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人民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1975年至1982年,轉折年代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軌跡。這種變化涉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每個人都能談出各自生活的變化——

程中原:著史人看鄧小平

卞文超

2014年08月30日12:12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程中原:著史人看鄧小平

程中原,江蘇無錫人。研究員。曾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學術顧問,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校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寫組第一首席專家,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鄧小平在一九七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五卷本)(合著)、《歷史轉折三部曲:前奏·決戰·新路》、《中國道路的奠基與開創:從毛澤東到鄧小平》、《中國的成功之路》、《胡喬木傳》(合著)等。

旌勇裡是北京老城區內的一條窄巷,當代中國研究所位於巷中一處安靜的院落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在這裡研究編纂。青灰色的建筑鬧中取靜,拐出巷子即是地安門大街,車水馬龍,川流不止。歷史的進程就發生在眼前。

8月22日,值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當天,本報記者專訪了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程中原。

程中原曾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學術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38年生人的程中原,身上保有老一輩學者的謙遜和嚴謹。他對記者的採訪提綱很感興趣,提前打印出來一份,紙上標注得密密麻麻。

一位歷史撰寫者的生活史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既是新中國歷史的書寫者,也是新中國歷史的親歷者。在文獻之外感受歷史,1975年至1982年的轉折給您帶來了什麼影響?

程中原(以下簡稱程):我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的確有話可談。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人民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我自認為,我可以作為這句話的典型例証之一。

“文革”之前,我是江蘇淮安師范的中層干部,“文革”開始后,我和學校一把手聯系在一起挨批斗。我的哥哥姐姐都是早年參加革命的,姐姐和姐夫曾在大眾日報工作過。“文革”期間,我姐夫在人民大學任職,被打成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姐姐因為曾被侵華日軍抓捕過,被錯誤地打成叛徒……

原本,我們是“全家紅”,后來變成了“一窩黑”,這日子還好過嗎?一有什麼時髦的罪名,馬上給我們加到頭上。不斷地挨批斗,“靠邊站”不說了,勞動改造,關牛棚,掃廁所,……過的是這麼個日子。

記:這種生活什麼時候開始改變?

程:1975年鄧小平整頓,情況有了大的改變,粉碎“四人幫”以后就完全解放了。鄧小平講實事求是,平反冤假錯案,我的情況作為冤假錯案被平反了。

鄧小平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要以階級斗爭為綱,正確對待社會關系。我有個海外關系,“文革”期間這個海外關系把一切都耽誤了。我的大姐曾去延安魯藝學習,上世紀50年代去了台灣。表面上是高級知識分子,究竟去干什麼,說不清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個社會關系不成問題了,1979年3月,我就被吸收入黨了。

1978年冬,淮陰師專以南京師范學院淮陰分院名義復校,需要老師,把我調去教現代文學。擔任講師、副教授,教務長、學報主編、黨委委員,再后來當了江蘇省第六屆人大代表。我當時的感覺是,什麼好事都到我頭上來了,覺得好事太多了!從“文革”的迫害中走出來,當時真是這種感覺。

全國進一步解放思想,張聞天平反昭雪,中央批准成立的張聞天選集傳記組找到我,把我這棵平地上的小草,調到北京來參與《張聞天傳》的寫作。不是鄧小平撥亂反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我不可能成為教授、研究員。

記:大環境的改變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是深遠的,整個家庭的命運是不是也隨之扭轉?

程:全國恢復高考時,我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正好是應屆畢業生,趕上了高考。他們一個考上了上海化工學院,一個考上了南京大學。我愛人的弟弟插隊十年,他考上了南大物理系。我哥哥的小孩,考上了南大外語系。再一年,我哥哥的第二個小孩,考上了南大生物系。要不是恢復高考,重視人才,這些孩子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

我的兒子女兒,先后到美國留學。兒子現在回來搞污水處理、海水淡化,很有成績。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他們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假設時代沒有這樣的轉變,他們就可能下鄉了,到鄉下干上一段,興許能當個基層干部。但生活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模樣。

記:鄧小平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這個變化涉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每一個人都能談出他們生活的變化。您會和兒女談鄧小平嗎?

程:談啊,兒女都同意我對鄧小平的看法。他們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高考恢復招生以后,伙食費還補貼呢。從我和家庭的經歷來說,鄧小平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

一條偉大道路的開創

記: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引發了很多話題,您的新書《轉折年代:鄧小平在1975—1982》也剛剛出版,為什麼把目光鎖定在1975年至1982年?

