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選摘

安徽蕪湖“德和”輪慘案概述

2014年12月09日16: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南依皖南山區,北臨江淮平原,地勢呈南高北低,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一塊物產豐富的富饒之地,也是皖省東南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使蕪湖在清代就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重要商埠,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向中國軍隊發起攻擊,上海成為當時中國對日作戰的主戰場。經過3個月的淞滬會戰,上海淪陷。日軍佔領上海后,立即兵分三路直逼中國的首都南京,其中以蕪湖為西路。蕪湖距南京西南90公裡,是中國軍隊沿江向西的咽喉之地。日軍一路以牛島貞雄第18師團為主力,進犯廣德、宣城﹔另一路日軍從江蘇高淳佔領靠近蕪湖的當涂,形成對南京鉗形包圍。日軍企圖首先經宣城佔領蕪湖,切斷中國軍隊沿江向西的退路,然后會攻南京。11月27日,日軍第18師團及偽軍4000余人向廣德進犯,30日,廣德縣城陷入敵手,在佔領廣德后,日軍主力直趨蕪湖。在蕪湖被佔領前,日軍利用空中優勢,對蕪湖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轟炸,造成了眾多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

第一次日機轟炸是在1937年10月5日,日軍派出11架飛機,偷襲了蕪湖近郊的灣裡機場,投彈10余枚,炸毀飛機10余架,徹底毀壞了機場,使蕪湖成為無空防的城市。

12月5日,日本重型轟炸機、驅逐機各兩架,分兩次開始轟炸蕪湖城區。第一次從江北飛來,第二次由長江下游飛來,各投彈6枚,首要轟炸目標為火車站,並對停泊在太古碼頭“德和”輪、“大通”輪投彈,致使“德和”輪起火焚毀、“大通”輪被洞穿多處,停泊在旁邊的英軍炮艦也遭到波及。

“德和”輪和“大通”輪分別屬於英商怡和洋行和太古公司,兩輪都是在長江上航行的正班船。自“八一三”國民黨軍隊封鎖長江后,“德和”輪、“大通”輪正常航運被阻,隻能在南京和漢口之間繼續行駛。“德和”輪建造於1904年,載重3770噸,“大通”輪建造於1891年,載重1560噸。12月5日,怡和洋行的“德和”輪由漢口裝載貨客赴南京,而太古公司的“大通”輪從南京運送貨物、旅客開往漢口,兩輪均在上午駛抵蕪湖,准備在躉船停靠,以便旅客上下船。當時,在江邊碼頭沒有中國軍隊駐扎,隻有大批逃難的民眾和准備乘船的旅客。在離“德和”輪約20碼處,還停有亞細亞火油公司的“壽光”號船一艘。“德和”、“大通”兩輪船頂上都懸挂著英國國旗,甲板與船兩側及躉船上也漆有英國國旗,太古公司的貨棧屋頂上的英國國旗更為醒目。在中午11時左右,突然有日機從江北飛來,向停泊在江邊的輪船繞飛一周進行偵察,隨后飛走。准備登船的旅客和大批難民在看到日本飛機后,慌忙向挂有英國國旗的躉船上涌去,他們認為日軍一看到躉船上的英國國旗,便知是英國船隻,認為那裡是最安全的地方了,希望得到保護和安全。

在日機偵察后半個小時,約在11時30分左右,第二次由長江下游飛來的日軍轟炸機悍然向“德和”號和“大通”號兩輪投彈,歷時20分鐘,共投重磅炸彈12枚,其中落向“德和”輪及其周圍有5枚之多。當“德和”輪正向怡和躉船靠近時,日機又投下了3枚炸彈,其中一枚直接擊中頭等客艙,該輪當即起火,另一枚落在船體右舷。這兩枚炸彈爆炸性強,損害力巨大,船右舷全被炸毀。船員立即取消防水管救火,但消防水管被炸穿,毫無用處,隻有任船燃燒。過了10分鐘,又有4枚炸彈落下,一枚擊中“德和”輪煙囪,一枚落在“德和”輪和躉船之間,一枚落在船右舷,將輪機艙擊穿一洞,炸死船上伙夫兩人。這時,船員迅速放下救生艇,准備將乘客載往岸邊逃生。但多數乘客看見日機炸彈落在船上時,慌亂中早已躍入江中逃生,有的受傷,有的被淹死,死傷數達四五百人。轟炸造成的大火蔓延至全船,直至“德和”輪完全被焚毀,僅留存殘殼,與躉船一並沉入江中。

日機投彈時,太古公司的“大通”輪剛抵蕪不久,旅客們正在上下船,日機所投下的炸彈正好擊中該船船頂,從船上漆繪的英國國旗中直穿而下,落在機器艙內。炸彈炸破船底,中艙立即進水,但未引起燃燒,隻有彈片四起,當場炸死3人傷8人,該輪大副等人都被炸傷。難民和乘客被炸死、炸傷,從“大通”輪躍入江中逃命而被淹斃者,共有三四百人。船長見船即將下沉,匆忙將船開上江灘,使之擱淺,隨后把傷員送入附近的醫院救治。日機在炸毀、炸傷“德和”、“大通”兩輪后,又向江岸上太古公司的一所貨棧及怡和躉船繼續投彈,至11時50分日機轟炸完畢,即行飛去。這次轟炸致使“德和”“大通”兩輪被毀,傷亡達千余人。

日軍在12月5日轟炸后,於12月7日再次對蕪湖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市內吉和街、進寶街、四明路、車站、長街等處被炸成焦土,死傷居民80多人,焚毀房屋不計其數。遭受空襲后的蕪湖,整個市區被濃煙籠罩,到處是殘體斷肢,全市大街小巷從早到晚都擠滿了四處逃難的群眾,其慘狀令人不忍目睹。

日軍在對蕪湖大規模轟炸后,1937年12月10日,第18師團進佔蕪湖,長期佔領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勝利,在此期間,蕪湖人民時時刻刻面臨死亡的威嚇,掙扎在日本軍隊的刺刀和鐵蹄之下。

(安徽省蕪湖市委黨史研究室 劉曉莉)

主要參考資料:

1.《大公報》,1937年10月6日。

2.《申報》,1937年12月7日。

3.《申報》,1937年12月12日。

4.《大公報》,1937年12月8日。

5.《大公報》,1937年12月9日。

6.《蕪湖文史資料》第6輯,1995年印行,第120—136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