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大石湖密營有遺物  西征紀念碑在訴說

尋訪抗戰故地②:白山黑水永記抗聯戰士英名

記者 陸培法

2015年04月25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抗聯畫

抗聯戰士雕像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但在白山黑水間,卻有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與日本侵略者死磕,它的名字叫“東北抗日聯軍”。

從1934年至1939年的6年裡,由楊靖宇將軍領導的抗聯一軍一師,在遼東地區讓小鬼子聞風喪膽,他們抗日的英名永載史冊。

4月中旬,在東北冰凍猶存的深山老林深處,記者開始尋訪這些英雄們當年留下的足跡。

密營游擊遺址前的追思

大石湖、老邊溝風景區,距離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城65公裡。這裡山川秀美,林木茂密,是有名的旅游勝地。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風景區中部的若干處抗聯遺址。景區正在對遺跡進行修繕,並在巨石上刻下抗聯戰斗記事和人物雕像。

1937年12月,楊靖宇將軍率領抗聯一軍一師在大石湖、老邊溝打了兩場載入史冊的勝仗,共殲敵100多人。復建抗聯遺址時,當地老鄉在大石棚下挖出一些碗片和兩塊鏵鐵,均為抗聯將士當年在密營地用過的物品。

如今,當地在抗聯將士戰斗過的地方打造了一些半圓雕、浮雕、字刻等,以再現大石湖的抗日烽火,形成庄嚴肅穆的空間氛圍。“回眸抗戰時空,看風雲滾滾﹔再現驅倭場面,聽雷雨蕭蕭”,其目的是為了弘揚抗聯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本溪市黨史研究人員李兵認為,依托深山中的密營打擊日偽軍,是抗聯戰士對游擊戰術的運用。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館長張鵬一介紹說,1935年秋,在楊靖宇、韓震的領導下,桓仁縣老禿頂子山中大大小小的兵工廠、被服廠、醫院、倉庫等密營設施,陸續在深山幽谷中建立起來。有的密營裡面還糊了棚,門前修了操場。在老禿頂子附近的草帽頂、黑瞎子望、碗鋪等地,還建了許多小型密營。到1937年,老禿頂子山周圍已建10多處密營,可容千人居住。此外,一師還在本溪縣老禿頂子附近的小冰溝、楊木頂子、洋湖溝、大網購、鹼廠、南營房等地,利用山洞、地窨子、窩棚等,建起了臨時醫院。

山坡上抗聯遺跡的紅色標志很清晰。我們在一處密營駐足很久:當年這裡肯定不會是風景區,雖然樹木可能比現在更茂密。抗聯戰士面臨的不但是荒寂的山溝,還有野獸、毒蛇,更難的是沒糧吃、沒衣穿,必須時刻提防敵人的偷襲。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唱著革命歌曲,四處出擊打鬼子。

抗聯戰士住的條件極其惡劣,最難過的是冬季,大雪覆蓋住原始深林,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為了有棲身之地、又不易被敵人發現,抗聯戰士們建起了一種叫“地窨子”的房子。“地窨子”用原木壘成,一半地上,一半地下。為了取暖,地窨子中有火爐和土炕。為了防止火爐中冒出的煙被敵人發現,地下煙道要修出幾裡遠達人際罕至的地方。

我們不禁感慨,這種艱苦生活完全超出現代人的想象,可抗聯戰士硬是堅持下來,苦中求樂,堅持打鬼子,這就是抗聯精神。

西征會議遺址的風採

從數公裡外就看見筆架山腰那個背倚綠樹的紀念碑直指長空,徒步登臨,青灰色牌坊沉穩厚重。牌坊上刻著:第一次西征會議遺址。“1936年春,楊靖宇將軍揮師南下,4月30日在梨樹甸子痛殲漢奸邵部﹔5月中旬率軍直部隊來到湯溝,視察和尚帽子根據地。抗聯將士於露天溫泉洗滌征塵,楊靖宇主持軍事會議,傳達中央紅軍北上抗日、進軍察、綏消息,布置第一師西征,與關內打通聯系。6月,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岩、一師參謀長李敏煥等率部西進……”

