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歷史人物傳略——盧森堡》

2014年10月13日14: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歷史人物傳略——盧森堡》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盧森堡(1871-1919)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理論家、革命家,被列寧譽為“革命之鷹”。在反對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和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暴風驟雨中,始終英勇斗爭,不畏強暴,展現了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了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德國共產黨創始人盧森堡革命風雲的一生,用嫻熟而生動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一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先驅的形象。

作者簡介

孫蘭芝,女,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吉林省長春市人,1965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曾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管理雜志社副總編、社科部主任。長期從事干部教育,特別是高校領導干部培訓的組織、管理與教學工作,以及國際政治和道德教育研究。

書摘

流亡瑞士

1889年2月,盧森堡風塵仆仆地來到了瑞士,寄居於蘇黎世,在這裡生活了八年,並完成了她的大學學業。

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家。東接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鄰意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瑞士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小到在世界地圖上幾乎難以找到。瑞士真的很小,南北長2201公裡,東西長3484公裡,從北部的蘇黎世到南部的日內瓦,坐火車隻要3個小時。但是,不能小看它。它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國家!

蘇黎世是瑞士北方的一個小鎮,坐落在蘇黎世湖畔北岸。它又是瑞士第一大城市,蘇黎世州首府,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許多外國人在蘇黎世居住。蘇黎世是一個中世紀文化與現代化相結合的城市。市內有中世紀時期的尖塔、古堡、噴泉﹔利馬特河兩岸有雙塔式羅馬大教堂、修女院、市政府和許多現代化的住宅、旅館和飯店等。蘇黎世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市內有各類博物館、美術館。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的沃爾弗同·波裡都在這裡學習和工作過。蘇黎世於1833年就創建了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蘇黎世大學。

瑞士,由於自己獨特的國情,成為歐洲各國中遠離國際糾葛和國內紛爭的一片淨土。風光秀麗、人文薈萃的蘇黎世更是當時來自波蘭、俄國、德國的政治流亡者的避難所和活動中心,成為他們心目中的一片“綠洲”。盧森堡很喜歡這座依山面湖、滿街菩提樹、郁郁蔥蔥的城市。她在后來致友人的信中稱贊蘇黎世“幽靜、潔淨,花香馥郁”。

盧森堡提著一個簡單的行囊、身無分文地來到蘇黎世后,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經濟來源和住所等問題。好在波蘭的第一代革命者早已開辟了通往瑞士的道路。蘇黎世已經成為波蘭第一、第二無產階級黨積極分子活動的國外基地,有許多黨員和同情者堅持在這裡工作和居住。籌劃她出逃的革命家卡斯普沙克當時曾在該市一家印制波蘭秘密革命出版物的印刷廠當排字工人。他和他的同伴們熱心地幫助盧森堡,大家湊了一些錢,供她生活應急之用,使初來乍到的盧森堡暫時得以勉強度日。

進入大學深造是盧森堡夢寐以求的心願,更何況蘇黎世大學是那麼著名的高等學府!當時的歐洲高等學校還沒有普遍做到平等地對待男女學生,而蘇黎世大學做到了。盧森堡正是看重這一點而來到這個城市的。但是,念大學需要一筆很大的費用,所以,進入蘇黎世大學學習對盧森堡來說一時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盧森堡多次在這所學府的門外徘徊,向出入校門的大學生們投以羨慕的目光。

盡管一時未能進入大學學習,盧森堡的精神生活卻是很充實的。她參加了各國流亡者組織的許多集會和活動。這些政治流亡者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觀點五花八門,紛繁多樣,其中有無政府主義信徒、溫和的改良主義者、馬克思學說的堅定信仰者。他們都很關注社會問題,探討的議題豐富多彩,從黑格爾哲學、達爾文學說、馬克思主義,到對巴枯寧、蒲魯東、布朗基、俾斯麥、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左拉、車爾尼雪夫斯基等的評價,直到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前景、波蘭解放的道路、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反對“非常法”的斗爭等,包羅萬象,無所不談,真是一派思想自由的天地!革命道路和斗爭方法是最熱門的話題。剛到蘇黎世的盧森堡馬上就被這種活躍而熱烈的思想政治氛圍所吸引。在參加討論和參與社會主義團體的活動中,她不僅增長了見識,而且結識了許多本國同胞和異國朋友,其中包括德國移民來這裡的呂貝克博士。從此,盧森堡不再孤單無助。

用我們中國人的說法,呂貝克博士就是盧森堡人生路上的“貴人”或“恩人”。呂貝克博士是移居國外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政論家,學識淵博,心地善良,但因患病而行動不便。他的妻子奧林比亞,原籍波蘭,並曾與無產階級黨有聯系,是黨的同情者。她熱情好客,富於同情心,善解人意。他們剛剛認識盧森堡就邀請她到他們家暫住,盧森堡也欣然同意。在呂貝克家裡,盧森堡感到親切隨意。她幫助博士抄錄整理文稿,博士還付給她一份報酬,數額雖然不多,然而還是夠糊口的。盧森堡在和他們一家的交往中,了解到許多關於德國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情況,這也許是她后來選擇德國作為她革命活動基地的重要因素。意想不到的是:九年后盧森堡竟然當上了這個家庭名義上的兒媳。

