宅。

趙家樓位於北京東長安街北面,原是明代大學士趙文肅的宅邸,因后花園假山上的涼亭似樓,故名趙家樓。曹汝霖搬到這裡后,又稍加整修,當時約有50多個房間,分東西兩院。西面是中式樓房,曹汝霖自住,東面是西式平房,由曹汝霖父親曹成達居住。

曹汝霖與章宗祥等人正在客廳說話,忽聽外面有學生吶喊喧嘩,聲音越來越近。奉命保護的警察連忙用木板石塊之類的東西堵門,曹汝霖一位朋友問堵門何用,警官說上頭命令“文明對待”學生,警察連警棍都沒拿,所以先把門堵上。這時曹父見情況不妙,連忙讓曹汝霖和章宗祥躲避,曹藏進與臥室相連的一個箱子間,章宗祥則被仆人領到了相對隱蔽的地下鍋爐房。

不一會兒,曹汝霖便聽見學生們涌進家門,問曹某人哪裡去了,后又聽見砰砰蹦蹦的玻璃碎聲,瓷器扔到地上的聲音,以及翻箱倒櫃的聲音﹔學生們又到曹父房間,將櫥子裡的燕窩銀耳等補品踐踏粉碎﹔最后把汽車搗毀,將客廳、書房澆上汽油點燃,剎那間趙家樓變成一片火海。

章宗祥聽到上面火起,出來查看,學生們誤以為是曹汝霖,逮住一頓暴打,用鐵棍猛擊章宗祥頭部,如果不是章的一位日本朋友將其拖到對面一家油鹽店躲避,恐怕有性命之憂。全身傷及多處,幸虧只是輕微的腦震蕩。

這時警察總監吳炳湘帶人趕到,打人放火的學生早跑得無影無蹤,隻抓了幾十名未及躲避的學生。曹汝霖在書中寫道:

我仍在小室裡,吳總監向我道歉,將全家送到六國飯店。消防隊亦趕到,東院一排西式房已將燒盡了,隻剩下門房及西院中國式房一小部分,隨即救滅。……后吳鏡潭(吳炳湘)來,問他逮了幾個學生。他說,他們聽了我汽車喇叭聲,要緊的學生都已逃光了。等我下令拿人,隻剩了二十余個跑不及的學生,我看他們都不是重要的。我說,打人放火的都沒有抓到,這些盲從的學生不必為難他們,請都釋放了吧,他答應而去。

將曹汝霖的文章與其他參與者的記憶相對照,我們發現主要情節基本一致,這說明曹的回憶是可信的。

誰燒了趙家樓?

到底是誰先動手燒了趙家樓?近百年來一直扑朔迷離,說法不一。據說事后警察調查也沒有結果,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反正放火燒毀曹宅的北京高師學生匡互生一直平安無事。

匡互生是湖南邵陽人,北京高師數理部學生,曾習武術,膂力過人。據游行參與者回憶,當時游行總指揮是傅斯年,段錫朋是北大領隊,匡互生是高師領隊。5月4日恰好是星期天,政府機關都休假,沒法請願,於是學生們便來到東交民巷使館區抗議。不巧那天美、英、法、意的駐華使節都外出了,除美國使館接受了請願書外,其他幾國都沒有接待。請願無門的學生大失所望,情緒不免有些激動,這時有人高呼:“到趙家樓找曹汝霖算賬去!”於是隊伍便直奔趙家樓而去。

大部分學生對趙家樓根本沒有印象,也不知道為什麼去那裡,參加游行的王統照回憶說,當時人們紛紛詢問:“趙家樓在哪裡?”“誰住在趙家樓?”只是隨著走而已。

到曹宅后,匡互生第一個跳進院子打開大門,學生們一擁而入,一直主張溫和處理的傅斯年、羅家倫等人也控制不住局面了。北京高師學生俞勁后來在《對火燒趙家樓的一點回憶》中說:“這場火究竟怎樣起的?當時知道的人不太多。放火的人也就是那位跳窗戶開大門的某君。當時隊伍在大街游行的時候,我和某君同在隊伍前面,他要我快跑去買盒火柴,我知道他不吸煙,干麼要火柴?但立刻體會他要買火柴的意圖,便迅速地離開隊伍買了一盒給他,這盒火柴系然得到了妙用。這就是痛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的情形。”

俞勁文中的“某君”就是匡互生,段錫朋發現他要點火,出來制止說:“我負不了責任!”匡互生回敬說:“誰要你負責任!”后來的事實和資料都証明,匡互生就是火燒趙家樓的主要組織者和策劃者。

趙家樓的烈火讓曹、章、陸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后三人雖然都遠離現實政治,但在歷史上已永遠留下了污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