程:電視劇從1976年粉碎“四人幫”開始演,我是從鄧小平1975年整頓寫起。電視劇對1975年整頓採取追敘的方法。鄧小平主持1975年整頓,是歷史轉折的一個嘗試,是一個開端。我們把它稱為改革開放和歷史轉折的前奏。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的內容就是從1975年到1982年。1975年到1982年這一段,是改革的一個完整的過程。對於鄧小平個人來講,是人生最輝煌的一個階段,是扭轉乾坤的一個階段。經過這一段,全黨全國人民真正認識了鄧小平,擁戴鄧小平。

這一時期對於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也很重要,它為四五運動和粉碎“四人幫”奠定了基礎。

1979年3月,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到1982年十二大,在鄧小平的指導下,胡耀邦在十二大作了開創新局面的報告。鄧小平提出,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后,鄧小平接待金日成,在去四川的路上,鄧小平跟金日成談,我們開辟了一條一心一意搞建設的新路。到1982年,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已經開創出來了,底下就是怎麼走的問題了。

此后,他又不斷地講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具體的標准。同外賓談話,對內部講話,都講到這個問題。一開始定的標准是人均GDP一千美元,后來感到這個標准高了一點,又降了一下,變成人均GDP八百美元。鄧小平不僅是指了一個方向,而且很明確地定出細化的量化指標。這個目標不是空的,一步一步走下去很具體的。

記:《轉折年代:鄧小平在1975—1982》是一部歷史紀實作品嗎?讀其中一些章節,感覺您好像是一位在場者。

程:我認為這本書是歷史紀實作品。現在流行一種說法,似乎嚴肅的歷史著作就不能用形象化的語言。其實,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主席他們寫歷史都是用非常形象生動的語言。

記:書中首次披露的重要歷史事實有哪些?如何搜集資料構成內容來源?

程:有一些比較新的材料。比如,毛澤東、鄧小平跟美國總統福特談話,談到中美關系恢復正常化。會談中,提到中國和美國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蘇聯“北方那個北極熊”。毛澤東說,你不要放空炮啊。福特就說,不是空炮是實炮。毛澤東說,那我們達成君子協定。

福特本來承諾在他第二任期內就實行中美關系正常化,但是1976年,福特在總統選舉中落選了。1976年,鄧小平也在國內被批斗靠邊站了。所以這個事情耽誤了下來,一直到1978年底才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

關於怎樣獲得內容,一般容易忽略的是研讀文獻。認真地讀重要文獻,特別是領導人的講話,其實有許多材料不用特別途徑就能找到。比如鄧小平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講話大家都學習過,但不一定認真研究過。我寫鄧小平講話其針對性,即當時資產階級私有自由化泛濫是怎麼樣的情況,就是從鄧小平這個講話裡來的。

研究鄧小平的歷史作品,要收集材料,離不開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年譜和談話記錄。為寫鄧小平1975年整頓,我們整理了一本資料書,名為《鄧小平的二十四次談話》,輯錄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鄧小平同胡喬木以及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進行的談話。其中,最重要的材料來源,是“批鄧”時保存下來的幾十期簡報。“批鄧”時,要求胡喬木和政治研究室的另外六名負責人檢查、揭發鄧小平,每一期簡報都登揭發材料,每一個人的發言都有記錄。

這二十四次談話,記錄了鄧小平在1975年整頓中親自組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並直接領導它同“四人幫”進行斗爭,推動各方面整頓的歷程。其中十五次是鄧小平與胡喬木單獨談話。內容談的都是鄧小平怎麼布置工作,發了什麼議論,整頓怎麼搞下去。我們可說是反面材料正面看。運用這些材料,從國務院政研室這一重要側面,真實地展現了鄧小平是怎樣領導1975年整頓的。

一次新的歷史定位

記: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我看到您在報紙刊登的講話原文上作了很多標記。

程:這篇講話對鄧小平作出了新的全面的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是高度評價鄧小平的豐功偉業,第二個是全面總結鄧小平的卓越貢獻,第三個是科學論斷鄧小平的崇高風范。

記:這篇長達萬余字的講話,對鄧小平有怎樣的新的歷史定位?

