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陝西西安烈士陵園:是公園是園林,更是教育基地

康傳義

2014年09月29日16:41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西安烈士陵園:是公園是園林,更是教育基地

入秋以來的古城西安,細雨綿綿,這樣的天氣裡,西安烈士陵園神道兩旁郁郁蔥蔥的鬆柏,愈發蒼翠遒勁。

始建於1952年的西安烈士陵園,作為我省最大的一座綜合性烈士陵園,安息著以王德安等為代表的14位大革命時期的革命志士﹔以劉桂伍、宣俠父為代表的6位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烈士﹔以杜斌丞為代表的50位解放戰爭時期的愛國烈士﹔以侯天佑為代表的8位抗美援朝時期的烈士和以張華為代表的660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烈士。

整個陵園由烈士紀念館、廣場、墓區、神道和辦公區域組成。“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西安烈士陵園入口處,鐫刻著毛澤東為杜斌丞烈士的題詞。沿陵園神道走向深處,是墓區和浮雕廣場:墓區呈半圓形,分前后四排,安葬著247位烈士的遺骨,不遠處的浮雕牆上刻畫著雁塔結盟以及革命起義的故事,一位位烈士英勇的形象生動逼真,氣勢宏大。墓區中央有三個墓塚,西邊為杜斌丞烈士墓﹔中間為王德安、冀月亭等“九烈士”墓﹔東邊為曹力如烈士墓。

秋雨連綿,卻沒有阻擋住人們前來參觀掃墓的步伐,幾乎每座烈士墓塚前都擺滿了鮮花,寄托著后人對先烈們的哀思與懷念。“我今天是專門帶自己的孫子來這裡參觀的,他最喜歡漫畫裡的超人,我就說帶你去看看超人大英雄,這些烈士們不就是真正的超人嗎?我告訴他,我還有講不完的中國超人故事。”9月24日,專程帶孫子來參觀的退休工人李師傅動情地說。

在杜斌丞烈士墓前恭敬地敬上一株黃色的菊花后,李師傅開始向年幼的孫子講述起杜斌丞先烈的事跡。

墓區后方的紀念館是陵園的主體建筑,是一座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的仿漢唐風格建筑,庄重威嚴。陵園紀念館有三層,分別是一層的英烈廳﹔二層的基本陳列廳和三層的臨時展廳。館內陳列著從辛亥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陝西革命史及3000余位英烈的事跡和英名。在英烈廳,491位烈士的事跡簡介及骨灰整齊擺放,英雄無語,他們的精神卻深深地影響和教育著一代代的后人。

在經過新世紀初的整體改造后,如今的西安烈士陵園集“陵園、公園、園林”三位一體,成為一個開放式的陵園。人們在游園休閑的同時,追思先烈,感受著精神上的啟迪和教益。不僅是圖片和文字展示,在對烈士英勇事跡的展示展覽上,西安烈士陵園還不斷借助聲光電的高新技術和設備,努力增強展示的形象性和吸引力。比如,在紀念館新設的反映陝甘邊根據地建設的主題展館“陝甘高原紅旗飄”,由於展示形式新穎獨特,獲得了追思者的一致認可。

西安陵園辦公室副主任陳瑜說,每年像清明、“七一”這樣的重要時間點,陵園都會舉辦祭掃、文藝演出、書畫展、聽老革命講先烈故事等活動。從今年起,國家設立專門的烈士紀念日,這必將為更多人關注歷史,緬懷先烈,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發揮重要作用。

“烈士的追認、安置是個動態的工作,陵園內的烈士數字名單也是不斷變化的,對於西安烈士陵園來說,每新增一位烈士入園,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責任與使命。”陳瑜說,“今后,西安烈士陵園將繼續完善相關設施建設,加大宣傳烈士精神的群眾性普及教育工作,每一位烈士必將被歷史和人民銘記,烈士精神萬古長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