1890年,盧森堡終於實現了進入蘇黎世大學學習的願望。天下的父母愛子之心都是一樣的。那一年,盧森堡的父母把節衣縮食積攢下來的一筆錢從遙遠的華沙匯給了盧森堡。有了家庭的資助,她得以到蘇黎世大學讀書。她先是攻讀生物學和數學。不久,她的志趣轉向了學習社會科學——法學、政治經濟學。盧森堡的學習志趣與同時期在喀山大學上學的列寧完全一致。1890年秋天,盧森堡注冊成為哲學系的學生,此后,哲學,法學,特別是政治經濟學成了她主攻的科目。她一邊刻苦攻讀專業課程和英語、法語,自學意大利語,一邊熱心參加校內外社會主義團體發起的各種集會和討論會。她能流利地運用多種語言(波蘭語、俄語、德語、法語、英語和意大利語)與人交流,又思維敏捷、擅長表達,很快就在大學生中嶄露頭角,成為引人注目的活躍人物。許多給她上過課的教授都認為“她是最有才華的學生”。后來的布爾什維克黨活動家、當時的日內瓦大學學生拉科夫斯基,曾經回憶道:

在1891年我就認識了羅莎·盧森堡……羅莎以她非凡的智力和聰明而顯得突出,這是大學生社會民主主義小組的時代。當時羅莎就領導了這種小組之一。困難的社會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問題,在她所作的報告裡,講得簡潔而明了。

盧森堡不僅在青年學子中有威望,就是教授們對她也刮目相看。作為她的導師之一的沃爾弗教授,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學者,是一位非馬克思主義者。盡管他不同意盧森堡的觀點,在課堂討論的意見交鋒中,盧森堡常使他處於尷尬的境地。在沃爾弗教授主持的一次課堂討論中,盧森堡發表了一篇與他的觀點針鋒相對的關於工業后備軍理論和工資基金理論的文章。但沃爾弗教授還是充分肯定盧森堡具有出類拔萃的才華,承認她的見解獨特而深刻。后來成為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哲學家和文藝批評家的盧那察爾斯基,當時也在蘇黎世大學上學,他就親眼見過“狂熱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沃爾弗授課時的尷尬場面。盧那察爾斯基回憶說:

教授被羅莎·盧森堡以雄辯的事實和邏輯挖苦和嘲弄,而陷入窘境,不知所雲,在使自己受驚的瑞士學生面前顯得手足無措,盡管他無疑是機敏的且有非凡學識的教授。

在蘇黎世大學學習期間,她結識了許多流亡在蘇黎世的俄國和波蘭的革命家,一同從事革命活動。1893年7月,盧森堡同約吉希斯、馬爾赫列夫斯基等人創辦《工人事業》雜志,同波蘭社會主義者國外聯盟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傾向展開了斗爭。1893年8月,第二國際在蘇黎世召開代表大會,盧森堡與馬爾赫列夫斯基等人代表流亡在蘇黎世的波蘭社會主義者組團參加,盧森堡還以《工人事業》編輯部的名義起草了給這次代表大會的報告。然而,她們遭到了波蘭社會主義者國外聯盟代表團的排斥,甚至被他們誣蔑為“警察奸細”,致使盧森堡代表資格被這次代表大會取消。

盧森堡的大學生活是在艱辛與充實中度過的。她一直過著清貧困苦的窮學生生活,來自家庭的經濟資助時有時無,而且數額微薄。約吉希斯的支援,成為及時雨,使盧森堡得以渡過生活的難關。多年后她回憶說,當時在她寄宿的小房內,隻有一張木床、一張書桌、一把椅子、一個堆放雜物的小櫃,不多的幾件衣物。房租和低標准的伙食費佔去了她生活費的一多半,吃飯時使用的是“變得烏黑的,油膩的叉和鍍鎳的木柄刀”。購買書籍對她來說是一種奢侈,見到心愛的書刊,往往無錢購置,隻能到圖書館借閱。清貧絲毫沒有影響她的奮斗精神。她經常挑燈夜讀。不論是嚴寒或酷暑,在寂靜的深夜,在融融的燈光下,她都聚精會神地閱讀或寫作。晚上,飢腸轆轆之時,她就啃晚飯時剩的面包片或餅干什麼的。夜間11時半,她會按時用冷水洗浴,疏通血脈,以保証晚上12時前安然入睡,早晨6時半至7時起床。艱苦的生活,緊張的學習,紛繁的社會工作,都沒有妨礙她對大自然的喜愛。在暑期或其他節假日,她一人或與約吉希斯一起,或邀約幾個朋友,帶上她的植物標本採集箱或礦石採集袋,徜徉在雄偉壯麗的阿爾卑斯山群峰之間,或秀麗多姿的日內瓦湖畔。