程:鄧小平最主要的遺產和貢獻,就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鄧小平理論。講話中提到,鄧小平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以前對鄧小平軍事家和外交家這兩個方面沒有太強調。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鄧小平作為軍事家,立下赫赫功勛。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鄧小平作為外交家的貢獻也顯得特別突出。這次是對他歷史地位的新的評定。

記:講話中首次提到,鄧小平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他的貢獻,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而且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您怎麼看?

程:講話肯定了鄧小平和鄧小平理論的世界意義和世界性,這個以前是沒有過的,是首次提到這個高度。講他的世界意義和世界性,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鄧小平理論是怎麼產生的。鄧小平理論是從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出發提出來的。以前講,鄧小平理論從中國的實際和時代特點,講的時代特點,這跟世界大勢是相聯系的。現在我們明確,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是從世界大勢出發。第二個方面,鄧小平理論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第三個方面,從鄧小平理論的作用來講,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而且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第四個方面,從鄧小平的影響來看,他贏得了中國人民衷心愛戴,也贏得了世界人民廣泛尊敬。

鄧小平看清了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這是對他新的歷史定位。

記:講話明確解答了“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紀念鄧小平”這個問題。這對於厘定中國新時代發展路向,發出了什麼信號?

程:對於我們今后怎樣發展,怎麼前進,這篇講話發出了很多的信號。

習總書記講了三個不能和三個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這是三個不能。三個實現包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千百萬革命前輩的深切夙願,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這個發展的方向很清楚。

三個不能,意思就是要繼承,要堅持﹔三個實現,就是要發展,要繼續前進。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他們的理念中有兩點引起了我特別的注意:一個是強調要開拓創新,第二是強調要敢於擔當。這兩點對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影響深遠,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還有一點,我覺得,會引起廣泛的關注,那就是:要推動和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這一代領導集體,他們決心把反腐倡廉工作進行到底。他表示的這個態度,我想會引起人民群眾特別的重視。

他始終在人民心間

記:鄧小平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和普通老百姓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在您還不是國史專家時,歷史對鄧小平的評價尚未蓋棺定論,您本人對鄧小平的看法有沒有疑惑過?

程:我沒有疑惑。我想,恐怕很多人和我一樣,都認為鄧小平是打不倒的。

“文革”期間,經歷了林彪事件之后,我腦中形成了一個想法:中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文革”期間,“翻燒餅”的現象很多,今天說你行,明天說你不行。當“批鄧”的時候,我們腦子就要想一想了,我不相信他會被打倒。因為他做出的事情擺在那裡,事實就擺在那裡。

比如說,鄧小平整頓鐵路,整頓交通秩序。原本老百姓乘火車、長途車,上車都是亂七八糟的。后來經他一整頓,每張車票后面,都粘上一張小紙條,上面有座位號,這個事情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多麻煩,結果還是做到了!從此乘車秩序井然。

類似這種大大小小的改變,影響著人們生活的面貌。大家從心裡覺得,鄧小平了不起。

記:在研究鄧小平的過程中,據您了解,他在生活中有什麼樣的個性特征?

程:我聽張聞天的夫人劉英講,鄧小平年輕的時候不是沉默寡言的,那時他喜歡講話,喜歡開玩笑,很活潑,很調皮。鄧小平跟卓琳結婚的時候,在楊家嶺窯洞前擺了一溜桌子,喝喜酒。當天結婚的有兩對,一對是鄧小平和卓琳,另一對是孔原和許明。兩對新人同時舉行婚禮喝酒,大家灌酒嘛,孔原就喝醉了,昏睡不醒。但鄧小平若無其事。看起來好像酒量很大,實際上他兌了很多開水,酒喝得並不多。

后來鄧小平年紀大了,當領導之后,思考得多了,在家裡話就少了。

還有一個細節,大家都想不到,鄧小平喜歡自己炒菜。鄧小平談按勞分配問題講到腦力勞動、體力勞動的區別時,就說有些體力勞動是必要的,比如炒菜,我就喜歡自己下廚房炒幾個菜。

記:今天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民間有一股自發的熱情。

程:習近平講,鄧小平同志始終在人民中間,也始終在人民心間。我覺得說得很好。

記:但是一些年輕人常對當代的歷史感到隔膜,看不清楚,您怎麼看這種歷史的“燈下黑”?

程:我認為,這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因為有些事情還沒有成為歷史。

據我的觀察,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把當代歷史說得一清二楚,但是大家對當代歷史很關心,經常議論。因為評價這段歷史,關系到我們自己將怎麼去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