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日軍細菌戰 反人類滅絕人性

探訪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遺址

記者  陸培法

2014年07月11日09: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
  陸培法攝

7月7日,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核心區清理現場。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日軍細菌戰用具
  陸培法攝

5月4日,日本醫學代表團來華參觀731部隊遺址。
  新華社記者 王 凱攝

2014年7月8日的上午,當記者抵達的時候,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街上空烏雲密布。這裡保存著駭人聽聞的原日軍第731細菌部隊遺址。

1939年,侵華日軍劃定了哈爾濱平房區附近為特別軍事區。1940年,加茂部隊入駐, 5月改用秘密代號——滿洲第731部隊,專門從事細菌武器生產和細菌研究,開始了慘無人道的罪行。731部隊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細菌研究和生產的秘密軍事機構。

❶國家力量組建邪惡部隊

731部隊的一個關鍵人物是石井四郎,他向日軍決策者獻計說:“缺乏資源的日本,要想取勝隻能依靠細菌戰。”他的主張得到日軍高層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

日本違背《日內瓦議定書》即《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秘密組建了731部隊,石井四郎擔任這支邪惡部隊的頭領。這支部隊共設有8個部,在8個部之外另設有5個支部,即海拉爾支部、牡丹江支部、林口支部、孫吳支部、大連衛生研究所以及安達野外實驗場、城子溝野外實驗場等,總人數達到3000余人。

從此,731部隊就以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為代號,秘密開始了駭人聽聞的細菌戰、人體活體實驗等反人類的罪惡活動。“聳入雲霄的煉人爐的大煙囪在那裡冒著黑煙……”這是731部隊少年班學員筆下的細菌戰魔窟實景。

中國和日本保留的資料已詳細記錄了這支部隊的累累罪行,就連美國國家檔案館最新解密檔案也証實:截至1942年,731部隊共研制生產了2470枚細菌炸彈。至1940年,已經研制出9種用於細菌病原體傳播的炸彈,並進行了實地測試。其中包括用於污染土地、制造傳染性雲霧以及爆裂彈藥。

本報記者在陳列館看到,1954年731部隊林口支隊長榊原秀夫供述:“1945年1到6月,生產了870支試驗管的霍亂菌、傷寒菌和A型副傷寒菌,准備進行細菌戰。”日本進攻內蒙古、浙江、江西、湖南、雲南等地期間,在戰場內外都大面積使用了這些細菌武器。

關於人體實驗受害者的人數,本報記者專門查閱了一名戰犯的供認記錄。731部隊第一部部長川島清少將在伯力被審判時供述:“每年被押進監獄裡用作實驗材料的有400—600人。每年因受實驗死去的至少有600人,從1940年到1945年至少有3000人被用作人體實驗材料,至於1940年以前被殺害的人究竟有多少,我也不知道。”關東軍憲兵司令部第三課長吉房雄中佐回憶說,“據估計至少有5000名愛國者,通過我們憲兵轉到石井部隊,最后成了實驗品”。

731部隊為了制造各種細菌武器,分別對鼠疫、霍亂、傷寒、炭疽、結核、病毒等至少50種細菌開展實驗和研究,其細菌研究部以細菌研究科目區分設置了“高橋班”、“湊班”、“田部班”、“太田班”、“二木班”、“笠原班”、“吉村班”等專業研究部門。現存資料表明,731部隊將用作實驗的活體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器官,分門別類都做了解剖和觀察取樣,以最迅速、最直觀的途徑,獲得細菌武器作用於人體和各個器官的效果。其獸行獸性,令人發指!

❷血債至今未得以清算

日軍的細菌戰遍及其鐵蹄所到之處,日軍在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都使用了細菌武器。特別是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吉林長春、農安,山東西部,江西上饒、廣豐,江蘇南京,浙江杭州、寧波、衢州、金華、義烏、雲和、江山、龍游、麗水,湖南長沙、常德,雲南西部等地區,細菌武器造成的危害巨大,致使以上地區鼠疫、霍亂、傷寒等烈性傳染病發生爆發性大流行,造成了難以想象的人間災難。

據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侵華細菌戰罪行調研報告》一書的粗略統計:“日本侵華期間,在中國大陸對20個以上省市實施了細菌攻擊,疫情爆發蔓延約298個市縣旗,造成傳染疫患者約237萬人,其中死亡者約65萬人。”

本報記者在陳列館中還看到,據日本滋賀醫科大學教授西山勝夫研究,二戰中和二戰后,731部隊成員用人體活體實驗的“成果”在京都大學申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就達33人。這些畢業於日本著名大學的博士們紛紛加入731部隊,使731部隊的博士群體總人數達200人以上,他們是從事人體活體實驗、細菌戰、細菌傳染和衛生防疫研究的核心力量,是名副其實的博士頭銜掩蓋下的人形獸。

日本投降前后,731部隊絕大多數成員逃回日本。為逃脫戰后審判,他們竭力掩蓋其在731部隊的經歷,採取隱居、更換姓名、甚至假死的方式企圖逃脫戰犯審判。戰后,美國的一些當政人,為了得到細菌戰的相關資料,最后以豁免731部隊成員的戰爭責任為條件進行了一場骯臟交易,拿到了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細菌戰等的秘密資料。此后,美日聯手,刻意掩蓋731部隊的反人類罪行,甚至“遺忘”這支邪惡部隊的存在,鐵幕重重,秘而不宣。但中日已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資料,以及目前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部分731細菌戰情報,已經是鐵証如山了!

