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志在途經武昌火車站時,沒有記者,也沒有專職攝影師,但這張定格在武昌火車站歷史瞬間的照片又是怎樣形成的?這是當時擔任警衛工作的周文(化名),用隨身帶的傻瓜相機拍下來的。昨日他授權本報首次署名“周文”發表。
1980年7月,鄧小平與家人在東湖賓館游艇上。(資料照片,記者陳跡翻拍於東湖賓館。)
8月22日是鄧小平同志110周年誕辰日,我們特刊發此文,紀念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這就是“東方風來滿眼春”的序曲,鄧小平在武昌開啟考察南方的第一站。
一級專運員的記憶
“這裡就是22年前,小平同志坐過的那個商亭所在的位置。”17日,武昌火車站值班主任楊濤帶我們找到武昌火車站一站台,回憶說。那年,她24歲,正懷著孕,是武昌火車站負責重要接待的一級專運員。
楊濤說,在小平同志到達前幾天,站裡就通知有重要首長途經武昌。他們提前兩天就開始精心准備,把一號貴賓廳進行了仔細清掃,還有防疫站人員來檢查水質。一號貴賓廳清掃干淨后就封存起來,由專人保管鑰匙。
楊濤清晰地記得,當時條件很差,還是用煤氣灶燒開水,整個車站都沒有暖氣。
楊濤回憶說,1992年1月18日那天,先是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省長郭樹言,省委副書記兼武漢市委書記錢運錄來到車站等候,但大家都沒進一號貴賓廳,而是在二號貴賓廳等候,一號貴賓廳准備首長抵達時才啟用。
首長最終沒有走進貴賓廳,幾十分鐘后乘車繼續向南而去。
楊濤說,當時她們並不知道途經的首長是誰,是在多日以后才聽說的。“我們有紀律,沒人主動提起的事絕對不問。”如今,楊濤的孩子已20多歲。武昌站的短短幾十分鐘,不僅改變著她,也改變著她的孩子甚至是幾代人的命運。
走出中南海的鄧小平
1992年1月18日上午10點30分許,一輛專列到達武昌,穩穩地停在1號站台。車門打開,在站台上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一位老人走下車,他就是鄧小平。
人民網授權刊載的《走出中南海的鄧小平》這樣描述:鄧小平頭戴鋁灰色鴨舌帽,身穿深灰色呢大衣,圍著一條白色圍巾,步伐走得是那樣的堅定、有力。
關廣富、郭樹言、錢運錄等快步上前,代表湖北省和武漢市人民向小平同志問好。鄧小平把手向前輕輕一揮,說:“我們邊散步邊談吧。”
鄧小平這次南行,出發前沒有向沿途各省打招呼,也不想驚動地方負責人出來迎送。這一天經停武昌,是因為鄧小平有話要講。
武昌火車站的站台隻有短短的500米。他們走走停停,邊走邊談,這是一次信息高度濃縮的談話。小平同志一邊走一邊聽著關廣富的匯報,時而插上幾句話,時而停下腳步。關廣富后來回憶說,我們就這樣來回走了4趟。
時間過得真快。29分鐘過去了。小平與湖北省的負責人握手告別,踏上專列。11點零2分,火車開動,向南方駛去……
武昌火車站幾十分鐘的歷史瞬間,如何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漫步站台與湖北省委領導談笑風生
8月15日,湖北省委黨史辦向本報記者提供了小平考察南方途經武昌的詳盡記錄。這份已經解密的記錄說,1992年1月17日,中共湖北省委接到中央辦公廳的保密通知:鄧小平同志擬於近期到南方檢查工作,1月18日上午將到達武昌火車站。
接到通知后,湖北省委立即召開常委會進行研究。小平同志是否在湖北停留?行程如何安排?由於小平同志的這次出行高度保密,一切皆是未知數。會議決定,由關廣富、郭樹言、錢運錄到車站迎接。
1月18日上午9時35分,有關方面緊急電話通知:請關廣富等即刻趕到武昌火車站。10時20分,一聲汽笛長鳴,鄧小平乘坐的專列緩緩駛進武昌火車站。
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公開出版的《偉人走荊楚,功德垂千秋》記載:鄧小平在陪同人員的攙扶下,緩緩走下火車,等候在站台的幾位省領導立即快步向前迎接,熱情握手問候。
關廣富代表省委邀請小平同志下榻東湖賓館。鄧小平一邊與大家握手,一邊告訴大家,他隻在車站作短暫停留,連休息室也不必進了。
小平同志一邊漫步站台,一邊與省委領導同志談笑風生。當他們信步走到一個副食品商亭時,錢運錄怕老人勞累,靈機一動,建議進商亭稍事休息。鄧小平坐在一把陳舊的折疊椅上,繼續聽關廣富匯報工作。《偉人走荊楚,功德垂千秋》描述:就在這個簡陋的商亭裡,小平同志一邊聽匯報,一邊發表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講話。這些講話回答了全黨全國人民正在思考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靈。
這是怎樣震撼心靈的講話?當時在場的沒有記者,也沒有專門負責文字的記錄人員,小平同志的重要講話又是怎樣留存下來的?
