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0. 對讀書的理解

2014年09月26日10: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豐澤園,一排排高大的書架擺滿了房間,裡面放著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還有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方面的書籍,也有不少有關自然科學的書籍。在爸爸的辦公室、會客室、休息室、小飯廳裡,到處可以看到一疊一疊散放著的書籍,有些書打開著書頁,有些書扣著放著,有些書中夾著各種紙條,甚至在衛生間的方凳上也放著書。這些書是爸爸利用一切短暫時機,隨時隨地翻閱和查看的。這些書的放法,看上去似乎雜亂無章,實際上哪本書放在哪裡,爸爸心中都是有數的。我們這些孩子從來不輕易翻看這些書或挪動地方。更令人難忘的是,就連爸爸那簡朴的硬板床上,也用一半的地方堆放著一尺多高的書籍。這些書像行雲流水,經常不斷地流動著、更換著,陪伴著爸爸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

爸爸讀書非常仔細認真。幾十年來,他養成了一種習慣——手中無筆不讀書。他每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地方畫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頁的天地或空白處寫上許多批語,有時還專門寫下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爸爸是一位革命家,他最愛讀哲學、歷史等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從中吸取有益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營養。馬克思的《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列寧的有關政治經濟學論文十三篇,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等許多書上,都布滿了爸爸批注的手跡。據從事研究的有關人員統計,爸爸批注較多的哲學著作有十幾種,其中《辯証法唯物論教程》就用毛筆和紅藍鉛筆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下了近1萬3千字的批語。這部書的第三章——《辯証法的根本法則》,批注文字最多,最長的一段近千字。

20世紀50年代初,爸爸買到一套線裝本的《二十四史》,共850冊。這套書爸爸非常愛讀,由於他經常翻看,許多冊的封面和一些書頁都被磨破了。這套書一直伴隨在爸爸身邊。據我們所知,爸爸50年代讀過它,60年代重看過它,直到1975年已經病魔纏身,寫字手都顫抖了,還在許多冊上親手寫下了“1975.8再閱”、“1975.9再閱”的字跡。

爸爸自己博覽群書,對我們的讀書學習也很關心。岸青是在蘇聯上的中學和大學。所以,爸爸常常囑咐他要多看一些中國歷史方面的書,多了解一些中國的國情。由於我們是學文學專業的,爸爸與我們談文學比較多,他對一些文學作品的精辟見解,給了我們很大的教益和啟示。

《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志異》等古典小說,爸爸在少年時代就看過。20世紀60年代,他又重新閱讀過。這些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節,甚至一些典故,他都記得清清楚楚。爸爸同我們談論過《西游記》,十分贊賞孫悟空敢作敢為、勇於同各種妖魔鬼怪作斗爭的性格,說孫悟空敢於違背唐僧的“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常有余”的觀點,信奉“行善即是除惡,除惡即是行善”。爸爸認為《聊齋》中的《小謝》是一篇好文章,反映了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他說,《聊齋》中那些善良的做好事的“狐仙”要多些就好了。

爸爸對古詩詞很精通。有一次,爸爸問邵華喜歡曹操父子中誰的詩,邵華說她喜歡曹植的詩,爸爸則說他喜歡曹操的詩。爸爸認為曹操的文章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他喜歡曹操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篇章。在同我們談論時,爸爸還把其中一些詞句寫出來,加以解釋。他贊揚李白的詩文採奇異,氣勢磅礡,有脫俗之風。他說,《將進酒》是一篇好詩,《蜀道難》也有些意思。爸爸評論白居易的《琵琶行》時,認為白居易不但文採好,描寫事物逼真細膩,更加難得的是作者對琵琶演奏者的態度是平等的,白詩的高明處正在於此。爸爸還喜歡王昌齡、陸游、辛棄疾的一些詩詞。他曾把王昌齡的《從軍行》、陸游的《夜游宮》親筆寫給我們。

爸爸不僅能背誦很多詩詞,甚至對很多小說的段落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還常使我們這些文科大學生驚異得目瞪口呆。我們對他那精深的分析,獨到的見解,非凡的記憶力,都深為折服。

有一次邵華告訴爸爸,她期末考試《中國通史》得了好成績,爸爸便讓她談談劉邦、項羽興衰的原因。邵華按照所記得的教科書中的內容回答了一遍,爸爸聽后笑著說,這是死記硬背,算是知道了點皮毛,但還沒有很好地理解。爸爸說,要多讀些史料,多想想,能把“為什麼”都說清楚,這一課才算學好了。在爸爸面前,我們時時感到自己的知識是那樣的貧乏,見解是那樣的膚淺,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文科生。使我們受到最大啟示的是,知識在我們這裡好像是“死”的,而到了爸爸那裡,好像都是“活”的了。在他的談話中、著作裡,常常信手拈來一些故事、典故,闡明政治、軍事、哲學等方面的道理,警策凝練,引人入勝。

爸爸十分珍惜時間,他一生都勤勤懇懇地為黨為人民工作著,不知疲倦,廢寢忘食。在他的頭腦中好像根本不存在什麼節假日的概念。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需要,他始終在學習著、實踐著,在年過半百時,還從ABC開始學習英語,雖然發音不准,帶著濃厚的鄉音,卻堅持不懈地學著、念著。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后來已能閱讀一般的英語書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