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庭華 李東朗
《八一宣言》的部分內容。
1938年抗日根據地的抗日牆報,寫有“擴大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標語。
《申報》發表的國民政府《自衛抗戰聲明書》,宣稱:為維護領土主權及各種條約,惟有實行天賦自衛權以應之。
一名少女在群眾隊伍中聽上海婦女救國會宣傳抗日。摘自版畫家溫濤刻作的《她的覺醒》。林陽 王鵬/供圖
開欄的話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發揚“兄弟阋於牆外御其侮”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空前地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偉大旗幟下,捐棄前嫌,一致對外,共赴國難,奮勇抵抗,最終打敗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這是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現象,這是中華民族新覺醒的裡程碑。在抗日戰爭中形成的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本刊即日起開設“抗戰精神贊——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專欄。敬請關注。
愛國主義奠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思想基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
主持人: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在艱苦卓絕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正如毛澤東所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在共赴國難、奮勇抗敵中形成的偉大抗戰精神,對抗戰勝利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劉庭華(軍事科學院原軍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樞紐,在這場關系到民族存亡的生死決戰中,中華民族發揚了“兄弟阋於牆外御其侮”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空前地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偉大旗幟下,一致對外,共赴國難,奮勇抵抗,最終打敗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為中華民族的復興開辟出了一條新道路。
毛澤東在全面抗戰之初曾指出:以國共合作為主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這在中國革命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紀元。這將給中國革命以廣大的深刻的影響,將對於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發生決定的作用”。抗戰的歷史証明,毛澤東的預言十分正確。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愛國主義奠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思想基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而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主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則對團結全國人民堅持持久抗戰、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起到了核心主導作用。
李東朗(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抗日戰爭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一場與強大敵人的殊死決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是欺負中國落后和不統一。為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和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維護和發展這個統一戰線,從而為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的發動、堅持和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是運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典范,它的成功實踐彰顯了統一戰線作為“法寶”的巨大能量。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和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此外,還有哪些派別在倡導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為此又做出了哪些努力?
劉庭華:中國的民主黨派,抗戰前大都既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的一黨獨裁專政,又不贊成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一直從事第三條道路的斗爭。但是,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的主要矛盾的形勢下,它們紛紛改變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或放棄反蔣,或放棄反共,都把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並積極從事推動全民族的團結抗日活動。
中華革命黨把自己的組織改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放棄反蔣斗爭,主張聯蔣抗日,號召“一切革命的黨派,在目前民族生死的最后關頭中,應該放棄其宗派的偏見,在反帝反日戰爭和土地革命兩大原則下,形成鞏固的聯合戰線”。可以說,這代表了所有民主黨派的共同願望。七七事變后,各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呼吁全民族團結起來,一致抗日。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在宣言中說:“抗日的利益包括一切人民的利益,除漢奸外,全國上下,不分黨派,無間朝野,為民族利益計,為自身及子孫計,都應犧牲其特殊利益、財產生命,團結一致,共同向戰勝暴日的一個目標前進”。當國共兩黨結束了十年內戰實現第二次合作時,各民主黨派更是表示堅決支持和擁護,並積極加入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
國民黨各政治、軍事集團及地方實力派為爭權奪利一直明爭暗斗,鬧獨立,搞分裂,上演了一幕幕軍閥混戰的丑劇。但是,隨著日軍侵佔東北,侵入華北,各政治、軍事集團和地方實力派逐漸認識到隻有全民族團結御侮,中國才能免遭滅亡,因而要求結束內戰,團結抗日的呼聲愈來愈高。
不少軍事集團公開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內戰政策,有的甚至主張聯共抗日。以陳濟棠、李宗仁為首的西南實力派集團發動“兩廣事變”,要求北上抗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力促團結抗戰。這都有力地促使了蔣介石國民黨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下定團結抗戰的決心。到全國抗戰爆發時,國民黨各政治、軍事集團及地方實力派全部都取歸順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態度,表示服從國民政府,團結一致抗日,同仇敵愾,英勇殺敵。
由合作破裂到再次合作,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雙方都做出了重大的讓步和貢獻
主持人:自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到第二次合作開始,歷時十年。由破裂到再次合作,其艱難性可想而知。為了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雙方都做出了哪些讓步和貢獻?
