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兵團成立60周年之際,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兵團黨委共同主持編輯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文獻選編(1949-2014)》(以下簡稱《文獻選編》),日前在全國發行。
《文獻選編》系統反映了黨中央關於兵團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權威記錄了兵團60 年輝煌歷史,是推動落實依法治疆的理論武器,是黨的屯墾戍邊理論的思想寶庫,具有彌足珍貴的歷史與現實價值。
《文獻選編》全面准確地記錄了兵團的歷史與發展
兵團發展的每一步,都凝聚著黨中央的遠見卓識、執政智慧和親切關懷,凝聚著全國人民特別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凝聚著全體兵團人的團結奮斗。《文獻選編》
全面准確地記錄了兵團60年的發展歷程和黨中央對兵團的關懷及支持。
成立兵團,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一個偉大創舉。兵團成立之初的快速發展,得到了自治區、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兵團的經驗,為西北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革”期間,兵團建制被撤銷,1981年兵團又得以恢復。如果說鄧小平同志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建立兵團時的參與者,那麼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決定恢復兵團時,鄧小平同志又是決策者,他指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穩定新疆的核心”。
1990年,江澤民同志在考察兵團工作時要求兵團“要能夠做生產建設的模范,做安定團結的模范,促進民族團結的模范,如果一旦需要,還要做保衛邊疆的模范”。1998年7月,江澤民同志再次考察兵團工作時指出:“要把兵團屯墾戍邊的工作放到邊疆的歷史長河中,放到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中,放到新疆穩定和發展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觀察,其深遠意義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從“計劃單列”“特殊體制”的政策支持到“四個模范”和“三個放到”的提出,反映出兵團事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重要性。
2006年9月,胡錦濤同志在考察新疆、兵團工作時指出,要充分認識兵團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深刻理解黨中央在新時期新階段對兵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處理好屯墾和戍邊、兵團和地方、特殊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三大關系,更好地發揮兵團推動改革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建設大軍作用,增進民族團結、確保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作用,鞏固西北邊防、維護祖國統一的銅牆鐵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新疆和兵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2014 年4 月27 日至30 日考察新疆、兵團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兵團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這既是對歷代中央領導集體邊疆治理思想的繼承,也是在綜合疆內外、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基礎上,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對兵團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為兵團發展和履行屯墾戍邊使命指明了新方向。
認真學習《文獻選編》,更好發揮兵團作用
歷史不能割斷,無本之木不可能郁郁蔥蔥。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回眺和遠望,汲取前人的智慧和力量,有助於我們找到破解各種難題的鑰匙,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上,走得更穩更好。認真學習《文獻選編》,可以使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黨領導兵團屯墾戍邊偉大事業的奮斗歷程,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屯墾戍邊的歷史意義,可以使我們更加自覺地把握穩疆興疆的歷史規律,進一步增強做好兵團工作的理論自信、行動自覺。
學習《文獻選編》,要求我們把工作重點真正放到新疆工作的著眼點著力點上來,切實把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的作用發揮好。進一步增強做好兵團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大膽改革創新,堅定必勝信心,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學習《文獻選編》,從歷史經驗中提高資政能力,提升兵團工作水平,就要充分運用其蘊涵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確立的目標任務落實好,把兵團黨委的工作部署落實好。要忠於職守,牢記維穩戍邊使命,不斷增強安邊固疆看家本領﹔要重視發揮兵團的模范引領作用,促進民族團結、兵地融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改革創新,提升兵團綜合實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眾﹔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增強大局意識,強化政治擔當,把兵團的職責使命履行好。
(作者為兵團黨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兵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