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衛平
張翼翔,湖南瀏陽人,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具有卓越的指揮才能。他在朝鮮戰場的表現尤為精彩,曾五次“關門打狗”,將美英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獲得了 “虎將”美譽。
長津湖畔,三次“關門打狗”,打殘了美陸戰第一師
長津湖位於朝鮮半島東北蓋馬高原,地勢險要,氣候寒冷。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后,美軍想挽回失敗的局面,擬在東線長津湖地區發動進攻,以陸戰第一師擔負向西線迂回的任務,部隊部署在長津湖、江界一帶,在完成攻擊后,再配合西線美韓軍隊包我西線志願軍的“餃子”后,而后折西北向鴨綠江方向進犯。
1950年11月7日,張翼翔率第二十軍經輯安(今集安)跨過鴨綠江,經江界、雲鬆洞等地向柳潭裡開進。途中,他命令部隊關閉電台,嚴密偽裝,夜行晝宿,全部按時到達指定位置,預伏在密林之中。11日,美陸戰第一師進至富盛裡。這個二戰時中途島登陸作戰中的王牌部隊,素來驕橫跋扈。他們進入戰區不是先做敵情偵察工作,而是一路招搖過市,率先將師指駐扎。張翼翔判斷:以陸戰第一師之驕傲,進至富盛裡之后,會轉向柳潭裡西進,也會與同在長津湖地區作戰的美第七師分開。因此他決定給美陸戰第一師布一個“口袋”,讓他們“主動”往裡鑽。他令第五十八師預伏在富盛裡、上坪裡一帶,一旦戰爭打響,立馬拿下並攻擊下碣隅裡﹔令第五十九師另加上第二六七團預伏在新興裡、西興裡等地,切斷柳潭裡與下碣隅裡的聯系﹔令第六十師預伏在古土裡以北有利地形,堅決阻擊南逃、北援之敵,並趁機佔領古土裡﹔令第八十九師預伏社倉裡,戰斗打響時,主力向上通裡、下通裡前進,以切斷長津湖地區美軍的退路,並阻擊增援之敵。這種排兵布陣,有如老虎捕獵,事先埋伏,待獵物鑽進埋伏圈之后,立即一躍而出,一招致命。
不出張翼翔所料,10月24日,美陸戰第一師全部進入長津湖地區,主力部隊幾乎都鑽進了“口袋”。響當當的王牌部隊,笨重的裝備使其動作緩慢,直到26日,才基本部署完畢。翌日,戰區普降大雪,氣溫陡降至攝氏零下30多攝氏度。美倚其裝備精良向我東線戰場發起猛烈進攻,但大多漫無目標。是日黃昏,張翼翔率部從隱蔽之處躍出,對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發起猛烈攻擊,一時間,殺聲震天,二十軍將士有如猛虎出山。戰至28日清晨,率先完成了對長津湖地區美軍的分割包圍,並大量殺傷了敵之有生力量。美陸戰第一師及同在長津湖作戰的美第七師被分別包圍於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隅裡等幾個據點。美軍為打破這種狀態,恢復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於28日白天發起了凶猛的反攻。張翼翔率部頑強抗擊。死鷹嶺陣地一度失守,他親上前線,與官兵於當晚組織反擊,重新奪回陣地。他給師、團領導下死命令:“領導干部必須親上前線。”然而面對武裝到了牙齒的陸戰王牌第一師,我軍因后勤補給不上,在作戰中很吃虧,經常有全殲之勢卻未能有全殲之實。28日晚,張翼翔率部繼續對被圍之敵發起進攻。在我軍的猛烈攻擊下,東線美軍不得不由進攻轉入防御。美陸戰第一師師長史密斯為保持通往長津湖以南地區的道路暢通,令第一陸戰團主力北上,增援下碣隅裡,打通彼此間的聯系。29日上午,第一陸戰團以配屬該團的英國皇家陸戰隊第四十突擊隊為主,加美軍2個步兵連、2個坦克排和大量火力支援,共約1000人,在英國皇家陸戰隊第四十突擊隊隊長德賴斯代爾的指揮下,組成德賴斯代爾特遣隊,由真興裡北上,在30余架飛機掩護下,向我一線陣地發起進攻。張翼翔親自指揮兩個團沉著應戰,與敵激戰4個多小時,除一部敵軍突破我陣地,進至上坪裡, 且后來也被圍殲之外, 其余大部被阻於乾磁開南北地區。當晚, 我軍對敵發起猛烈反擊, 經數小時激戰, 將敵分割包圍。德賴斯代爾特遣隊陷入絕境, 士氣盡失。張翼翔決定採取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 一面緊縮包圍, 對敵施加軍事壓力, 一面利用俘虜喊話, 迫敵投降。被圍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派出代表請求投降。在我軍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攻勢下,於30日8時被圍美英軍全部放下武器,舉手投降。這次“關門打狗”,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全殲美王牌陸戰第一團的輝煌戰例。
