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曲作者12日逝世

周巍峙 唱起戰歌想起他

記者  陳  原

2014年09月15日09: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片從左至右依次為:
  近90高齡的周巍峙。
  鄧 偉攝
  1943年,周巍峙(右一)在晉察冀邊區。
  1949年,周巍峙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
  “文革”結束后,周巍峙和夫人王昆合影。
  周八月攝

9月12日凌晨,我國著名音樂家、文藝界的老領導周巍峙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98歲。

根據周老遺願和周老夫人、著名歌唱家王昆的願望,喪事從簡,隻在家中設置靈堂。連日來,不大且簡朴的靈堂裡擺滿了鮮花和挽聯,許多人在靈堂前數度哽咽,王昆眼含淚水:老周一生為人處世都沒有私心。中央文史館館員田青用“笑瞇瞇坦蕩蕩”概括周老的音容和襟懷﹔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感懷:周老是我們藝術家的楷模。

創作

抗戰烽火中走出來的藝術家

認識周巍峙的人都說他和藹可親,一臉笑容,從不發火,可他的創作卻來自火熱的生活和戰斗,充滿了炮火硝煙的氣息。

周老自幼喜歡戲曲和民間音樂,在學校讀書時,唱得最多的當屬《蘇武牧羊》。上個世紀30年代初,他先后在上海《申報》《生活日報》工作,之后又給李公朴做過秘書。1934年他開始投身左翼文藝活動,參與抗日救亡歌詠的組織工作,創作了《前線進行曲》《上起刺刀來》《起來,鐵的兄弟》《今年是收復失地年》等多首傳唱一時的抗戰歌曲。1936年7月,周巍峙編輯了救亡歌曲集《中國呼聲集》,剛面世便被搶購一空。

1937年9月,周巍峙在山西臨汾參加了八路軍,既教音樂,又擔任戰地記者。1938年7月,他在西安加入中國共產黨,率西北戰地服務團赴晉察冀敵后抗日根據地宣傳抗日。王昆回憶,她就是在那時結識了周巍峙,並被選拔進“西戰團”。團中有很多人日后都成為文藝名家,如詩人田間,音樂家劫夫,電影藝術家陳強、凌子風等。在周巍峙率“西戰團”回延安后,他先后擔任了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戲音系助理員、魯迅藝術學院文工團副團長、華北聯大文工團團長、華北聯大文藝學院戲劇音樂系主任等職務。

周巍峙是從抗戰烽火中走出來的藝術家,新中國成立后,他的又一首名作《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再次鼓舞了全國的士氣,流傳廣泛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甚至代表了一個時代。在這首戰歌誕生40年之際,周巍峙撰文深情回憶了當年的創作過程——當時,他正在音樂家田漢家中商議戲曲改革的事情,田漢案前的一篇戰地通訊吸引了他,其中一位志願軍戰士的詩作特別振奮人心。於是,他迅速譜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一揮而就。

在周恩來總理逝世一周年之際,與周總理有過密切交往並在周總理領導下工作多年的周巍峙,創作激情奔涌,最終匯成了《十裡長街送總理》。高山嗚咽,大海悲鳴,北京街頭淚送周總理的感人場面被他用音樂呈現出來,震撼人心。這首作品由王昆登台演唱,一時間,台上台下難忍淚水。

為官

既懂業務又能做行政領導

新中國成立后,周巍峙當過中央歌舞團團長、中央實驗歌劇院院長、文化部藝術局局長,“文革”后又出任文化部副部長、黨組書記、代部長,1996年底當選為中國文聯主席,2011年被推舉為中國文聯名譽主席。中國現當代藝術的每一步發展幾乎都有周巍峙的身影,他是新中國文藝事業發展的見証人。

他的組織才能有目共睹。從新中國成立開始,他就不斷率領文化代表團出訪,還組建了第一批中央文藝團體。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從創作到排練,他是總指揮之一,周恩來總理稱他為“既懂業務又能做行政領導的人才”。喬羽、賈作光等老一代藝術家回憶起這位老領導時,欽佩之情無不溢於言表。

在周巍峙靈堂的遺像前,擺放著被海內外學者稱之為“中國民間文藝的萬裡長城”“當代文藝巨制”的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在周老的主持下,先后有全國各地數十萬人參與了這套書的編纂,形成上百億字的基礎資料,最終出版了《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國曲藝志》等書籍。“我一生從事過很多工作,耗時最長、傾力最多的莫過於這套集成志書的組織和編撰。它佔據了我生命裡1/4還多的時間,時刻挂懷,不敢懈怠。”周巍峙曾說。

1986年,周巍峙從文化部領導崗位退下來,已是古稀之年,他自擬並書寫了“疾步哪知老將至,攻關何懼路艱辛”的條幅挂在書房自勉。中國文藝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舞蹈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馮雙白介紹,這套集成志書立項時,正值各種外來文藝猛烈來襲,這套巨制逆勢而上,保護中國傳統文明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為人

不擺老資格,與“老中青”都能交朋友

周巍峙是跨世紀的文化老人,他與幾代中國文藝家都有過密切的接觸和真誠的交往,當明星隕落時,他主動承擔起研究、傳承他們文藝事業的重任。他主持了夏衍、田漢、陽翰笙、周揚、沙可夫、冼星海等人的紀念活動和學術研討會,出版他們的文集,還四處呼吁為舞蹈界先驅吳曉邦建立舞蹈藝術館。

從來沒有官架子、也不擺老資格,真誠待人,一心為了工作,這是幾代藝術家對周巍峙的評價。他任文化部領導時,經常到藝術家家中聊天、談心,無論“老中青”都可以與他交朋友。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田玉斌得知周老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他曾多次聆聽周老作報告,他回憶,周老講話生動、有趣,不用大道理壓人,與人談話更是有理有情有義。對年輕一代,周巍峙總是關懷備至、細心叮嚀。天津大劇院經理錢程以前經常被周老叫到身邊,周老囑咐他從事文化事業要有耐心,也要有獻身精神。

1990年,已經74歲高齡,周巍峙依然率領慰問團奔赴南沙看望守礁戰士。南海艦隊的官兵、海政文工團和中國歌舞團的演員清晰地記得周老的風范,每登上一座礁盤,老人身穿救生服,踩著舷梯下艦,再登艇,又換舢板,蹚著海水上去,從不要任何幫扶。

“周老,您走好。”趙季平的致意,代表了無數人的心聲。

制圖:宋 嵩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15日 12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