從1890年起,在“波蘭王國”的華沙等地,每年都要舉行五一節示威游行。1892年春,僑居瑞士的“第二無產階級黨”的國外組織約請盧森堡撰寫一本《迎接五月一日》的宣傳性小冊子,盧森堡欣然答應,而且很快寫成了。寫的竟是一部熱情洋溢、鏗鏘有力的長詩!根據大家的建議,盧森堡把它改寫成政論文,長達32頁,在巴黎印刷裝訂后迅速偷運回波蘭散發,起到了號召波蘭無產階級反對沙俄制度的斗爭,並與俄國無產階級緊密合作的鼓動作用。這本小冊子的署名是盧森堡的化名——克魯辛斯卡。這也是已知的盧森堡的第一部政論著作,文風犀利明快,富於感情色彩,語言精美,贏得了廣泛贊譽,並作為經典式論著多次再版。

為了向波蘭和俄國國內更多地宣傳和傳播社會主義思想,約吉希斯和盧森堡醞釀在國外成立出版機構。約吉希斯出面,與當時流亡瑞士的俄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活動家普列漢諾夫(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創始人和領袖之一)聯系,建議雙方合辦社會主義讀物出版機構,並由約吉希斯領導。但普列漢諾夫沒有看得起約吉希斯,認為對方還是個無名之輩,拒絕了這個建議。這激怒了約吉希斯,也惹惱了盧森堡。從此,早就和普列漢諾夫熟識的盧森堡也與他疏遠了。

到1892年前后,集結在盧森堡周圍的波蘭革命者增多,革命力量也增強了。盧森堡和約吉希斯等人積極進行創建黨組織的工作。23歲的盧森堡成為新創建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們創辦了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的《工人事業》,作為黨的機關刊物。實際上,盧森堡是該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在《工人事業》的創刊號上刊登了盧森堡主持起草的黨的綱領性文獻《波蘭工人階級的政治任務》。這個文件把通過社會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作為黨的最高綱領,而把爭取8小時工作日、工廠立法、提高工資、爭取民主權利以及同俄國無產階級一起為推翻沙皇制度而斗爭作為黨的最低綱領。

1894年3月,波蘭王國社會民主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華沙召開。盧森堡是沙俄政府追捕的“嫌疑犯”,無法回國與會。但她仍是大會的“靈魂”,因為大會通過的黨綱和黨的政治路線,主要是她親手制訂和規劃的。由於當時波蘭王國東北部地區的工人組織也加入了這個黨,因此,在1899年該黨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合並,改稱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盧森堡仍是黨的主要領導人。

馬爾赫列夫斯基后來回憶盧森堡在建黨前后的功績時,十分欽敬地指出:

創建波蘭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民主運動理論基礎的任務落到了羅莎·盧森堡的身上。當時,為給這些思想鋪平道路,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羅莎·羅森堡立即表現出卓越的政論天才和光輝的理論才華。我們心悅誠服地承認她是我們的理論領袖。

盧森堡是《工人事業》的“靈魂”。這份刊物備受工人群眾喜愛。她幾乎獨自負責該刊的組織、編輯、撰稿、校對、出版,還要想方設法通過沙皇政府嚴密檢查的邊境關卡偷運回波蘭。為了使刊物按時在巴黎印制出版,她經常奔波於巴黎和蘇黎世之間。這不僅影響她的學業,而且加重了她的經濟負擔。她不得不從生活費中節省一些錢作路費,為了節省開支,她連電車也舍不得坐,經常步行去辦事。據統計,《工人事業》從創刊到1896年的4年中,該刊竟有50多篇文章和報道出自盧森堡的手筆。盧森堡不僅關注波蘭工人運動的發展方向,也重視德國、俄國和國際工人運動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工人事業》上,她撰寫了許多通訊和評論,論述了俄國、德國兩國工人運動的進展情況。

早在19世紀90年代中期,盧森堡就已經把自己的視野擴展到整個國際工人運動。1896年5月她開始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主要理論刊物《新時代》和有影響的《萊比錫人民報》上發表文章。這些文章的鋒芒銳利地指向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思潮,其中包括譴責伯恩施坦等人最早表露的支持殖民侵略的錯誤立場。盧森堡的文章立論鮮明,文採飛揚。正如開始接觸她文章的德國女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后來所說:

她著作的語言閃爍著智慧,充滿著機智和辛辣的嘲諷,心仿佛由於抑制激動而在顫抖,顯示了淵博的知識和整個豐富的內心世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