這些原本應該被審判的日本戰犯,脫掉惡魔的外衣后,后來堂而皇之地在日本政府機構、軍事部門、醫療機構、學術機構和大專院校等社會各領域擔任了重要職務,至今影響著日本社會。

從1995年開始,中國民間發起了“侵華日軍細菌戰毒氣戰中國受害者對日訴訟活動”。很多參加訴訟活動的受害者,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任何道歉信息,帶著悲憤離開人世。如今,日本保存的大量731部隊的檔案資料仍然不對外公開,披露真相者受到各種威脅。

❸看清歷史才能警醒未來

1939年,16歲的筱塚良雄應征加入731部隊。還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和他所在的少年班就被動員,在哈爾濱市參加了細菌兵器的制造,同時,他和隊友還參加了幾次細菌戰。

731部隊的軍官和士兵,目前活在世上的至少有上千人﹔在不同場合對當年在侵華戰爭中實行細菌戰進行揭露和懺悔的有數百人﹔能夠和敢於為中國受害者出庭作証的卻隻有寥寥數人。筱塚良雄,就是這些勇敢者中的一位,老人邁出了他一生中最光明磊落的一步。

從1940年5月到1942年6月,筱塚良雄和包括少年兵在內的731部隊隊員一起,參加制造了包括傷寒菌、副傷寒菌、霍亂菌、鼠疫菌和炭疽菌在內的大量細菌。“最多的時候,我們每30小時就能生產出10公斤以上的細菌。”筱塚良雄說,“731部隊就用飛機把這種培養罐生產出的細菌空投到了中國的各個地方,讓中國人感染上疫病,以達到大量屠殺中國人的目的。”

“我犯下了這樣滔天的罪行,可是,中國人民卻如此友善地對我。”老人充滿深情地回憶說,撫順的中國戰犯所是他的再生之地。1956年7月,筱塚良雄和其他戰俘被免於起訴,在接受了中國政府贈送的禮物之后返回了日本。回國之后,他們成立了一個中國歸還者聯絡會,一直從事著揭露日本政府錯誤行為的工作。“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向中國人民謝罪。雖然目前聯絡會會員的平均年齡超過了80歲,但隻要我們還走得動,我們會堅持不懈地做這件事!”

1997年,108名中國人走上了日本的地方法庭,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承認日軍細菌戰的歷史事實,向中國人民謝罪,並對這一戰爭犯罪造成的損害承擔戰爭責任。這場訴訟一拖就是4年,直到今天都還沒有結案。良心讓筱塚良雄勇敢地作出了選擇:“我到死都負有向世界介紹731部隊戰爭犯罪事實的責任。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了還歷史一個真相,我將會不遺余力地為這些無辜的受害者作証。”

吉林省檔案館近日公布了450件日軍侵華時期郵政檢閱檔案,涉及信件約4.5萬封。在這些最新研究成果中,本報記者看到:侵華日軍當年在中國秘密進行化學戰與細菌戰的通信郵政檔案震撼人心。中國專家表示,中國應考慮用國際法的手段與程序,控訴日本侵華期間實施的化學戰與生物武器戰的罪行。

今年5月28日,中日律師和日遺毒氣受害者在731遺址舉行聽証會,來自日本的南典男等5名律師首次接受採訪,他們表示,日本政府應當正確面對毒氣受害者,並表示該律師團將“堅持正義”,為“戰爭遺留物”的受害者爭取權益。

日方律師團團長南典男自1992年起,為日遺毒氣受害者向日本政府申訴。南典男表示,“日本政府沒有正確面對受害者。我希望通過訴訟讓更多的日本人知道當年日軍侵華的真相,以此引起日本政府的關注,承認日軍侵華的事實,並進行道歉和賠償。”

今年5月,由日本全國保險醫團聯合會和全日本民主醫療機關聯合會組成的26人代表團,來華參觀了731部隊遺址。代表團成員、日本京都民醫連中央醫院院長吉中丈志表示,此次參觀731遺址主要是為了考察過去戰爭醫學犯罪,並向2015年召開的日本醫學總會提交提案。吉中丈志說,日本醫學界不應對731部隊發動的細菌戰持否認態度,應當認清歷史,直面未來,承認細菌戰歷史,勇敢地揭開過去傷疤。

本報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731部隊舊址保護利用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申報世界遺產工作也進入到實質階段。日前,哈爾濱市成立了市政府申遺工作領導小組,決定投入資金3.2億元對舊址核心區及731戰爭遺址公園建設用地區域內的環境進行整治,現已啟動前期准備工作。

在多年專門研究和專題調研論証的基礎上,專家們提出:哈爾濱市應盡快制定《哈爾濱市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証遺址保護條例》,使731遺址得到依法保護和管理﹔應建立731國際研究中心,引進高水平的學術研究人才,並吸引各國研究者前來調查研究,進一步擴大731遺址的國際關注度﹔同時做好罪証挖掘工作,集中力量全方位、立體地展開申報格局。

放眼世界,二戰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有先例。

毫無疑問,坐落在哈爾濱市平房區的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完全符合了申遺的標准。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