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正湘太行“摧花”記

文熱心 段雲行

2014年08月12日15: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陳正湘,1911年10月出生於湖南新化縣圳上鎮圳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鐵道兵團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75年前,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凋落在太行山上。擊斃阿部規秀那次戰斗的現場指揮者,正是陳正湘。

給“掃蕩”的日軍布下“口袋”陣

1939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軍華北方面軍以兩個師團、兩個獨立混成旅團的2萬余兵力,對晉察冀根據地的北岳區進行冬季大“掃蕩”,其中獨立混成第2旅團的矛頭直指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

陳正湘時任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1團團長。第1團是軍區的主力團之一。11月1日晚9時,時任第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給陳正湘打來緊急電話:據可靠情報,淶源日軍准備分路合擊我軍﹔軍區聶榮臻司令員指示,一分區要集中主力,利用雁宿崖至三岔口峽谷地段,首先殲滅日軍左路主力。楊成武令陳正湘率團“在1小時內由現地出發……如敵情無變,應於明日拂曉前隱蔽進入雁宿崖、三岔口東山伏擊陣地”。

當夜10時許,陳正湘集合第1團,在進行簡短動員后,即率部沿著山間小路,在蒙蒙的雨夜裡向伏擊陣地開進。

第二天中午,陳正湘帶著幾個人先去雁宿崖東山勘察地形。隻見從淶源到銀坊隻有大小各一條道,過了內長城,兩邊都是高山,中間夾著彎曲的河床。從三岔口到張家墳一帶,山高谷深,河溝寬僅一二百米。雁宿崖是一長達幾百米的懸崖峭壁,坐落在三岔口和張家墳的河床西岸。崖下是有著幾十戶人家的雁宿崖村。村東面是連綿起伏的山地,海拔1000多米,西面是1000多米高的銀石山,這種地形是設伏的天然“口袋”,八路軍隻要南堵北截,日軍進入后便插翅難飛。返回途中,陳正湘思考著第二天的行動方案,取勝之心更加堅定。

阿部規秀恃驕而來

阿部規秀在日軍中有“名將之花”、擅長“新戰術”的“俊才”、“山地戰專家”的美譽。他當時是以偽蒙疆國駐屯軍總司令的身份,統率獨立混成第2旅團。1939年10月2日,阿部規秀剛晉升為中將,急欲在其天皇面前表現,10月下旬即率部進攻晉察冀根據地。

臨出發前,他給在東京的兒女寫信說:“爸爸今起去南邊戰斗,回來的日子是11月13、14日,雖然不是什麼大戰斗,但也是一場相當規模的戰斗,8時30分即乘汽車從淶源出發!我們打仗的時候是最悠閑而且最有趣的,支那已經逐漸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

10月31日,阿部規秀在作戰會上部署:兵分兩路,堤赳中佐率獨立步兵第4大隊從插箭嶺進攻走馬驛﹔辻村憲吉大佐率獨立步兵第1大隊從白石口進攻銀坊。定於11月2日午夜以后行動。

日軍的這一行動計劃被我情報人員所獲,也就成為利用雁宿崖、三岔口峽谷布置“口袋”設伏的依據。

激戰黃土嶺

11月3日早晨,陳正湘率部在雁宿崖東山與日軍作戰。經過一天激戰,在第120師部隊的配合下,共殲滅辻村大佐部600余人,隻剩辻村等人化裝逃脫。辻村大隊遭殲滅后,阿部規秀惱羞成怒,於4日凌晨親率第2、4大隊,向第一分區腹地扑來,欲尋找八路軍主力進行報復。

對此,陳正湘命令第1團第2、3營從4日中午到6日黃昏,要緊緊拖住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巧妙地與敵周旋。阿部規秀在又損兵200余人后,氣得暴跳如雷,“名將之花”失去了冷靜,果然上鉤,轉向東進,被誘至八路軍既設戰場黃土嶺。

軍區首長決心殲敵於黃土嶺地區。根據上級指示,陳正湘迅速調動部隊,搶佔寨頭西南793陣地,並將團指揮所設在上面。與此同時,分區迫擊炮連和第25團也趕到寨頭配合第1團作戰。

11月7日8時許,日軍主力沿黃土嶺以東河溝緩慢前進。當日軍先頭部隊正向寨頭開進時,陳正湘率第1團從正面予敵以迎頭痛擊。與此同時,參戰各團也分別從其他方向陸續趕來,扑向敵人。

