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開始分批出版

2014年09月26日18:2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開始分批出版

記者從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獲悉,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組織全國黨史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單位開展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工程取得重大成果。《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近日由中共黨史出版社開始分批正式出版。

這項調研工程從2004年10月開始,歷時10年,先后共計有60萬人參與。調研的方式,主要是查閱和搜集各種檔案文獻、當年的報刊資料及多年研究形成的成果。參與調研的人員對一些重大、特殊的事件,走訪當事人、知情人和有關研究人員,記錄証詞証言,有條件地進行司法公証。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調查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查工作從市、縣一直深入到鄉鎮甚至村一級。一些重要的、涉及多個地方的專題,如勞工、細菌戰、化學戰、“慰安婦”、難民、華僑等,則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專題調研。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還組織查檔小組,分赴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搜集檔案資料。另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課題組前往台灣查檔,得到了台灣有關機構和人員的支持幫助。

各地黨委、政府對這項調研高度重視,以不同形式實施領導、組織、部署。所有參與調研的人員,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當年犧牲殉難者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精心組織,穩步有序地推進這項規模巨大的工程,努力把調研工作做成“基礎工程、精品工程、警世工程、傳世工程”。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全部調研成果,按照統一的規范和體例,編纂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分為A、B兩個系列,陸續分批出版,叢書總數將達300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每本調研成果,大致包括調研報告、專題研究、檔案文獻資料、口述資料、大事記等若干部分。調研報告除了簡述調研過程外,著重概述日本軍國主義的具體罪行,均為對事實的陳述、介紹、歸納和分析。專題研究是對日軍某一方面罪行或特定犯罪事件的深入揭示分析。其他部分為翔實、確鑿、具體的原始檔案和有關資料,包括証人証詞、照片等等。

近日出版的第一批調研叢書共5類46冊。包括:一、北京、天津、內蒙古、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廣西、重慶、甘肅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調研成果12冊,分別反映各行政區域內日本侵略造成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二、《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12冊,集中選編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各地制造的死傷800人以上的重大慘案173個,逐個敘述慘案發生的過程和情況,並附部分相關檔案、資料﹔三、《山東省百縣(市、區)抗日戰爭時期死難者名錄》14冊,以山東省為典型案例,收錄了該省100個縣(市、區)抗戰時期傷亡人員中姓名、籍貫、性別、年齡、死難時間等信息比較完整的16萬余名死難者的名錄﹔四、《國民政府檔案中有關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資料選編》3冊,均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原始檔案的匯編﹔五、《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檔案選編》5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館藏的當年檔案的匯編。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及其叢書,全部是用事實說話,用檔案資料說話,用証人証言說話。調查歷史的真相,記錄歷史的災難,不是為了延續舊時的仇恨,而是為了以史為鑒,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華春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