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廣州中山紀念堂受降——瓊崖抗戰終雪恥

張成林

2014年09月01日14:28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瓊崖抗戰終雪恥

1945年9月16日,中國第二受降區日軍投降儀式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日軍代表田中久一(左二)在投降書上簽字。

侵華日軍海南警備府長官、海軍中將佐賀啟次郎投降時交出的海軍軍刀。

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日本對同盟國各國遞交降書,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本期海南周刊推出“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特別報道”,以史料和親歷者回憶鉤沉抗戰勝利前后的歷史片斷。

1945年9月16日,廣州中山紀念堂顯得尤為庄嚴肅穆、威儀萬千,當天,侵瓊侵粵日軍在此投降。投降儀式上,海南島日軍指揮官肥厚大佐臉色蒼白、神情恍惚,與其他侵華日軍頭目一道低下了傲慢的頭顱。時任廣州市市長的海南人陳策在受降儀式上滿心激動:家鄉艱苦的抗戰終於取得勝利。此時,總兵力達13.7萬人(其中海南警備府49400人)的侵瓊侵粵日軍被迫放下武器,就地集結,等待向中國軍民繳械投降。

張發奎受命入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停戰詔書,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獲得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消息后,陸軍總長何應欽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發布命令,將中國戰區劃分為16個受降區,並規定了各區的受降官、指揮部隊、受降地點、日軍投降代表等情況。海南島地區被劃入第二受降區,該區由第二方面軍司令官張發奎為受降主官。

當時,在廣東(包括海南島)的日軍總兵力約137300人,除海南警備隊外,其余兵力均屬於南支派遣軍第二十三軍系統,司令官為田中久一。當時在廣州市區的日軍有第二十三軍軍部及其直屬部隊和獨立第八、第十三步兵旅團及第二十三混成旅團。

而此時張發奎所指揮的六個軍,除第五十四軍、第八軍尚在黔桂道上外,四十六軍及新一軍正加緊反攻雷灣。據《廣東受降紀述》記載,張發奎當即命令,“參加雷灣攻擊的新一軍解除作戰任務,集結於廣西玉林貴縣地區,准備開往廣州接受日軍投降”。

為防止各地偽軍在日本投降后陷於混亂狀態,張發奎積極部署安撫政策,令各部“於現地集結待命”,“負責各駐地之警備,維持秩序,以贖前非”。

即使這樣,在受降部隊尚未到達以前,廣州也曾一度陷入極其混亂的狀態。偽軍和漢奸大肆活動,到處標封房屋,搶劫物資,敲詐勒索,並擅令日憲兵繳械,引起雙方武裝沖突。

為了使廣州受降工作不至於出現差錯,當年8月21日,張發奎和美軍聯絡部博文將軍,一起由南寧飛往湘西芷江,參加初步受降協商會議。據張發奎記述:“日投降代表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等六人,乘一架棕綠色、兩翼末端拖著兩條紅色布條,有特別標志的飛機,在我盟機的監視之下降落於芷江機場。他們的沉默與憂郁,代替了驕縱的表情,他們在南京的昂首傲慢,已如羔羊俯首馴服了。”24日,張銜命返南寧,並當即擬定受降及接收計劃的《步驟要領》。

9月7日,新一軍的先頭部隊進入廣州。廣州前進指揮所主任張勵一面令新一軍軍長孫立人統一指揮所有廣州部隊,包括徐光英的別動軍和偽軍等,分駐市區各要點,對日軍的移防集中實行監視﹔一面令廣州日軍先行集中於南石頭及芳村花地一帶,候令繳械進入集中營。

在新一軍控制了廣州之后,張發奎採納張勵建議,決定於1945年9月16日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日軍投降簽字儀式。據檔案資料記載,張於前一日率領司令部全體官兵乘飛機降落在白雲機場,並在廣州城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沿途市民張燈結彩,夾道歡迎。

