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郁達夫1922年與夫人孫荃、兒子龍兒的合影
這張照片是郁達夫和原配妻子孫荃、長子龍兒在1922年拍攝的。那時的郁達夫還沒有遇到后來令他神魂顛倒、拋妻棄子又因誤會而決裂,引得流言四起的王映霞女士,而孫荃也剛生下可愛活潑的兒子龍兒不久,三人正是幸福美滿的時刻。照片中的孫荃端庄靜雅,而才子郁達夫則隨性地微微倚靠在椅背上,和諧美滿。
郁達夫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文學社團創造社的骨干成員,成名極早。1913年,年僅17歲的郁達夫就已隨長兄留學日本。孫荃原名孫蘭坡,小郁達夫一歲,自小在私塾學習,聰慧懂事,家境殷實,也是遠近聞名的才貌雙全的女子。郁家、孫家長輩們在郁達夫留學日本時,便在家中為他訂下了這樁門當戶對的親事,並讓他趁暑假回鄉定親。
民國時代的才子們,許多都面臨著戀愛與婚姻的困境。老一輩們奉行門當戶對、媒妁之言,而新一代接受的教育和社會的新風氣又鼓勵自由戀愛、個性覺醒。在外留學多年、熱愛文學又心思敏銳的郁達夫對這門親事自然有些抗拒,可又不願讓母親失望,隻好聽話回家。訂婚之后,郁達夫嫌棄蘭坡二字土氣,便給她改名為荃。訂婚后回到日本繼續學業的郁達夫還寫下了一首詩——
贈君名號報君知,兩字蘭荃出楚辭。
別有傷心深意在,離人芳草最相思。
郁達夫不同於其他的現代文學作家,他極重視內心的感情體驗,且在日記、作品中都有露骨的表達,他對文學的熱愛與對女性的追逐幾乎相伴相生,與美麗女性交往的經歷往往就是他文學創作的源泉。身在日本的郁達夫十分苦悶,弱國子民在異國他鄉遭到的排斥,面對喜歡的女子不敢表白、受不到重視的苦悶之感都被他寫進了自己的作品當中。可是就在這時,他竟從這位訂婚妻子之處感受到了溫暖。
訂婚后,孫荃便已把自己當做了郁家的兒媳,時常到郁家照顧郁達夫的父母,還擔任起了代筆給郁達夫寫信的職責。孫荃常常在信中贈詩給郁達夫,如“風動珠帘夜月明,階前衰草可憐生。幽蘭不共群芳去,識我深閨萬裡情。”郁達夫沒想到孫荃竟有這樣的才華,也常回贈古詩給孫荃,兩人詩詞唱和之余,郁達夫還指導孫荃多讀晚唐詩,孫荃的詩藝也有了進步。
比起其他被父母安排了婚事的現代作家,郁達夫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了,他還曾將自己與孫荃唱和的詩一起發表在日本的雜志上,令人好不羨慕。郁達夫畢業回國后,已相知相親的兩人便迅速完婚,開始了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然而戰亂年間郁達夫四處的奔波,由於經濟拮據,孫荃在家照顧兒女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在1926到1927年的日記中,郁達夫多次寫下感激荃君、對不起荃君的自白。1926年舊歷端午節,照片中可愛的龍兒早夭,郁達夫無比悲痛。可郁達夫似乎注定是多情的才子,1927年初,他與王映霞相遇相愛,不可自拔。
命運也許就是這樣的不公平。就在遇見王映霞的前一天,郁達夫收到了孫荃從北京寄給他的皮袍子,他在日記中寫著:“中午雲散天晴,和暖得很,我一個人從郵局的包裹處出來,夾了那件舊皮袍子,心裡隻在想法子,如何的報答我這位可憐的女奴隸。想來想去,終究想不出好法子來,我想頂好還是早日趕回北京去,去和她抱頭痛哭一場。”
被郁達夫稱作自己可憐的女奴隸的孫荃在郁達夫離開她后,終生未再嫁,隻用心撫養著兒女們。甚至連郁達夫死去的噩耗,都是在報紙上讀到的。她的堂屋始終挂著郁達夫的照片。隻因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愛上他,便隻好用余下的一生思念他、悼念他。這張照片記錄的,便是那讓孫荃一生不悔的、一如初見時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