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巴金翻譯和創作的雙璧

李樹德

2014年10月23日15:18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07:春秋周刊

《春天裡的秋天》和《秋天裡的春天》的書影

《春天裡的秋天》和《秋天裡的春天》的書影

文學巨擘巴金先生有兩本書名中文字顛倒使用的作品,一本是翻譯小說,書名《秋天裡的春天》﹔一本是創作小說,書名是《春天裡的秋天》。這兩部小說是巴金作品中的兩塊美玉———熠熠生輝的雙璧。

這兩部小說的題目,具有濃郁的抒情氣息和象征意義。從字面上看,兩者的含義正好相反,但實際上它們所反映的內容都帶有悲劇性質。

一周譯完《秋天裡的春天》

《秋天裡的春天》原著者是匈牙利的尤利·巴基。他是一位詩人兼作家,在世界語文壇上負有盛名,他用世界語寫過小說、詩歌、戲劇等8部作品,這些作品流傳甚廣,被譯成13種外國文字。被介紹到中國來的,除了巴金翻譯的《秋天裡的春天》外,還有長篇小說《犧牲者》(鐘憲民譯)、短篇小說《遺產》(索非譯)等。這部中篇小說《秋天裡的春天》是尤利·巴基於1929年在布達佩斯創作,講的是一個學生和一個賣藝人的女兒、兩個“拾得的孩子”之間發生的短暫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秋天,愛情在兩個靈魂觸碰的瞬間產生了春天般的溫暖。

1931年,巴金僅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把尤利·巴基這部中篇小說《秋天裡的春天》,從世界語翻譯成漢語,並在這一年的最后一天寫下《譯者序》。從第二年的4月到7月,在《中學生》雜志第23號至第26號上連載。

愛情悲劇催生《春天裡的秋天》

1932年春天,應朋友之邀,巴金第二次到福建晉江,看望在黎明高中和平民中學的眾多朋友。朋友曾帶他去看望一個被封建家庭逼婚而瘋了的少女。他看到少女幾次“秋天般的微笑”,秋雨似的淚珠。他回到上海后不久,又聽說了他在黎明高中的朋友郭安仁(散文家麗尼)身上發生的一件淒婉的愛情故事。

一位女學生悄悄愛上了多才多藝的老師郭安仁,這位姓吳的女學生,巴金第一次到泉州時見過,她是位秀麗、活潑的華僑姑娘。然而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下,吳的父母早已為她安排了終身命運,她的未婚夫就是黎明高中的校董,一個有錢有勢的青年紳士﹔而麗尼“是個心地善良的老好人”(巴金《關於麗尼同志》),自然斗不過封建勢力,於是他被趕出學校,在迷茫中出走鼓浪嶼。可是這位痴情的姑娘仍然執著地愛著他,在舉行婚禮的前夕,她竟然冒著滂沱大雨來到鼓浪嶼,表示願意逃婚,跟隨她的老師到天涯海角流浪終身。可是麗尼是個窮困文人,哪裡能夠擺脫周圍密布的羅網,為了不讓她吃苦,隻好婉謝。姑娘絕望地回到泉州,她美麗的靈魂終於被封建禮教吞噬了,她雖然沒有發瘋,卻默默地憔悴死去。這兩位少女的悲劇深深觸動了巴金的心,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寫出了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

譯作、創作姊妹花

小說寫成后,苦於沒有恰當的題目,當時《秋天裡的春天》,剛剛在《中學生》月刊上連載完畢,正准備交給開明書店印單行本,當巴金重讀全書時,忽然靈機一動,給自己剛剛完成的中篇小說想出了一個題目:《春天裡的秋天》。《春天裡的秋天》首先在當年5月23日至8月3日的上海《時報》上連載。1932年10月,兩本書同時由開明書店出版單行本。

《秋天裡的春天》和《春天裡的秋天》的設計是一致的:書的封皮是本白色,上下切口各有一排花紋,中間是一塊豎放的長條形的框。《秋天裡的春天》是黃綠色框內飛白出特大號的書名﹔《春天裡的秋天》可能要表現春天,框的底色是草綠,飛白出特大號的“春天裡的秋天”六個字。兩書的大小略有差別,《秋天裡的春天》略大些,相當於現在的32開本﹔《春天裡的秋天》略小,相當於34開或更小些。兩本書放在一起,像一對姊妹花。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從作品的思想傾向來看,《春天裡的秋天》顯然較《秋天裡的春天》進步,但是,除了書名的確定以外,在某些藝術手法上,《春天裡的秋天》又受《秋天裡的春天》的影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