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4.為楊老太太賀壽

2014年09月26日10: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那是1960年,爸爸給楊開英姨媽寫了一封信:

開英同志:

楊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壽辰,無以為敬,寄上二百元,煩為轉致。或買禮物送去,或直將二百元寄去,由你決定。勞神為謝!順致問候!

毛澤東

一九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爸爸日理萬機,工作那樣繁忙,他常常忘掉自己的生日,但是對外婆的生日卻挂念在心,寄去壽禮,以慰老人心懷。

提起爸爸生前尊敬外祖父、外祖母的事,那是令人難忘的。

爸爸同湖南楊家很久前就相識了,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我們的外祖父楊昌濟先生,是一個飽學之士。他先后在日本、英國留學達9年之久。他從國外來信,或回國度假,常常介紹國外的各種新思想,宣傳孫中山先生的學說。1904年回國后,他傾力從事教育事業,寄希望於中國新的一代。他操行高潔,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譽滿鄉裡和同道。他是爸爸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期所敬愛的老師,他倆結下了深厚純潔的師生情誼,早已傳為佳話。外祖父常以桃李滿天下自慰,他特別看重的學生是毛澤東和蔡和森。后來,爸爸在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在師范學校作了五年的學生”,“對我的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一個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他的生活,后來和我有了極密切的關系”。1920年1月17日,外祖父在北京病逝,巨大的悲痛襲擊著楊家。爸爸奔波操持,料理后事。經他苦心籌集,外婆一家扶柩南下,回到長沙板倉故鄉。

外祖父病逝時,家境已很蕭條,北京的一些朋友們贈送了一筆“奠儀”,這筆錢為安葬外祖父用了一部分。后來媽媽看到爸爸為籌措革命經費而到處奔忙,就動員外婆將這筆剩余的錢拿出來,協助爸爸辦了文化書社。

1920年冬,爸爸同媽媽結婚了。爸爸對外婆就像對親生母親一樣。

1921年,中共湘區區委機關設在長沙城東小吳門外清水塘。為了保護爸爸及區委機關的安全,媽媽把外婆遷居到這裡,一同做好掩護工作。外婆為爸爸媽媽的安全擔驚受怕,冒著風險同媽媽一起掩護機關,照顧幼小的岸英、岸青。

1930年,媽媽遇害,外婆驟然失去唯一的女兒,三個外孫被地下黨送到上海,下落不明。諸多不幸,接踵降臨到外婆身上,給她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精神上郁結著極大的痛苦。

由於革命事業的曲折艱險,有很長一段時期,爸爸同湖南楊家失去了聯系。直到1949年8月,湖南長沙解放后,爸爸才獲悉外婆健在的消息。當時,爸爸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拍電報向外婆問候和祝賀。從此,爸爸就擔負起贍養老人的義務。

1950年,爸爸叫岸英哥哥回湖南看望外婆和眾鄉親,並為媽媽掃墓。那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由於長期地南北轉戰和過度勞累,爸爸身體也較虛弱。一位從東北來的同志帶了兩支人參送給爸爸,讓他滋補一下身體。但是爸爸自己舍不得吃,讓岸英哥哥帶回湖南送給外婆,說老年人比他更需要補養。

1951年,爸爸又讓岸青回去探望外婆,以慰外婆的晚年。后來有同志去長沙,爸爸又托人帶去一件皮衣料,滿懷深情地給外婆抵御風寒。全國由供給制改為薪金制后,爸爸知道外婆生活困難,從自己的工資中按月給外婆寄去生活費。有一次,秘書同志忘了寄,不知爸爸怎麼知道了,又讓補寄了去。

在外婆晚年的歲月裡,爸爸盡到了人子之情。1962年爸爸獲悉外婆去世的消息,十分震驚和悲痛,向楊家表示了誠摯的悼念,並寄去500元錢作為悼儀,囑咐舅舅將外婆同媽媽合葬在一起。

中華民族尊老敬賢之風源遠流長,爸爸身上充溢著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大力提倡尊老敬賢社會主義新風尚的今天,憶起爸爸生前這些往事,我們倍感親切,深受教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