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亮
宋漢良於1985年10月至1995年12月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為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新疆的穩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從一開始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對新疆的石油事業情有獨鐘。
1954年6月,宋漢良從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發專業畢業后,抱著為祖國石油工業獻身的滿腔熱情來到新疆,投身於新疆石油的開發。他從地質普查員做起,風餐露宿,盡最大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1960年初,已任新疆石油管理局科研所地質師的他,帶領專業技術人員,著手破解克拉瑪依二中區石油產量下降的難題。通過查地層露頭、重新選樣品,並對深井內取出的大岩芯等進行油層物性分析,對比地面與地下油層,終於摸清了二中區石油產量下降的原因,提出將原設計方案調整為面積井網開發,並對水淹井作了層位封堵、調層和補層,射開死油區層位,最終一舉遏制、扭轉了二中區開發建設中出現的惡化趨勢,使其恢復了青春。這一研究成果無疑是對油區開發、地層沉積硬岩性研究的首次嘗試,保証了克拉瑪依油田大規模開發的順利進行。
1978年6月初,全國石油化學工業系統在大慶召開第二次工業學大慶會議。西北五省區的石油石化系統參會代表都到西安集合,然后一起乘火車去大慶。就在從烏魯木齊乘火車去西安兩天兩夜的路途中,時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副總地質師的宋漢良利用臥鋪車廂的過道,召集新疆去參加會議的代表開了兩次會議,每次會都開3∼4個小時,討論研究新疆石油問題。一到大慶,宋漢良便和其他人員一道,對照新疆地質圖,夜以繼日地趕寫關於克拉瑪依油田勘探開發的匯報材料。由於連續工作,顧不上休息,導致有一天他上廁所時,竟摔倒在衛生間的水泥地上。經住院診治,他患的是一種腦血管疾病。病情剛有好轉,就急著出院,又忘我地投身於工作中,任別人再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返回克拉瑪依后,由於沒有得到及時、徹底的治療,又犯了兩次病。有一天下午,他竟然昏倒在辦公室裡。同事們就強行把他送進醫院治療。沒有住幾天,他就捎話給有關人員,將他們約到病房,詢問、了解勘探工作的進展情況,或安排、部署地質方面的工作,完全置病體於度外。
在尋找石油儲量過程中,在宋漢良主持下,新疆石油人在兩個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一是在克(克拉瑪依)-烏(烏爾禾)逆掩斷裂帶下發現了4個領域組合而成的高產油藏,被石油部原部長康世恩形象地稱之為“帽檐油藏”。
1979年,宋漢良在百口泉會戰實踐中,組織油田開發技術人員提出了沿克-烏斷裂線向外擴400米鑽探3口開發評價井的設想,經過地質人員的研究探索,發現了斷裂面掩蓋的“帽檐”油藏,使百口泉油田范圍向外擴大1100米,新增高產含油面積8平方千米,新增三疊系石油地質儲量1300萬噸。隨即在擴大的帽檐油藏范圍內部署了30多口開發井,每口井均獲得日產40∼60噸高產油流。根據百口泉克-烏大斷裂斷面上陡下緩的特點,宋漢良及時組織地質技術人員,對西北緣斷裂帶進行復查研究,在克拉瑪依油田的高產區七區至八區斷裂帽檐范圍內,新鑽24口高產油井,擴大含油面積6•8平方千米,新增石油地質儲量1500萬噸。