中山紀念堂日軍俯首

據《廣東受降紀述》載,1945年9月16日,中山紀念堂內外布置一新,入門處高挂一副對聯:“驅逐敵虜,重整山河”。門額上高懸一個巨大紅色“V”字,還有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像。中、美、蘇、英四國國旗隨風飄揚。外門亭北側大拱門與紀念堂正門之間,鋪設的長地毯徑直導入中山紀念堂內。

上午10時左右,受降司令官張發奎端坐中山紀念堂禮台正中,參謀長甘麗初和美方博文將軍分坐兩側,廣州市市長陳策等高級官員則依次坐於兩旁,到場的各機關團體代表等共183人。日軍投降代表第二十三軍司令官田中久一及參謀長富田少將,海南島日軍指揮官代表肥后大佐向受降官鞠躬致敬。

隨后,作戰處處長李漢中開始宣讀“國字第一號命令”,並由翻譯員以日語宣讀。該命令規定:日軍受令后,應即就現集中地,依我方指定之倉庫,按先重武器后輕武器之順序,自行卸下一切裝備,納入倉庫……日軍卸下武器后,依原部隊建制,徒手進入指定之集中營,以戰俘身份聽候處理﹔田中久一及各部隊長即解除指揮權,田中久一改為日俘官兵善后聯絡部部長等。日寇代表垂頭聆聽,神情沮喪。這是自甲午戰爭51年來,日軍代表首次坐在戰敗者席位上聽候中方命令。

宣讀完畢后,日軍代表田中久一便在投降書上簽字畫押,旋即被帶出會場。據張發奎在《抗日戰爭回憶錄》中描述:“田中久一很沮喪、陰沉地聆聽我下達命令,繼而戰栗地簽署了降書。站在面前的敵酋,他們的內心是悔悟,抑或是憤恨,我固無從推知,但我看到的,是玩火者的悲哀,玩火者的收場”。中山紀念堂整個受降過程僅40分鐘,時間雖短卻宣告了瓊粵八年抗戰的勝利。

此后,廣州日軍於9月23日開始解除武裝,29日進入南石頭、石涌口、白硯殼等集中營。源潭、新街之日軍獨立第八旅團則於10月10日進入芳村集中營。大良、東莞、雷州半島及海南島各地之日軍,亦自9月27日起至11月中旬止,先后繳械集中完畢。當時日軍繳出大小武器等約17萬余件。

“華南之虎”上斷頭台

在中山紀念堂受降儀式上,日軍投降代表田中久一是華南頭號戰犯,被稱為“華南之虎”,對華南地區犯下了累累罪行。

田中久一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鐵蹄所過之處中國軍民慘遭摧殘。據記載,1938年9月,日軍大本營准備進犯廣東,田中久一因熟悉華南地區情況被調任新組建的第二十一軍參謀長。緊接著,田中久一出動飛機百余架,對廣東各地進行狂轟濫炸。在其瘋狂轟炸下,廣州很快淪陷。瓊崖抗日武裝力量也曾遭其荼毒,1940年12月,田中久一所領導的第二十一軍襲擊美合地區,造成100多名游擊隊員遇害。抗戰后期,田中久一開始擔任第二十三軍軍長兼南支派遣軍司令,1944年2月,兼任香港總督。

田中久一在中山紀念堂簽署投降書之后並未被認定為戰犯,而是被指定為“日軍官兵善后聯絡部部長”。直到國民政府發布法令,規定凡屬一個戰區以上的日軍指揮官,均以戰犯論處,此時才被認定為戰犯。據《廣州抗戰紀實》載,1946年5月中下旬,國民黨廣州戰犯軍事法庭正式對華南頭號戰犯田中久一開庭審判,法庭還依據國際慣例為其配備了辯護律師。法庭上檢察官歷數他在中國累累血債,但田中久一卻推脫罪責。

1947年3月17日,作惡多端的“華南之虎”在流花橋刑場被槍決。是日,廣州市萬人空巷,市民爭相觀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