激戰至下午4時,日軍傷亡過半。陳正湘在指揮所用望遠鏡瞭望整個戰場。突然,一個重大發現讓他驚喜不已:“日軍主力麇集在教場東西山谷的河灘中,正在組織兵力搶佔孤石山高地西南、教場北偏西的山頭及教場南面山腳一線狹窄的山梁。在南山根部東西間的山梁,有三個向北凸出的小山包,我發現中間那個山包上有幾個挎戰刀的日軍軍官和幾個隨員,軍官們正舉著望遠鏡向我高地及上庄子方向觀察。在教場小河溝南面距南山小山頭幾十米左右的獨立小院內,有不少日軍出出進進。根據觀察的情況,我判斷獨立小院是日軍的指揮所,南面小山包則是日軍的觀察所。我當即令通訊主任邱榮輝跑步下山,向炮連楊九坪連長傳達命令,調迫擊炮迅速上山,在團指揮所左側立即展開,隱蔽地構筑發射陣地,准備炮擊這兩個目標。”

4發炮彈擊斃阿部規秀

炮兵連進入陣地后,楊九坪和炮兵到指揮所領受任務,陳正湘指著那兩個目標問迫擊炮能否打到?楊九坪目測距離后說:“直線距離約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內,保証打好。”當炮手迅速做好准備后,陳正湘再次要求必須一次就將目標摧毀。隨即,陳正湘抬起右手向下一甩,並喊一聲:“打!”4發炮彈呼嘯著飛向高空,在目標點爆炸。

爆炸聲在群山中回響,當硝煙在目標地消散后,陳正湘又在望遠鏡中看到了這一幕:“小山包上的日軍拖著死尸和傷員慌忙滾下山去,獨立小院的日軍也跑進跑出,異常慌亂。”

據另一位當事人李二喜回憶:當他攜帶火炮趕到炮位后,以最快速度測距定向,調整炮位。隨著一聲令下,他手起彈出,連發兩發。不偏不倚,炮彈在小院裡開了花。隨后,他又眼疾手快地調整炮位,朝小山包打了僅剩的另兩發。

當時陳正湘等人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在抗戰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筆:炮彈下斃命的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

日本媒體道真相

11月21日,日本東京廣播電台公布了阿部規秀於11月7日在黃土嶺戰斗中陣亡的消息。第二天,日本《朝日新聞》更以通欄標題“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詳細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經過:

阿部規秀進至堤討伐隊后方,聽取堤大隊的情況報告后,把指揮所遷至附近一家獨立院落中。在准備下達整理戰線的命令時,突然飛來幾發迫擊炮彈,在院裡爆炸,阿部規秀的右腹和雙腿數處負傷。

接著,日媒大肆吹噓阿部規秀的“視死如歸”,說他“未被重傷所屈服,仍大聲疾呼‘我請求大家堅持!’然后,跪在地上,俯首向東方遙拜,留下最后一句話:‘這是武人的本分啊!’說著就倒了下去。負傷后約三四個小時,即7日晚9時50分死去。”同時哀嘆:“皇軍自創始以來,在以往眾多的戰役、事變中,中將級將領的戰死未曾有先例。”

將軍生前不說當年勇

雁宿崖、黃土嶺戰斗先后殲滅和殺傷日軍1400余人。然而,包括當時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內,大家並不知道阿部規秀被擊斃在黃土嶺上。

日方公布消息后,蔣介石向朱德發來嘉獎電報:“將阿部中將擊斃,足見我官兵殺敵奮勇,殊堪嘉慰。”消息傳到晉察冀軍區,則是在“延安拍來賀電”以后。這天,聶榮臻突然給楊成武打來電話:“好消息啊!延安拍來賀電,說你們打死了阿部規秀中將……”

陳正湘得知阿部規秀死於自己“揮手之間”的事,當然又在楊成武之后。但就是明了了這件事之后,他也從不張揚,以致一般人都不知道他是當時的現場指揮。在陳正湘逝世之后,王平、孫毅、羅文坊等老將軍才在回憶文章中談及此事。199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中央電視台播放了電視劇《黃土嶺1939》,劇中展示了陳正湘指揮擊斃阿部規秀的場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