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楊勝群:編寫《鄧小平文集》過程中被偉人擔當精神感動

2014年08月29日10: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29日電(張湘憶) 29日上午,中央文獻研究室專家做客人民網·黨史頻道,為網友講述《鄧小平文集》和《鄧小平傳》編輯出版背后的故事。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鄧小平傳(1904-1974)》主編楊勝群指出,在編寫《鄧小平文集》的過程中,深深地被鄧小平的擔當精神所感染。

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鄧小平傳(1904-1974)》主編楊勝群

楊勝群談到,我們在編寫過程當中深受感染。一個就是他的擔當精神,鄧小平同志可以說是勇於承擔重擔的一生。1929年他到廣西去領導廣西黨的工作,發動領導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創立紅七軍時才25歲。后來到了中央蘇區,先后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瑞金縣的書記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那是中央蘇區的南大門。到后來抗日戰爭時期,任129師的政委,和劉伯承領導晉冀豫和晉冀魯豫根據地在華北敵后抗日斗爭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這種勇於擔當的精神在解放戰爭時期表現得特別突出,鄧小平自己說他一生最高興的時期就是解放戰爭時期,打大仗,打得痛快淋漓。我們大家都知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挺進大別山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用他的說法,就是一頭挑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戰略全局,一頭挑著黨中央的安危。這十萬大軍挺進大別山,要過黃泛區和隴海線,要過大江大河,哪一步出現差池都不行,都會前功盡棄。所以他后來還回憶說,當時過黃河區的時候,聽說黃河水要來了,他都能清晰地聽見自己心臟拼命跳動的聲音。后來到了大別山以后,大別山區十分艱苦。他和劉伯承分兵兩路,劉伯承帶一部分部隊轉到外線作戰,他帶領一部分部隊在內線作戰。什麼情況?他說指揮10個旅的部隊同國民黨33個旅的部隊作戰。這就是擔當。

楊勝群指出,古今中外的一些歷史人物都難以做到的是什麼?就是對工作當中出現的錯誤勇於承擔責任,這是一種擔當,而且是一種胸襟。比如,反右斗爭擴大化錯誤,鄧小平當時認為反右是必要的,但是他當時非常鮮明地提出來要防止簡單粗暴,防止擴大化,他甚至講到:這個時候我們最容易犯簡單粗暴的錯誤,如果犯了這個錯誤,將來運動結束以后我們是要做檢討的。但是,我們后來還是犯了嚴重擴大的錯誤,這是歷史造成的,因為中國共產黨在戰爭年代已經習慣了用群眾運動來解決政治問題。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改變的問題。后來他講到反右的時候還是承擔了責任,他說: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好像我們黨內就毛澤東一個人犯錯誤別人都沒有錯誤。反右擴大化我就有責任,我是總書記。再如,“大躍進”的錯誤問題,老實說在“大躍進”的過程中,鄧小平一方面支持毛澤東搞“大躍進”,同時他還保持一定清醒的頭腦。到后來,“大躍進”那種群眾運動的方式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問題。八十年代,鄧小平又來承擔這個責任了。在他看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不在世了,由他來承擔這些歷史責任責無旁貸。他說,大躍進不是毛澤東一個人頭腦發熱,我們都頭腦發熱,這個錯誤我們都有一份。這樣承擔工作當中錯誤的責任,我覺得更難做到,不僅是擔當而且是一種襟懷。

楊勝群進一步指出,鄧小平對人民的赤誠之心也很令人感動。大家都知道那句名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句話對他來講不是一句空話,體現在他做的一些大事上,也體現在他做的一些小事上。劉鄧大軍在大別山那麼困難,為了不增加人民的負擔,他發動自制棉衣的運動。他自己一針一線縫了一件棉衣,棉衣穿破了,穿舊了,棉花露出來了,軍需處的人給他做了一件新的棉衣。陳賡跟他講讓他把棉衣換下來,他不換,而且把陳賡批了一頓。那麼冷的天氣,滴水成冰,周圍的戰士找些稻草燒一燒,讓他烤一烤手。他讓戰士把稻草還給老百姓。大別山人民窮,他真是不肯動用老百姓的一根稻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色訪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