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石仲泉:沒有遵義會議就不可能有長征的偉大勝利

2015年01月15日15: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月15日電 (張湘憶)今天是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紀念日。人民網邀請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蔡仁照,黨史學家、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石仲泉做客訪談,以“傳承紅色文化 紀念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石仲泉在分析遵義會議與長征勝利的關系時指出,沒有遵義會議就不可能有長征的偉大勝利。

石仲泉談到,遵義會議與長征勝利的關系,簡言之,說得直白一點,那就是沒有遵義會議不可能有長征的偉大勝利。這裡講的遵義會議是指以遵義會議為代表的系列會議,也可視為大遵義會議、廣義的遵義會議。在遵義會議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來的紅軍實際上瀕臨絕境,在中央蘇區呆不住了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即后來被稱為的長征。血戰湘江一役,傷亡慘重,廣大指戰員無不為紅軍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但是經過從通道會議到苟壩會議以遵義會議為標志的系列會議,實現了中央領導核心、黨的思想路線和軍事戰略方針的三大轉變,此后紅軍長征的局面就大為改觀。

石仲泉坦言,過去我們對紅軍長征內涵的了解比較簡單,以為就是打仗、轉戰、爬雪山、過草地。其實遠不隻如此。紅軍長征的內涵很豐富,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嚴峻斗爭。首先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大搏斗﹔其次是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搏擊中,共產黨內部的指導思想和政治路線有尖銳斗爭﹔再次是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使紅軍一再面臨著能否克服艱難險阻、經受飢寒傷病折磨的嚴重考驗。這三方面的斗爭和博弈,構成紅軍長征的基本內涵。

石仲泉強調,紅軍長征到陝北,這不是預先設定的。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並沒有打算走很遠。長征的路線和目的地是根據軍事形勢和作戰情況而不斷變化的。這是一個動態過程。紅軍長征目的地,據初步統計,僅中央紅軍言,先后有8個設想:最初在瑞金出發時的計劃,是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發展復興后再回來。以后黎平會議決定到黔北的遵義地區建立新根據地,但形勢變化后在遵義會議上又決定過長江到川西建立根據地。敵軍圍堵封鎖長征,過不去了才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只是到哈達鋪看到報載陝北有劉志丹的紅軍,這才初步決定到陝北去,隨后的榜羅鎮會議正式決定陝北為長征的最后落腳點。中央紅軍到達吳旗鎮后,才宣告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束。隨后,中共中央將“紅都”設在瓦窯堡,陝北成為中國革命大本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