劉庭華:為了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共產黨表現出偉大的政治胸懷和寬宏精神,在對蔣介石國民黨的政策上,由“反蔣抗日”變為“逼蔣抗日”,最后調整為“聯蔣抗日”。
李東朗: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就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決抗日的主張,號召全國民眾“實行堅決的斗爭,一致反對日本強暴佔領東三省實行帝國主義壓迫的戰爭”﹔指示全黨加緊組織領導發展群眾的反帝國主義運動,大膽地警醒群眾的民族自覺,“真正地進行革命的民族戰爭”。1932年4月15日發布《對日戰爭宣言》,決心“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據此,在東北極其險惡的環境中,組織掀起大規模的抗日戰爭(東北抗聯)。雖然在關內由於一直遭受國民黨大軍的“圍剿”,抗日主張無法實施,但拯救民族危機之志始終不渝。
劉庭華:1933年1月,毛澤東、朱德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向國民黨軍隊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建議。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主張“無論各黨派間在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政見和利益的不同,無論各界同胞間有任何意見上或利益上的差異,無論各軍隊間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敵對行動,大家都應當有‘兄弟阋於牆外御其侮’的真誠覺悟,首先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12月,中國共產黨又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在全國各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從此,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成為勢不可當的潮流。
李東朗:1936年3月的晉西會議,再次確定“黨的任務是,准備開展大規模的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目前的關鍵,是建立統一戰線——抗日的人民統一戰線。”1936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在東征回師陝北的通電中,對國民黨呼吁“停戰議和,一致抗日”。其后,建議國共第二次合作:“隻有國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國各黨各派各界的總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圖存。”
劉庭華:1937年2月10日,中國共產黨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聲明在政策上作出更大調整,保証“(一)在全國范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之方針﹔(二)蘇維埃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三)在特區政府區域內實施普選的徹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立即發表抗戰宣言,通電全國,呼吁“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7月15日,中國共產黨又向國民黨送交《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重申共產黨的四項保証。
李東朗:這四點保証是中國共產黨做出的重大的“帶原則性的讓步”。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堅毅精神和顧全民族利益大局的博大胸襟,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的重大貢獻。
而國民黨方面,隨著民族危機的日益嚴重,1935年11月,國民黨五大宣言在“最后關頭”“自必決然犧牲”(抗日)。1936年7月,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表示“如遇有領土主權再被人侵害”即是其容忍的“最低限度”。在對日本退讓釀成大禍后,國民黨被迫逐步改變對日政策。
劉庭華:國民黨作為中國當時最大和最有影響的黨,在九一八事變后一直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丟失了東北三省和華北不少國土,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譴責。但西安事變后,國民黨蔣介石加大了准備抗戰的力度,改組國民政府,調整內外政策,加緊抵抗日本侵略的軍事准備,並開始國共第二次合作的談判。七七事變后,國民黨蔣介石進一步堅定了抗戰的決心。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強調“如是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稱: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自衛權以應之。15日,蔣介石下達全國抗戰的總動員令,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還開放了黨禁,承認了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其他政黨的合法性,釋放了政治犯,接受並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承認了共產黨領導的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合法地位。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實現全民族抗戰的前提,而正面與敵后兩個戰場的戰略配合是抗戰勝利的基石
主持人:國共兩黨根據自身情況,開辟了正面和敵后兩個戰場,國民黨擔任正面的正規戰,共產黨擔任敵后的游擊戰。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兩個戰場是如何互相配合共同御敵的?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合作抗敵?
