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1.對書法的看法

2014年09月26日10: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爸爸一生除了勤奮讀書之外,還十分喜歡書法。練習毛筆字,是他的一種特殊愛好。

據說,爸爸青年時代就對書法很感興趣,堅持天天練字。那時,他的字寫得很規矩,很方正,有魏碑遺風,這為他后來書法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在延安時期,雖然領導革命的擔子是那樣的繁重,但他仍然抽空閱覽字帖,並用毛筆寫出了一篇篇著作。1956年前后,爸爸請秘書把能夠找到的歷代名人字帖、墨跡都買來,揣摩研究。他常滿意地說,這樣做,又學寫字,又讀詩文,是一舉兩得。

爸爸8歲進私塾,對毛筆字的書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自此與翰墨結下不解之緣而成為當代 書法巨匠。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部來到江西永都縣,賀子珍和父親知他喜歡書法,習慣用毛筆起草文件和書寫文稿,就經常給他購買筆墨硯紙准備著。毛澤東喜歡用毛筆和鉛筆。在江西和福建做調查和記錄時他大多用鉛筆,而起草文案、書寫材料時則一律用毛筆。毛澤東對毛筆及墨、硯、紙“文房四寶”特別愛護珍惜。他常說:“我用'文房四寶'要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

20世紀50年代初,邵華有時隨姐姐鬆林去中南海,看到爸爸的桌上,除了一個插滿鉛筆和毛筆的筆筒外,還有一個醒目的銅墨盒,一些翻開的字帖和練過字的紙,上面經常還寫得密密麻麻的。鬆林常拿起這些紙來細看,發現上面寫的都是一首首唐詩、宋詞,有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她就當面向爸爸請教。爸爸看到她這麼喜歡唐詩、宋詞,就常把自己練過字的紙送給她。鬆林欣喜若狂,如獲珍寶。爸爸親筆寫的這些字,在她看來,要比唐詩、宋詞本身更珍貴得多啊!

爸爸最喜歡王羲之、王獻之的字帖和懷素的草書帖,常利用飯后短暫的時間來臨摹、琢磨,從中研究、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就這樣,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刻苦的練習,爸爸的書法博採各家之長,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我們一直保留著爸爸在20世紀40、50年代寫給兒子的信,但同60年代寫給我們的字相比,前后風格已大不一樣。聽書法家評論說,爸爸60年代的書法功力已很精湛,用筆剛勁雄健,而又流暢奔放,真可說是得心應手,揮洒自如,自成一家了。

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一次交談中,爸爸同我們談起了唐代詩人。談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時,爸爸對他的評價很高,說他年輕有為,才高學博,為文光昌流麗,二十幾歲的人就寫了16卷詩文作品,可惜死得太早了。爸爸喜歡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對其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很欣賞。在談話中,他發現我們也十分喜歡《滕王閣序》,很是高興,邊背誦其中佳句,邊作評論。談興正濃時,爸爸坐到桌前,揮動中楷羊毫,懸腕作書,為我們寫下了“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千古名句。邵華雙手接過來,高興得幾乎跳起來!

看到這一墨跡的書法家評論說:這14字分3行,互相呼應,一氣呵成,氣勢磅礡,不同凡響。就全篇整體來看,結構和諧,畫面很美﹔細看每個字,又是謹嚴而有法度,筆筆不苟,沒有敗筆,確實是一幅十分珍貴的墨寶。

現在,每當我們看到爸爸為我們手書的這14個大字時,就不由得想到,王勃這一名句寫出了前人未曾道過的情景,意境優美,令人叫絕,而好文配上好字,才更是千古之絕。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爸爸一生勤奮讀書,刻苦鑽研,用大量的事跡和光輝的成就,為我們樹立了勤學苦練、勇攀高峰的典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