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熱心
彭義明說:“這就是宋家的房基舊址。”
宋家鄉間房子草圖。
宋式骉。(資料照片)
上海虹口魯迅公園“尹奉吉義舉現場”。(資料照片)
《三個湖南人登上“密蘇裡”》一文,提到當時日本外相重光葵是一拐一拐地來到日本投降簽字現場的細節,並追溯了重光“拐”的由來:“重光一腿失於淞滬戰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閱兵時,被一位韓國志士尹奉吉投擲一枚炸彈炸斷。”這又引出了1932年4月29日上海公園爆炸事件。在那個事件中,投擲炸彈的是韓國志士尹奉吉,而向他提供炸彈的卻是湖南人宋式骉。
1.“4·29”虹口公園那一幕
4月29日,居住上海的日本人慶祝日本天皇壽辰“天長節”,慶賀日本在“1·28”淞滬戰役取得的軍事勝利,在虹口公園(現為魯迅公園)集會。
當天8時許,尹奉吉身著筆挺西裝,肩挎軍用“水壺”,一手提著“飯盒”,一手搖動著太陽旗,也進入了公園。9時整,集會開始,首先舉行閱兵式。在第九師團師團長植田廉吉中將指揮下,日軍兩個師團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依次通過檢閱台,接受白川義則大將和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等軍政要員的檢閱。10時30分,所謂的軍民聯歡會開始舉行。會上,白川、重光等發表歇斯底裡的演講。11時左右,尹奉吉蹭到了檢閱台左角前10米處。11時40分,演講完畢。在雨霧彌漫之中,全場1.3萬名日軍官兵和數千名日僑扯著嗓子高唱日本國歌,注意力都集中到檢閱台上的兩面巨幅日本國旗上。這時,尹奉吉手臂一揮,“嗖——”的一聲,將“水壺”拋了出去,准確地擲到檢閱台的中央。
“轟!”的一聲巨響,檢閱台頓時坍塌,血肉橫飛。檢閱台上,無人幸免。
頓時,公園內一片混亂,日僑爭相逃命。尹奉吉本來可以乘機脫身,但他為了避免牽連其他在滬韓國人,便站在一個高台上,高聲喊道:“來抓我吧,炸彈是我扔的!”他就這樣被日本軍警逮捕了。
白川被炸得體無完膚,於5月26日斃命。當時,中國報紙以“乘軍艦而來,躺棺材而去”為題報道此事。同時被炸死的還有河端。植田、重光,各被炸掉一隻腳,成為終身殘廢。此外,日駐滬總領事村井、民團書記友野等均負傷。
5月29日,尹奉吉就義。尹奉吉的壯舉傳遍世界。中國共產黨也稱其為“滬戰殉國烈士”。
2.送給韓國志士梯恩梯炸彈
誰向尹奉吉提供了炸彈?
是宋式骉!
2012年是中韓建交2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暴發75周年。這一年,由中韓兩國有關單位共同舉辦的《在中國的韓人抗日武裝斗爭》展覽於8月10日在北京開幕。在眾多文物中,引發觀眾好奇心的,是兩枚外形酷似水壺及飯盒的炸彈。據介紹,這水壺與飯盒形狀炸彈的復制品由韓國獨立紀念館提供。
尹奉吉使用的這種炸彈,韓國“國父”金九在1949年出版的《白凡逸志》道明了由來:當日本人報紙《日日新聞》發布將在虹口公園舉行慶祝大會,規定與會者自帶午餐飯盒、水壺和太陽旗的消息后,“我馬上到西門路拜訪王雄,要他向上海兵工廠廠長宋式骉聯系,制造像日本人攜帶的水壺和飯盒型的炸彈,並請在3天內送來”。第三天,經過了20多次試驗后,“他們用兵工廠汽車載水壺與飯盒型的炸彈送到西門路王雄家……真是令人感激不已。”《長沙縣志》也說:宋式骉向韓國志士“贈以十二磅梯恩梯水瓶式手榴彈數枚”。
所以,這個展覽的新聞報道中說,尹奉吉的義舉“得到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大力支持”。而且,現場還展出了“中國人宋式骉夫婦照片”。
宋式骉作為上海兵工廠廠長,自然與上海駐軍十九路軍關系密切,而與韓國志士的合作自“9·18”事變后就開始了。“9·18”事變后,宋式骉得知日軍將南犯上海情況后,遂呈准設立稽查。他原知韓國志士王雄在滬廠工作,遂派為臨時稽查長兼軍械部長,專探日本人消息。“1·28”戰事起,又介紹王雄給蔡廷鍇為十九路軍后方諜報科長。王雄提供了許多關於日軍行蹤的重要情報。
后來,正是王雄,奉虹口公園爆炸案總指揮、在上海的韓國臨時政府領導人之一金九之命,找到宋式骉,請其幫助制作水壺和飯盒型炸彈。
