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7. 釋放了被捕的劉志丹

2014年09月26日10: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安定縣,今名子長縣,一條在地圖上沒標注名稱的小河穿縣而過。南為安塞,東北是綏德,這兩個縣在名頭上要比子長縣響得多。安塞腰鼓,綏德漢子,那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子長縣之聞名,一是因為謝子長,二是因為瓦窯堡。

父親來瓦窯堡時,瓦窯堡裡裡外外三道城牆,是一個將近兩千戶人家的大鎮子。當時的陝北蘇維埃政府就設在這裡。中央機關和軍委機關也已經在這裡安定下來。父親住在瓦窯堡南門外街東一座有兩棵棗樹的院子裡。雖說是院子,其實是一排窯洞。

父親在吳起鎮時,知道了陝北的英雄劉志丹被“左”傾冒險主義分子投入監獄,備受折磨。同時又把劉志丹妻子和五歲的女兒也打入勞改隊。劉志丹隨時可能被槍斃、活埋。

父親一得知這一消息時,就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並派出王首道、劉向三、賈招夫代表中央去瓦窯堡接管“左”傾冒險主義分子控制的保衛局。

父親一到瓦窯堡,立即釋放了劉志丹和其他被捕的人,恢復了他們的工作,並嚴厲批判搞“左”傾冒險主義的人害了“瘋狂病”。

父親和周恩來副主席親切接見了劉志丹。父親安慰他說:“你和陝北的同志受委屈了! ”劉志丹毫無怨言,激動地說:“中央來了,今后一切事情都好辦了。 ”他們三人在窯洞的火爐旁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隨后,父親和劉志丹還聯名發表了《告根據地人民書》。

然而,令瓦窯堡永垂青史的,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央在這裡召開的著名的瓦窯堡會議。

長征的目的,是為了保存自己和北上抗日。剛剛完成長征的中央紅軍,稍作休整,即召開會議討論國內政治形勢,制定黨的策略方針。當時,日本已佔領東三省四年,並在一九三五年積極策動華北五省“自治”﹔蔣介石頑固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為把主要軍力用於“圍剿”紅軍,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秦土協定》《何梅協定》,華北五省名存實亡,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

為挽救危亡,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刻不容緩。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共發表《抗日救國宣言》,十二月九日,北平學生游行示威,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進入高潮。十二月下旬,中共召開陝北瓦窯堡會議。會議否定了“流亡蘇聯”、“到陝南去打游擊”、“穩定、等待”等主張,認為必須立足陝北,依靠人民,面向全國,發動一切愛國力量,團結抗日。會上,父親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舉起了“抗日反蔣”的民族革命大旗,解決了遵義會議后來不及解決的政治路線問題,強調要反對“左”傾關門主義,一改王明錯誤路線時期“反蔣抗日”的口號,將抗日作為當前黨和紅軍的主要任務,認為一切戰爭都應在抗日的口號下進行,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全黨的呼聲。

針對當時圍攻陝北的主要是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一番計議和布置之后,接著,就出現了令東北軍驚訝、感動的一幕。

瓦窯堡城上空無一人。城下,東北軍之一部驕矜地開進城來。城內死一般寂靜,街市上一個人影都不見。東北軍驚疑不定,退至城門外。抬頭細看,城門上的“瓦窯堡”三字已換成“山海關”,城門兩側,一副新貼的對聯,上寫“此是他鄉非故鄉”、“莫把友軍當敵軍”。

此時,后繼部隊趕到,人多勢眾,再次闖入城來。一眼看見的是《中國工農紅軍告東北軍書》,奉勸東北軍莫演“煮豆燃豆萁”,親者痛、仇者快的悲劇,呼吁其聯合抗日,打進山海關,收復失地,拯救父老,勿當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冤魂。再往前行,傳入耳中的是《鬆花江上》的悲歌。愛國、復仇心切的東北軍熱淚成行。這時,隻聽四周響起親如家人的喊話:“兄弟們到廣場來,參加我們的歡迎會吧! ”紅軍笑臉相迎,同胞相稱,連日來,他們和紅軍一起吃住、操練、上課、唱歌、娛樂。這些失去家鄉,流亡西北,被蔣介石利用、欺壓、歧視,被國人唾罵的東北軍戰士們醒悟了,“聯合抗日”、“打回東北老家去 ”成為他們發自心底的呼聲。

不止是東北軍戰士,就連張學良將軍也為紅軍的誠意感動,已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懷疑、不滿,“進剿”紅軍又連連失利,和日本有著國仇家恨的張學良將軍,經過中共的爭取,在廣泛接觸、消除疑慮之后,派代表與中共秘密簽約,實現局部停戰。我軍一九三六年東征抗日就得到了他的默許和支持。

而對西北軍,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直羅鎮戰役的硝煙尚未散盡之時,父親就寫信給楊虎城將軍,提出西北大聯合的主張。此前,《八一宣言》發表之后,我黨在西北軍中的地下組織即向他作了傳達,楊虎城將軍表示贊同。此后,經過多次工作,楊虎城將軍終於打消了疑慮,決心加入西北聯合戰線,和共產黨攜手抗戰。

經過多方的努力,紅軍、東北軍、西北軍的聯合戰線終於建立,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統一戰線的形成。“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成為全中國人民的呼聲。

就這樣,瓦窯堡的聲音響徹大江南北,鼓舞著全中國人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無數的熱血青年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踏上抗日救國的道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