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王文明同志誕辰120周年
“瓊崖革命搖籃”母瑞山上的王文明(右)和馮白駒(左)塑像。
“瓊崖工農群眾的領袖”,“如銅似鐵的革命家”,瓊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的生命交響曲在1926年奏響第一個高潮。而曾是一名“瓊崖新青年”的知識分子王文明又是怎樣成長為一名革命家?
今年11月1日,是王文明同志誕辰120周年。
巧合的是,1924年,王文明在上海大學讀書期間,王文明與同是海南學子的葉文龍、王業熹等成立了瓊崖新青年社,出版了半月刊雜志《瓊崖新青年》,距今也恰有90年的歷史。
在瓊崖革命歷史進程中,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群體作為瓊崖革命“伐木開山的先鋒”,也扮演著極其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在瓊崖革命中起了十分重要的歷史作用。瓊崖革命早期知識分子奮斗的歷史脈絡,在王文明身上得以深刻體現。堅持不懈地創建革命團體和組織、撰寫革命文章、創辦革命報刊、出版革命書籍,記者關注了王文明自1919年至1926年間作為一名瓊崖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
廣泛創建革命團體組織
“慚愧的是,我們對於《瓊崖新青年》了解並不多,目前也無從得知王文明在這本刊物上發表過的文章。”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告訴記者,瓊海黨史研究室沒能搜集收藏這本刊物,並對此頗為遺憾。
1924年秋,王文明考進了上海大學社會系。在上海大學讀書時,王文明與同是海南學子的葉文龍、王業熹等成立了瓊崖新青年社,出版《瓊崖新青年》,宣傳革命道理。
1919年到1926年,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群體在積極進行革命理論宣傳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實踐中,也十分重視群體的團結和組織創建。早在1915年,王文明就讀於瓊崖中學時,就與同在瓊崖中學讀書的楊善集、陳維楊等人志向相投,結為摯友,共同建立了 “青年觀摩會”。他們時常在一起探討救國救民和“改造瓊崖”的道路,這為楊善集與王文明日后成為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群體的核心和靈魂人物埋下了伏筆。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這場空前的反帝愛國運動促進了瓊崖人民的覺醒。1919年5月18月,在王文明、楊善集、陳垂斌等瓊崖青年知識分子的發動和組織下,府海地區和瓊崖各縣中學的代表,在瓊崖中學成立了 “瓊崖十三屬學生聯合會”,王文明為副會長,掀起了瓊崖青年運動的高潮。
五四運動后,瓊崖出現了進步青年知識分子出島求學熱潮。在這熱潮中,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群體的許多成員在島外各地團結組織瓊崖進步青年知識分子,建立革命團體,創辦各種革命刊物,積極開展和參加各種革命活動。在上海求學的瓊崖青年知識分子達到400多人,以王文明為首的知識分子,成立了 “瓊崖青年社”,創辦了《瓊崖新青年》《海南潮》《瓊崖旅滬學會月刊》《南語》等刊物。
1925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廣州的“新瓊崖評論社”與上海的“瓊崖新青年社”、北京的“瓊島魂社”等瓊籍革命團體發起,在廣州創建了 “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選舉王文明為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出島求學的艱辛探索、中共瓊崖一大創建地方黨組織的積極努力,在進行革命理論宣傳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實踐鍛煉中,王文明逐漸成長為領導瓊崖革命的骨干和精英,從青年知識分子走向成熟革命家,承擔起了領導瓊崖革命的歷史重任。
在實踐中培育瓊崖紅色文化
王文明重視群體的團結和組織創建的特征,正是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的共同特點。通過團體組織緊密的關系脈絡,知識分子之間的聯系、溝通和合作更加容易,這對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發展,對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的思想轉變和成長,對瓊崖地方黨組織的發展壯大等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在以后孤島奮戰的瓊崖革命歷史進程中,中共瓊崖黨組織非常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和革命隊伍的團結,就是這一特點的繼承和發展。
從實踐層面來看,王文明等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通過撰寫革命文章、創辦革命報刊、出版革命書籍等多種途徑,結合瓊崖實際,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革命理論,有力的推動了瓊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瓊崖的推進奠定了基礎。
據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資料征集處原處長林鴻范介紹,王文明十分重視革命理論學習、宣傳與革命實踐的結合。1925年,王文明為《新瓊崖評論》一周年紀念感言中吶喊:“新瓊崖評論是時代的產兒,樹起鮮明旗幟,領瓊崖的革命同志逐漸走上軌道,它正如‘旭日初升’ ,一定能夠繼續不斷地奮斗,成為一個‘革命健兒’,永為瓊崖革命之向導!”從他撰寫的革命理論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較為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功底。
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群體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較豐富的革命實踐經驗,十分重視革命理論學習、宣傳與革命實踐的結合,這一鮮明的特征使這一群體在瓊崖革命精神與瓊崖紅色文化的締造和培育中具有很大優勢。
經過追求民主科學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洗禮,作為瓊崖20世紀初期的“文化人”,以楊善集、王文明、馮白駒等為杰出代表的瓊崖早期革命知識分子群體,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從事革命活動的過程中,為海南文化輸入了革命精神和“紅色”的內涵,賦予了海南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他們把革命文化和信仰播種於瓊崖群眾的心中,喚醒了瓊崖勞苦大眾革命的自覺性,匯聚和凝聚了瓊崖革命的力量,締造培育了以瓊崖革命精神為核心的瓊崖紅色革命文化。(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