劉庭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實現全民族抗戰的前提,而正面與敵后兩個戰場的形成,則是打敗日本侵略軍的重要保証。
“國民黨擔任正面的正規戰,共產黨擔任敵后的游擊戰,是必須的、恰當的”。統一戰線內的這種分工,既符合全國抗戰軍事戰略上的需要,又符合國共兩黨和兩軍的自身情況。國民黨掌握全國政權,控制全國資源,擁有200余萬人的正規軍,且裝備水平遠遠高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理所當然地擔負正面戰場的正規戰。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數量少,裝備差,但政治素質高,善於做群眾工作,長於游擊戰和運動戰,獨立作戰和生存能力強,適於擔負開辟敵后戰場、堅持敵后抗戰的戰略任務。兩個戰場缺一不可,在統一戰線旗幟下,發揮各自的優長,採取不同的作戰形式和手段,以抗擊日本侵略軍。兩個戰場的相互配合,構成了有利的戰略布局。
主持人:前期抗戰的主戰場是正面戰場,這期間,敵后戰場積極配合正面戰場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庭華:敵后戰場形成之后,主要在戰略上積極地配合和支援正面戰場。這種配合、支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作戰行動上的配合、支援與策應。當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與日軍進行徐州、武漢會戰時,八路軍以主力一部挺進冀魯平原,牽制日軍第2軍,威脅其后方,分散其兵力。同時,以晉冀豫、晉察冀邊區部隊破壞平漢、津浦的鐵路交通,以支援正面戰場。特別是1940年6、7月間,當日軍加緊政治誘降,並攻佔宜昌,造成溯江而上威脅重慶之勢時,八路軍於8月在華北敵后戰場,發動了有105個團20萬人參加的“百團大戰”,時間長達5個多月,殲滅日軍4萬多人,癱瘓了日軍的主要交通線,把日軍的主要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極大地支援了正面戰場。
二是戰略、戰役指導上的協商與建議。全國抗戰開始后,當國民黨當局准備研究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和部署時,中國共產黨中央提出了《確立全國抗戰之戰略計劃及作戰原則案》,並以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為代表,參加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積極建議全國抗戰應實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和外線速決運動戰的作戰指導原則。當國民黨軍與日軍進行忻口、太原會戰時,毛澤東和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向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建議:要加強娘子關和龍泉關的防守,指出這是保衛太原和山西腹地的關鍵所在﹔戰役部署上應將主力置於敵兩翼,一部扼守正面陣地。然而,這些建議並未被接受,導致日軍突破娘子關,威脅太原側后,造成全線潰敗、太原失守的危局。與此相反,在正面戰場第五戰區進行徐州會戰時,周恩來、葉劍英等的建議,得到李宗仁的贊同,從而取得了台兒庄戰役的重大勝利。此外,周恩來、葉劍英等還在國民黨南岳軍事會議上,介紹敵后戰場抗戰、特別是游擊戰的經驗,並協助國民黨開辦游擊干部訓練班,培訓游擊戰的指揮員。
主持人:在局部戰爭和后期抗戰中,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的重要戰場。這期間,正面戰場對敵后戰場的配合有哪些?
劉庭華:在戰略防御階段,正面戰場對敵后戰場的配合、支援也是比較好的。正如毛澤東所說“國民黨在1937年和1938年內,抗戰是比較努力的,同我黨的關系也比較好”。從七七事變到武漢失守,歷時一年零四個月,正面戰場先后進行了太原、淞滬、徐州和武漢四次大規模戰略防御性戰役,共斃傷俘日軍25萬余人,牽制日軍70余萬。國民黨軍為此付出了傷亡104萬余人的重大代價。因而,正面戰場為徹底粉碎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它在客觀上則起到了掩護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等在敵后實施戰略展開的配合作用。
在敵后戰場形成之初反擊日軍圍攻的作戰中,國民黨軍或直接配屬八路軍參加反圍攻作戰,或間接配合,都曾起到了積極作用。1938年2、3月間,八路軍第120師在反擊日軍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圍攻的作戰中,得到了國民黨軍傅作義部的積極配合,從而粉碎了日軍的圍攻,並收復了7座縣城。4月,八路軍總部指揮第129師、第115師第344旅和山西新軍一部,在配屬的國民黨軍2個軍另3個師的積極配合下,粉碎了日軍3萬余人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九路圍攻”,並收復縣城17座。對配屬作戰的國民黨軍,毛澤東曾明確指示八路軍總部和各師指揮員:“應採取愛護協助的態度,不使他們擔負最危險的任務……力戒輕視、忽視、譏笑、漠不關心及把他們置於危險地位等錯誤態度。”
盡管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正面戰場在其最高當局消極抗戰的錯誤政策引導下,“敵人來了招架一下,敵人退了袖手旁觀”,但它仍然牽制日軍兵力30%至40%,這對敵后戰場在客觀上也起到了戰略配合作用。
不難想象,如果隻有一個戰場,那麼日軍就可以毫無顧忌地集中全力於一線作戰,並且可以充分利用其佔領區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不斷增強其戰爭力量,使其“以戰養戰”、“以華制華”的戰略圖謀得逞。雖然兩個戰場的配合並未盡如人意,但兩個戰場都功不可沒。兩個戰場抗戰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戰勝強大的敵人,要獨立、富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團結一致,同舟共濟。
在共同御敵過程中,國共雙方也有斗爭和摩擦,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始終沒有破裂
主持人:在抗戰過程中,國共兩黨斗爭過、摩擦過,有時甚至矛盾十分尖銳,如國民黨發動的反共高潮,但統一戰線卻始終沒有破裂,其原因主要是什麼?
