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30日是蔡和森同志120周年誕辰。蔡和森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他在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著功勛。毛澤東同志稱贊他:“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蔡和森同志的不朽業績、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像一座豐碑永遠聳立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英勇奮斗的歷史上,永遠銘刻在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心坎裡。【查看生平簡介】 【紀念館】
蔡和森(資料圖)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和“組織共產黨”的主張
1918年蔡和森與毛澤東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立下遠大志向。他動身去北京組織湖南青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提出,三年內使學會成為“中國之重心點”。到法國勤工儉學后,蔡和森“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研究歐洲共產主義運動,成為我國旅法勤工儉學生中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先驅。在法期間,蔡和森總結德國社會黨和各國共產黨的經驗教訓,研究馬列主義建黨理論尤其是布爾什維克的建黨經驗,認識到無產階級政黨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在此基礎上,1920年7月他在蒙達尼會議上首次提出“組織共產黨”的主張,同年8月向毛澤東提出“現在就要准備”建立政黨,“於二年內須成立一個主義明確、方法得當和俄一致的黨”。他在給毛澤東信中提出,計劃在1920年冬聯絡在法國的新民學會、少年中國學會、工學世界社等進步社團成員,共同討論,如果能在注重“無產階級專政”和國際主義兩點上達成共識,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蔡和森所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名稱,在時間上也明顯早於1920年11月上海共產黨所制定的《中國共產黨宣言》。【詳細】
撰寫第一部中共黨史研究專著 奠定黨史研究學科基礎
蔡和森作為黨的二屆至六屆的中央委員,五屆、六屆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是黨的早期歷史的參與者和創造者,更是黨的早期歷史的記錄者和研究者。他完成了中共黨史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和第一部專門史《黨的機會主義史》,以及《論陳獨秀主義》等著作。他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中國共產黨歷史,奠定了中共黨史學的學科基礎。蔡和森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深刻揭示了研究中共黨史的重要意義。他明確指出:隻有“明白我黨的歷史”,才能“知道中國革命及我黨要如何發展及其發展的道路如何”﹔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1926年隻有5年時間,但是這5年中,已經能“領導中國無產階級由經濟的爭斗走到政治的爭斗,由日常生活的爭斗,又走到一般的爭斗”,已經超過了俄國以及歐洲工人政黨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歷史中所做的工作,所以黨的歷史“值得我們研究”。【詳細】
與毛澤東志同道合 曾力薦毛澤東進中央政治局
蔡和森與毛澤東的革命友誼,是從湖南第一師范開始建立的。辛亥革命前后,他們先后來到省城求學。蔡和森初入鐵路學堂﹔毛澤東入湘鄉駐省中學,隨后轉入省立第四師。一師創立后,蔡和森於1913年秋轉入﹔毛澤東於1914年春隨四師並入一師而轉入。從此,兩位愛國有志青年相聚到一起。蔡和森編入第六班,毛澤東編入第八班。他們雖然不在同一班級,卻是同一年級,並且同是楊懷中、徐特立等名師的學生。所以,倆人很快相識,並結為志同道合的學友。1918年4月14日,新民學會在蔡和森與毛澤東的發起下建立了。從此,這兩位志同道合的學友,成了新民學會心心相印的會友。1927年8月7日,黨在漢口舉行緊急會議,蔡和森與毛澤東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徹底清算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接受了毛、蔡等同志的正確意見。可是,會議成立新的中央領導班子時,共產國際代表擬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單隻有蔡和森,而沒有毛澤東。蔡和森積極建議毛澤東應進入新的中央政治局,從事黨中央的領導工作。由於名額限制,他寧肯自己退下來,硬要把毛澤東選進中央政治局為候補委員。【詳細】
相關閱讀:
相關專題 |
· 永遠的豐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