3.襲擊日軍旗艦“出雲”號
事實上,在“4·29”事件之前,日軍旗艦“出雲”號就被中方偷襲過一次。
1932年“1·28”事變爆發后,“出雲”號作為日軍旗艦,多次引領第三艦隊對上海的軍民目標開炮射擊。“出雲”號也因此變成了日本海軍在中國橫行的符號,被中國軍民當做記恨萬分的大目標。正因為如此,中方採取了派敢死隊員潛水偷襲它的行動。
這其中,事涉中韓幾方。有人說:“宋式骉曾經根據王雄提供的情報”——“每日1時許,日軍司令白川必來召集高級軍官開會”,“計劃將棄置在江陰炮台山坡上的廢水雷殼改裝為浮雷,擇機炸毀……‘出雲’號”﹔也有人說,王亞樵在“1·28”戰事期間,不僅組織了敢死隊,協助十九路軍偵察、爆破。后來,還從敢死隊中挑選了熟識水性的隊員,把水雷送到了“出雲”號的底部﹔權威的說法,還有十九路軍總指揮蔡廷鍇在5月2日的日記中記載:當天十九路軍駐滬辦事處主任范志陸前來密談,范在匯報敵旗艦被炸后接著說……
幾種說法中,中方事涉十九路軍、民間抗日力量王亞樵、宋式骉的兵工廠,韓方抗日救國力量。不管由來如何,一個事實是,提供爆炸物最方便的是兵工廠長宋式骉。遺憾的是,“出雲”號雖然被炸傷,但未造成致命損失。但此舉卻“大大挫敗了日軍的士氣”。
4.其樂融融的國際家庭
虹口公園爆炸案也成為宋式骉人生的轉折點。很快,宋式骉辭任上海兵工廠廠長一職,避居廬山牯嶺。關於他辭任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是爆炸案發生后,日本向國民政府指名要宋式骉其人,蔣介石通過侍從室通知宋式骉離開上海,去廬山“休息”。另一種說法是,宋式骉與十九路軍關系甚密,而十九路軍與蔣關系不睦,蔣介石心懷忌恨,乘機解除其職務。幾年后,宋式骉回到湖南老家,過著清貧簡朴但不乏快樂的生活。
3月11日,記者來到長沙縣榔梨鎮龍華村尋覓宋式骉鄉間足跡。原東塘村(現合入龍華)村主任彭義明告訴記者,宋在鄉裡改名為宋姤逢,鄉親們叫其“姤四爹”。宋老家在黃花的谷塘,后來花了一斤多黃金買下柳家大屋的一部分居住。隻可惜,宋家住的房子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被拆了,原屋基上現在修了黃興大道和居民小區。那些和他接近的人都去世了,彭義明也只是從老輩人“講古”中知道點滴,曉得宋討了個德國堂客,而那個洋婆子不怕“俗”,敢在塘裡洗澡,就是冬天也帶著細伢子洗﹔那洋婆子很朴實,穿草鞋、打赤腳……
確實,我們從有關資料中得知,宋式骉與妻子梅葉·麗育有4子3女,除長子宋繼曙(也名韋陀)長了一副中國人的相貌外,其余多得母親遺傳——西方人的長相。這個東西合璧的宋家,雖然住在鄉間,屋裡卻是春光融融。孩子們常以四聲部合唱肯塔基黑人英文思鄉曲及中國佛曲《目蓮僧救母》,大女兒麻姑則以竹筷擊節當木魚,反復輪唱合唱“阿彌陀佛”。唱畢,眾人開心大笑。
5.一個雙料博士的老革命
宋式骉其實是個“老革命”。1904年,17歲的宋式骉在長沙參加了蔡鍔領導的中國少年進步黨,從事排滿革命,隨后留學日本,入日本士官學校野炮兵科,並加入同盟會。24歲那年,他回國參加辛亥革命,在黃興手下任梅子山炮隊指揮。湖南光復后,他又率隊來到岳州,打通湘鄂連接線。在這裡,他處理了“一州五督”之事。解放后,曾作《岳陽十日》記述。
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宋式骉任討袁軍總司令部浦口兵站站長。袁軍佔領南京后,通緝“二次革命”首要人物,宋式骉遂於年底赴德國,第二年入柏林大學學習。
1920年,宋式骉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化學博士學位,並與德國女子梅葉·麗結婚。5年后,宋式骉攜眷回國,先后任過漢口第二特區管理局局長、國民黨軍政部兵工署副署長等職務。
1949年后,年過花甲的宋式骉返回上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市政協委員。1950年,梅葉·麗攜身體不太好的兒子黑頭等返回當時的西德老家定居。宋式骉則在將中國古典文學翻譯成德文的生活中度晚年,直到1975年逝世,享年88歲。
(文中除資料照片外,均為本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