劉庭華:在抗戰中,參加到統一戰線中來的各階級、政黨、派別、軍事集團,雖然也為各自的利益斗爭過、摩擦過,有時甚至矛盾十分尖銳,但統一戰線卻始終沒有破裂,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共產黨起了核心主導作用。共產黨不僅倡導和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了全民族的抗戰,而且還有力地維護了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
李東朗:對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和明確的主張。一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抗日戰爭發動、發展、堅持和取得勝利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國共合作又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干,因此明確提出對國民黨“用長期合作支持長期戰爭”,“使階級斗爭服從於今天抗日的民族斗爭”兩個基本理念,並強調“這是統一戰線的根本原則”,積極推進和努力維護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二是堅持獨立自主原則。保持黨在政治上、組織上、思想上的獨立性,堅持黨對抗日武裝和敵后根據地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又聯合又斗爭,與其聯合抗日,並不懈努力,而對其反共、損害抗日的方面進行斗爭。
與國民黨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秉持“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和“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在粉碎第一次反共高潮后,派人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停止武裝沖突、劃區抗戰的協議。皖南事變給中國共產黨造成重大損失和極大傷痛,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宣傳上進行猛烈反擊,但在軍事上取守勢,把反擊限制在不破裂國共合作和影響中國抗日戰爭大局的范圍,並且在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仍配合了國民黨的豫南會戰。與此同時,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政治口號,號召和動員國內外力量和各種因素制約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倒退行為。從而對國民黨頑固派形成有效制約,阻止了時局逆轉。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應對對於有著長期遭受國民黨屠殺和鎮壓歷史、記憶深刻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殊為難得。正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性而有節制的應對,維系了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局面。
抗戰勝利的歷史昭示我們,團結對中華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愛國、團結永遠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主持人:抗戰勝利的歷史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劉庭華:抗日戰爭的炮火硝煙已經熄滅70年了,所有中華兒女都十分懷念和珍惜抗戰中全民族同仇敵愾、英勇殺敵的高昂民族斗志和民族凝聚力,十分懷念和珍惜抗戰中全民族團結一致、舍身救國的高度愛國主義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愛國須忠君”和近代“愛國排外”的狹隘民族主義,均有本質的區別。抗戰勝利的歷史昭示我們,團結對中華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愛國、團結永遠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然要繼續高舉愛國、團結的旗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同德,艱苦奮斗,為實現祖國的統一與富強,民族的復興和昌盛而不懈奮斗。
主持人: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我們牢記這段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們應當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從抗戰精神中汲取營養,將偉大的抗戰精神轉化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奉獻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追求之中。
(主持人:張記合)
閱讀延伸
各民族和海外僑胞大力支援祖國抗戰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全國各少數民族立即行動起來,迅速投入到偉大的抗日斗爭中。回族同胞組織“中華回族救國會”,號召廣大回族同胞“團結起來,保持愛國榮譽”。“新疆民眾反日聯合會”召開動員大會,表示:“我們隻有一個敵人——日本,我們要一致抗戰,為救國而戰!”號召全疆積極開展各項支援抗戰活動。四川鬆潘各藏族土司則聯名具呈國民政府當局,表示願意率兵馬奔赴前線殺敵,現在“積極擴充騎兵,加緊訓練,聽候調遣”。
此外,中南、西南兩地區的苗、壯、土家、黎、瑤、布依、傣、彝等各少數民族也都建立了各類抗日組織,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新疆各族民眾從1937年9月至1943年先后捐獻白銀428萬兩,可買154架飛機。至於各族民眾為抗戰獻出的糧秣、衣物及無償民工等,更是無法計算。
廣大海外華僑紛紛組織建立各種抗日救亡團體,從事抗日救亡活動,以各種方式,從物力、財力和人力上竭力支援祖國抗戰。著名華僑陳嘉庚慷慨解囊,除認購救國公債10萬元外,每月捐國幣2000元,直至抗戰勝利。美國紐約的華僑也成立了救濟總委員會,每月參加捐款活動的華僑達3萬人次,不到6個月就收到捐款100萬美元。海外華僑的巨額捐獻是祖國抗戰所需財力的重要來源之一。愛國華僑在出錢、出力的同時,更有許多僑胞直接回國參軍參戰。(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