第二個突破就是關於重油的勘探。早在1955年,宋漢良擔任地質技術員時,足跡遍及准噶爾盆地西北緣斷裂帶,非常熟悉那裡的地質結構情況。1982年夏,時任新疆石油管理局黨委常委、副局長的宋漢良去石油部匯報工作時,得知遼河油田也在進行重油勘探研究。他聯想到准噶爾盆地西北緣在以往的勘探中,也陸續地發現過用常規採油方法採不出油的不少井點。當天,他就打電話,囑咐工作人員把以往有關發現重油井點的資料寄到北京。根據這些資料,宋漢良在兩天時間,親自制定了新疆重油的勘探方案。從1983年起,引進加拿大和美國稠油開採先進技術和引進關鍵設備,組織了稠油開採工藝技術攻關,取得了重大成果。連續8年年生產稠油200萬噸以上,其中2000年生產稠油274.6萬噸,佔克拉瑪依油田年產油量920萬噸的29.8%,累計生產稠油2545.9萬噸,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新疆石油工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宋漢良組織抽調100多名地質技術人員,住在簡陋的小平房裡,組建了西北地質綜合研究大隊,集中研究克-烏斷裂帶的油氣分布聚集規律,提出准噶爾盆地石油勘探以整體解剖西北緣大逆掩斷裂為主戰場,部署地震勘探和區域調查。經過四年的頑強拼搏,取得重大突破,証實西北大逆掩斷裂帶是一個油氣豐富的聚集區,儲油層也由以往單一的三疊系油藏,擴展為古生界的二疊系、石炭系油藏和中生界的侏羅系油藏。到1983年,克拉瑪依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達到6億噸,實現了油田含量翻番的目標。
宋漢良是克拉瑪依稠油工業開採的倡導者。早在20世紀50年代進行野外地質調查時,他就了解了克拉瑪依油田的稠油分布面積和濃度,他認為應當重視稠油勘探與工業性開採技術。他擔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長之后,大力開展了稠油勘探和熱採開發試驗工作。經過廣大職工18年的努力,克拉瑪依的稠油年產量已近300萬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宋漢良同志擔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長,他根據石油發展的大好機遇,明確了指導思想:一手以整體解剖西北緣斷裂帶為重點,擴大油氣富集帶的石油地質儲量﹔另一手是開拓准噶爾盆地腹部、東部勘探新領域,為尋找新油氣田創造條件。為此,他狠抓了兩件大事:一是為引進國外先進地震勘探裝備,組織技術人員出國考察,精心設計了向世界銀行貸款的方案﹔二是重建地質勘探綜合研究隊伍。這些工作為新的油氣田的發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調處成為全國陸上高效地震勘探的先進單位,同時發現了火燒山油田、准東油田,勘探均取得重大突破。
1985年10月,宋漢良任自治區黨委書記。他把發展石油工業放在全疆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提出新疆發展石油工業,必須依靠行業主力,依托社會基礎,統籌規劃,共同發展的方針,使地方與石油部門協同發展,為進一步發揮新疆石油資源優勢創造條件。他親自組織領導了南疆的重要扶貧項目柯克亞油田的開發與澤普石油化工廠的建設以及獨山子乙烯廠的建設,在新疆建成了上下游配套的石油化工基地。到2000年,克拉瑪依、塔裡木、吐哈油田和中國石化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地質局共年產原油l848.4萬噸,原油加工量1001萬噸,位居全國第三位。就在病重住院期間,他還時刻關心著新疆的石油事業,經常與前去探望他的同志探討新疆油田的生產問題。2000年8月,曾任新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長的謝宏到北京看望病重的宋漢良。宋漢良對他說:我得到信息,南疆塔裡木在庫車地區找到克拉2號大氣田,解決了西氣東輸的資源條件。你回新疆后,請向克拉瑪依油田領導建議向塔裡木學習,組織技術人員分析對比天山南北相同的石油地質條件和不同的石油地質條件,選准有利地區,實事求是,做好山區地震技術攻關工作。我相信,在天山北麓一定會找出新的油氣田。我認為,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應按照大干塔裡木、深化准噶爾、擴大吐哈的思路。在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石油戰略方針指引下,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下個世紀初新疆一定能夠成為我國發展石油工業的戰略接替區。
在彌留之際,宋漢良還不停地念叨著:“新疆要大富……石油要大上……”
(作者單位: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