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65歲華誕。國慶日、國歌是怎麼由來的?中國民主促進會26日向媒體介紹了民進與國慶日、國歌由來的歷史淵源。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開國大典,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民進中央副主席劉新成介紹,舉行開國大典之際,新中國的領導人還沒有考慮“國慶”一事。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先生。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在全體會議上發言,表示“用最大的努力,從事於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共同建立光輝燦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毛澤東主席(在這次會議上當選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當天會議一致決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採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這個建議是符合歷史實際和代表人民意志的,決定加以採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在建立新中國的籌備過程中,馬敘倫作為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代表參加新政協籌備會擔任常務委員,並擔任“擬定國旗、國歌及國徽方案”的第六小組組長。1949年7月10日,第六小組以新政協籌備會的名義發出了由周恩來簽發的《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啟事在報紙上發表后,社會反映強烈。截止到8月24日,收到各種應征稿2000多件,其中國歌歌詞350余件。
關於國歌,馬敘倫和沈雁冰(第六小組副組長)曾向籌備會報告,提出:“經本組慎重研討,認為國歌征集之稿,足以應選者尚少,必須再行有計劃征集一次,將選取者制曲試演。向群眾中廣求反應后再行提請決定,非最近時期可以完成”。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懷仁堂隆重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誕生,中央人民政府即將成立,而國歌未定是被關注的一個大問題。9月22日,政協全體會議決定設立六個分組委員會,原第六小組改為“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馬敘倫為召集人。原第六小組改為審查委員會,但名稱中沒有“國歌”字樣,說明國歌問題當時難以審查制定。
1949年9月25日晚,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座談會,聽取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問題的意見。在這次座談會上,馬敘倫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暫代國歌。許多委員表示贊成,一部分委員提出需要修改歌詞……周恩來表示,就用原來的歌詞,他說:“這樣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后,唱起來就不會有那種情感。”最后,毛澤東拍板,歌詞不改,與會者一致贊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毛澤東、周恩來和與會者一起合唱《義勇軍進行曲》,座談會在這首激蕩人心的歌曲中結束。
兩天以后(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刻起光榮誕生。《義勇軍進行曲》從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修改了歌詞。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議恢復《義勇軍進行曲》原歌詞,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記者 邢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