鄧小平強調反對形式主義
2002年3月出版的湖北省委省直機關刊物《機關黨建》,有詳盡的描述:鄧小平同志這麼重要的講話,不記錄下來怎麼行呢?可省委領導同志原隻想把老人接到賓館,既沒帶錄音機,也沒帶記者,甚至連一張紙都沒帶,秘書們也被留在了站外,根本沒有做記錄的准備。
錢運錄急中生智,從口袋裡掏出香煙盒,在撕開的煙盒上飛快地記起來。一個煙盒記滿了,老人的講話仍在繼續。錢運錄焦急地環顧四周,突然發現商亭裡有一個空著的大煙盒。他就在這個大煙盒上飛快地記下:“發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后退”﹔“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
這段記述,是1984年國慶游行時,手書“小平您好”的北大學生胡聖虎寫下的。胡聖虎現為省直機關調研員、《機關黨建》雜志主編。8月18日,胡聖虎對本報記者談到,2001年,當時錢運錄任貴州省省長,他在貴陽採訪錢運錄后寫下來,並發表在《機關黨建》上。
《偉人走荊楚,功德垂千秋》也有相同的記錄,並進一步補充:在這次重要談話中,鄧小平繼續強調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他說: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人,關鍵在黨。
鄧小平說,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太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復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毛主席不開長會,文章短而精,講話也很精煉。周總理四屆人大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超過5000字,我完成了任務。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嗎?我建議抓一下這個問題。
鄧小平停頓了一下,深切地說: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准。
半個小時過去了,鄧小平緩緩站起身來,與大家道別。省委領導緊緊握著老人的手,激動地說:我們大家都希望您老人家在湖北多留些時間,多給我們一些指示。鄧小平滿面春風:“等你們更發展了,我一定會再來的!”
關廣富、郭樹言、錢運錄走進武昌火車站貴賓廳,他們3個人憑著記憶,將小平同志29分鐘的談話記錄下來,由錢運錄作筆錄。當夜,湖北省委將這份小平同志的談話記錄傳至中共中央辦公廳。
關於這段過程,湖北省檔案館提供給本報的解密資料這樣記載:“今天上午,小平同志路過武漢,在站台散步時,與我、郭樹言、錢運錄等同志談了一些重要意見。特別是反對形式主義問題,小平同志囑咐我們向你們報告。現將我們追憶的小平同志的談話要點呈上。關廣富。”這份資料還記錄:小平同志問:“你們怎麼樣?”關廣富回答說,我們會議也多,報告有時也得一二萬字。小平同志說:下去也不要到處作指示,指示多了也成災。我那時下去就不作什麼指示。學習也不要搞形式主義,內容要精、要管用,講效果。《偉人走荊楚,功德垂千秋》對這次歷史的瞬間,這樣充滿激情地寫道:“等你們更發展了再來”——這是對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這是對湖北人民的深情囑托!鄧小平期待並相信湖北這塊紅色的土地,一定能夠發展得快些更快些!
【鏈接】
鄧小平7次到湖北
第一次
1927年 在漢改名鄧小平
1927年6月,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后,中共中央在漢籌備一次緊急會議(著名的八七會議)。23歲的鄧希賢來到武漢,擔任中共中央秘書工作。這是他第一次到湖北。為了工作需要,他在漢改名鄧小平。
第二次
1947年 率軍挺進大別山
1947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堅決貫徹中央決策,率領10萬大軍挺進大別山,鄧小平第二次到湖北。
第三次
1958年 召開兩個會議
1958年11月,建國后鄧小平第一次來到武漢,協助毛澤東在漢召開中央武昌會議和八屆六中全會。
第四次
1973年 從江西返京后視察武鋼
鄧小平於1973年2月20日從江西回到北京,其外出考察的第一個鋼鐵企業便是武鋼。
第五次
1974年 陪同毛澤東接見外賓
1974年9月5日,鄧小平陪同毛澤東在武漢東湖賓館接見外賓。正是在武漢,毛澤東提議鄧小平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第六次
1980年 重點關注經濟建設
1980年7月,鄧小平在湖北停留了12天。視察了武鋼、二汽、葛洲壩建設工地等,重訪了八七會議會址。
第七次
1992年 考察南方駐足武昌
1992年1月18日,88歲高齡的鄧小平最后一次來到湖北。在武昌火車站,他諄諄告誡在場的省委、省政府領導:“發展才是硬道理。”並提出著名的“三個有利於”的論斷。(記者 張歐亞 通訊員 劉文彥 實習生 楊郡媚 梁麗成)
相關專題 |
· 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