美陸戰王牌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被分割包圍,特別是第一陸戰團被殲的消息,震驚了美國朝野。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十分緊張,要求麥克阿瑟務必拯救出陷入絕境的陸戰第一師。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根據麥克阿瑟的計劃,決定將部隊收縮於元山、興南地區。30日,他在下碣隅裡召集第一師師長史密斯、第七師師長巴大維開會,強調要迅速將部隊從長津湖地區撤至興南地區,並授權史密斯在部隊撤出長津湖地區時,可以銷毀任何延遲其行動的裝備,並直接呼叫所需要的空中支援。
針對敵我兵力部署出現的變動, 張翼翔決定再次“ 關門打狗”,令第五十八師對下碣隅裡之敵進行鉗制性攻擊,令第五十九師堅守西興裡、死鷹嶺,以割斷下碣隅裡和柳潭裡之敵的聯系。部署完畢,敵軍立即發覺再次被圍。美東線部隊至此全線動搖。特別是陸戰第一師陷入分割包圍之中,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阿爾蒙德命令所有部隊,立即實施總退卻。12月1日,位於柳潭裡的美陸戰第一師,在大批飛機和火炮的支援下,邊撤退邊攻擊第五十九師,社倉裡的美軍也於12月2日開始南撤。張翼翔決定採取圍追堵截戰術,務求殲滅長津湖之敵。他令第五十九師迅速殲滅柳潭裡突圍的美軍﹔令第六十、第五十八師前出至黃草嶺地區,第八十九師留一部於社倉裡警戒,師主力前出至黃草嶺以南上通裡、下通裡地區,阻止美軍南逃北援,又一次實施“關門打狗”。在我軍的猛烈進攻下,美陸戰第一師四面受困,傷亡嚴重。12月3日,該部在50余架飛機掩護下,以坦克群為先導,傾力突圍。下碣隅裡美軍也以一部去接應柳潭裡的美軍。第五十九師腹背受敵,終因連日作戰,彈藥不濟,凍傷及戰斗減員較大,陣地被美軍突破。柳潭裡美軍逃至下碣隅裡后,美陸戰第一師毀壞全部重裝備,整頓隊伍,准備南逃。阿爾蒙德也調集飛機,接應陸戰第一師主力突圍﹔美第一陸戰航空聯隊也傾巢出動,不分晝夜地轟炸掃射公路沿線的所有目標,全力掩護陸戰第一師南逃。
由於第五十九師沒能全殲柳潭裡的美軍,使張翼翔原定的作戰計劃受挫,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他的目光沒有盯在這一隅之地、少量之敵,而是果斷地命令部隊,在戰役進行期間,一定要以殺傷敵之有生力量為第一要務,不得在其他細節之處耽誤任務的落實。可惜天公不作美,在戰斗進行期間,戰區數次降雪,氣溫極低,二十軍因軍需物資供應不上,制約了作戰行動,數次作戰均未盡全功。12月7日,二十軍依托已佔陣地對南撤之敵層層阻擊,但美軍最終逃至古土裡地區。8日,美陸戰第一師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繼續向南突圍,我軍炸毀公路橋梁,堅守陣地,使敵寸步難行。8日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40多攝氏度。堅守陣地的我軍官兵,衣著單薄,凍餓數日,體力不支。12月9日,當美陸戰第一師再次攻擊陣地時,堅守在陣地上的官兵已全部凍僵。12日,美陸戰第一師在美第三師的接應下,最終逃出長津湖地區的包圍圈,竄至五老裡,而后從海上逃跑。
