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9. 曾“誤寫”“我失驕楊”

2014年09月26日10: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朝霜重東門路,昭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一首《賀新郎》道出了父親對媽媽的情和愛。誰知道,不久后的武漢一別竟成永訣!

父親年輕美麗的妻子——我們的開慧媽媽,帶著岸英哥哥被敵人關進監牢,她那柔弱的身軀經受住了嚴刑拷打,毅然決然地扯斷那本扯不斷的母子深情走向刑場……

從此,父親失去了愛妻,我們失去了生母,板倉失去了霞姑娘。

父親是那樣深情地愛戀她,是那樣痛切地思念她,對她的思念直到永遠、永遠。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們請求父親將這首詞抄錄給我們留作紀念。當父親沉思一會兒,揮動飽含墨汁的筆寫下“我失楊花”時,我們以為是他老人家的筆誤,便提醒說:“爸爸,不是‘驕楊’嗎?”父親沉思了一下,緩緩地說道:“稱‘楊花’也很貼切。”

原來,父親並非無意寫成。當時,我和岸青從父親凝望著窗外的眼神裡,似乎看到楊花似雪,紛紛揚揚飄落於春天的綠海之中,彌漫於無限江山之間……

不用父親更深的詮釋,我和岸青已經明白:是啊,身為一個纖弱的知識女性,面對各種酷刑與誘惑卻大義凜然,為革命不惜拋頭顱,洒熱血,怎不令人欽佩?一個弱女子,能夠為革命奉獻出她的青春年華,怎麼不勝過“嬌美”的楊花?

而“楊花”一詞,是開慧媽媽年輕的生命寫照,也飽含父親對媽媽無比的懷念與無限的深情。

父親與媽媽那短暫卻要流傳千古的忠貞不渝的愛情絕唱,將被人民牢記,將被世界牢記。

新中國成立后,父親獲悉外婆健在的消息時,在喜出望外的同時,立即拍電報向外婆問候和祝賀,從此就負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每年外婆過生日他都惦記著,不是叫工作人員寄點錢去,就是讓人帶點壽禮去。

1960年4月25日,父親給楊開英姨媽寫信:

開英同志:

楊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壽辰,無以為敬,寄上二百元,煩為轉致。或買禮物送去,或直將二百元寄去,由你決定。勞神為謝!順致問候!

在我們結婚后,父親讓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新媳婦回湖南老家認認家門,看望年高的外婆並給媽媽掃墓。

1962年11月15日,當驚悉外婆去世的噩耗時,父親感到那樣的震驚和哀痛。他從極有限的工資積蓄中,寄上500元錢,以為悼儀,並特意囑咐:“葬儀,可以與楊開慧同志我的親愛的夫人同穴。”

當父親離開我們的時候,他並沒有棄我們而遠行。時光可以剝蝕那園中的青磚碧瓦,時光可以消退那大牆的朱紅光彩,時光也可以使那屋前的老樹更見滄桑,可是,時光卻不能沖淡深藏於心中的思憶,那是無可替代的往事,那是無可替代的教誨和期望。

父親曾要求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學習,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他向我們講述年輕時在北京一邊讀書一邊工作的情景。父親每天都到圖書館看書,中午用幾個銅板在小飯攤上買兩個燒餅充飢,晚上和許多人擠在一個炕上睡覺,連翻身都要喊“一、二、三”。他說,那時雖然很艱苦,但生活很有意義,很愉快,因為看書使父親開闊眼界,豐富思想,懂得救國救民的道理,確立革命志向。

父親曾寫信給岸英哥哥說:“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做什麼,隻要有熱情,有恆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進步的。”他要我們強壯體魄、保持旺盛精力,父親形象地將身體比喻為“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他年輕時,就是利用冷水浴、游泳、風浴、雨浴、日光浴、登山、露宿、徒步鍛煉身體,磨礪意志,陶冶性格的。

毛澤東不僅屬於他的親人,更屬於他的人民,屬於他的祖國,屬於世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