細細認讀青石上這些凝聚著民族血氣的文字,仿佛曾在湯河岸邊的歷史事件從時間深處浮現在山下流淌而過的河水記憶中。

1936年6月,楊靖宇就是在這裡與抗聯一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岩等師以上干部召開第一次西征會議。若干年后,當地鄉民出於對楊靖宇的敬仰,將他主持會議時曾坐過的石頭稱為“靖宇石”。

“楊靖宇就是從現在的湯溝南麓和尚帽子密營腹地鋪石河開始西征的。”張鵬一說。當地很多鄉民都能講上一段關於楊靖宇的抗戰故事,他們以楊靖宇為驕傲。

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本溪縣草河掌鎮湯溝“東北人民革命軍一軍第一次西征會議遺址”。蔥蘢草木掩蓋不了70年前的壯志豪情,聳立的紀念碑訴說那段國難家仇。

為紀念抗聯西征的英雄壯舉,本溪縣於1985年修建,抗聯一軍一師第一次西征會議紀念碑,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北倚綠樹掩映的筆架山、南傍清澈見底的湯河,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風格迥異的主碑、副碑、標志碑等組成碑群,氣勢宏偉,布局壯觀,靜謐庄嚴。主碑矗立在距河岸平面約20米高的筆架山腰一塊人工開鑿的兩重平台上,周圍建有花崗岩琢成的石柱,用鐵鎖和鋼管連接形成護欄。主碑碑座分為兩重,主碑全高8米。碑身正面鐫刻著“第一次西征會議遺址”,背面刻有“青史永存”4個大字。

距主碑后約5米處,是依山而建的一座《西征勝利歌》副碑,上面鐫刻著抗聯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作詞、一軍秘書處長韓仁和譜曲的《西征勝利歌》。“紅旗招展,槍刀閃爍,我軍向西征。大軍浩蕩,人人英勇,日匪心膽驚”。讀著這些熱血沸騰的詞句,讓人激動不已。

拜謁抗聯史實陳列館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坐落在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湯河東畔,位於本溪水洞、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鐵剎山風景區、五女山風景區黃金旅游熱線上,依山傍水、地勢開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該館2007年5月建成開館,佔地6.9公頃,現已征集照片、史料、實物1000余件。

該館是目前全國抗聯史實陳列專題中規模最大、史料最全的陳列館,也是遼寧省范圍內第一個東北抗日聯軍題材的紀念館。

陳列布展以“林海雪原,抗聯英雄”為主題,以東北抗聯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戰役為線索,通過大量的史料、照片、圖表、文物、實物以及抗聯浮雕、場景復原、聲光電展示手段等形式,全面、真實地反映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生動再現東北抗聯抗擊日寇的英雄壯舉,熱情謳歌了抗聯將士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的民族氣節。

記者在該館了解到,東北抗聯一共建有11個軍,雖然人數隻有3萬多人,但到東北光復和抗戰勝利后,犧牲的軍級將領竟有38位、師級將領111位,實為世界軍史所罕見,足見抗聯斗爭之艱苦、之慘烈、之悲壯。

糧食供給更是難以保証,抗聯戰士們經常餓著肚子與敵人打仗。鬼子為了困死抗聯,強制推行“並屯”政策,村外圍筑起土牆、拉上鐵絲網,不許老百姓與抗聯接觸,違者以“反滿抗日罪”逮捕殺頭。抗聯戰士為了得到糧食,經常冒險下山與老百姓取得聯系,但由於敵人盤查得緊,大多很難成功。沒有糧食時抗聯戰士隻能以野菜、蘑菇甚至草根、樹皮充飢。而且他們不能生火煮飯,擔心被發現。

東北抗聯堅持了14年的艱苦斗爭,牽制了數十萬日偽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4年后,是進入蘇聯境內的東北抗聯戰士引領蘇聯紅軍解放了東北。

(責編:程宏毅、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