經過拼死掙扎,美陸戰第一師最終突破我軍重重包圍,逃脫了跟“北極熊團”一樣被殲滅的命運,帶著部分裝備和傷員從海上撤離,顯示了王牌部隊的老練與強悍。而二十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不畏強敵,不但擊退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且創造了成建制殲滅美軍一個團的成功戰例,足以彪炳史冊。志願軍最后未盡全功,讓敵得以逃脫,但這場用血肉長城抗擊鋼鐵洪流的經典戰例,永遠值得人們仔細研究。美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經歷了該師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據史可查,該師因戰斗減員達7321人。美國人把長津湖之戰稱作“陸戰隊歷史上最為艱辛的磨難”。而張翼翔因在此役中有如老虎下山,讓美軍官兵聞之膽寒,而獲得“虎將”之稱。
蜂腰線上,兩次“關門打狗”,粉碎了美軍計劃
1951年4月,美韓軍隊向北推進,妄圖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為粉碎敵人的狂妄計劃,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決定舉行新的反擊作戰。
22日,張翼翔率第二十軍投入戰斗。在戰役第一階段,他指揮部隊在金化以南地區展開,主力沿多木裡、實乃裡、史倉裡由東向西包抄英美軍隊,斷敵退路,協同友軍對敵包圍,形成一個近乎封閉的“口袋”,實施“關門打狗”。他從南朝鮮第六師正面劈開缺口,迅猛向敵縱深南山裡、抱川穿插迂回,重創美軍第二十四師和南朝鮮第六師。在戰役第二階段,他指揮部隊由蘭裡至九萬裡地段突破敵第一陣地,直插五馬峙,搶佔龍浦公路以西山地,迅速割裂南朝鮮軍第三、九師,形成合圍之勢,又一次“關門打狗”,殲其大部。此役,第二十軍共計殲敵5000余人,徹底粉碎了美韓軍隊“在朝鮮蜂腰建立新防線”的狂妄計劃。
在戰役的第一、二階段,張翼翔都是實施“關門打狗”之戰術,大量殺傷敵人,完成了上級賦予的戰斗任務。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戰術的選擇上,實施正面突破,迂回包抄的“關門打狗”戰術,給對手以極大的心理震懾。如在戰役的第一階段,其正面是李承晚的第六師。就在二十軍發動反擊戰役的前一天,敵第六師還在按計劃北進。22日17時左右,他們在北進的途中突然遭到二十軍大規模的正面攻擊。敵師長張都映一下就給打懵了,僅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之后,便命令部隊撤退到幾公裡處的一條預定的防御線。但是,兵敗如山倒,其二團的陣地也被二十軍官兵從兩側迂回,在團指揮所遭到炮轟后,全團如驚弓之鳥,慌亂后撤。敵十九團見二團的遭遇不敢貿然前進,觀望了一會兒之后發現自己的側后兩翼也出現了志願軍部隊,知大事不好便潰不成軍。在撤退的時候,敵十九團被二十軍官兵的沖擊打亂,敵團長林益淳無法組織部隊進行阻擊,全線潰敗。作為預備隊的敵第七團本來在防御線上做了阻擊准備,任務是掩護主力撤退,但是他們很快就明白,作為預備隊的自己頃刻間便成為前沿,而前沿的任務不堪面對。因此,敵第七團沒有作戰就開始狂逃。
其次是在對手的選擇上,張翼翔善於尋敵之短、擊敵之弱。在戰役的第一階段,他針對美、李軍隊的強弱搭配、相互夾雜配置的特點,選擇戰斗力不強、換防不久的南朝鮮軍第六師開刀﹔戰役的第二階段,同樣又是選擇了南朝鮮軍第五師與第九師的結合部,從而保証了兩次突破的成功。
第三,在戰機的把握上,張翼翔面對戰場情況復雜多變的特點,不受局部情況的干擾,不為小敵所誘,不貪圖繳獲而始終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不因道路復雜、穿插路線長而影響行進速度,指揮部隊大膽突擊,積極推進,從而兩次圓滿完成穿插迂回、分割包圍的殲敵任務。
在抗美援朝期間,張翼翔率第二十軍屢建奇功,創造了中外戰史許多經典戰例。后人根據我軍將領在朝鮮戰場的表現,評選了十大“虎將”,張翼翔即是其中之一。
編后語:在張翼翔漫長的軍事生涯中,有許多輝煌的篇章,其中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指揮的五次“關門打狗”戰役,精彩絕倫,堪稱神來之筆,今年8月,恰逢張翼翔將軍的百年誕辰,為表達對他的敬仰和懷念,特編發此稿。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