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紀念日,社會各界人士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謁。 中新社發 泱波 攝
12日,江蘇省、南京市百名各界人士如約會聚在南京紫金山腳下,拾級392層台階登頂鐘山,謁陵寄思,紀念緬懷孫中山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創立的歷史功勛。
今年的3月12日是孫中山逝世90周年紀念之日。
南京是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地,亦是其長眠之地。“吾死之后,可葬於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遵其遺願,1929年6月1日,中山先生遺體永久奉安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當天碧空暖陽,初春的空氣透露絲絲寒冽。上午九時,百名各界人士整理衣裝,從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坊下出發,拾級而上。392級台階,代表當時中國人口有3億9千2百萬,當地導游也經常解讀為“三民主義、九州方圓、兩黨合作”。代表們一一踏階,穿過陵門、碑亭,抵達祭堂。
祭堂內庄嚴肅穆。在樹立的孫中山漢白玉坐像前,各界人士息語、肅立,行三鞠躬禮,向坐像敬獻花籃,入墓室,環繞中山先生靈柩一周。
中國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之子戴澄東出現在吊唁人群中。“我每年都會來,中山先生精神值得后輩永續繼承。”
民革江蘇省委副主委張堅勇說,孫中山先生喚醒了中華民族覺醒,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終帝制,起共和,史創豐功偉績,后人亦需謀求民族強盛,不斷進步。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江蘇省各界人士會在每年中山先生誕辰日(11月12日)、忌日(3月12日)謁陵,一年兩次,未曾間斷。
當天也是植樹節。中山先生在世時,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和綠化事業,並倡導設立清明節為植樹節。此后為紀念他,植樹節改設為每年3月12日、也是其逝世的這一天,並沿用至今。如今的中山陵蔥蘢疊翠,鬆柏蒼蒼,前來中山陵踏青賞花的人流不絕。
中山先生是受兩岸民眾共同敬仰的領袖。同日,上海、廣州、中山、台北等地也舉辦了多種紀念活動。 (記者 朱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