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黨史人物紀念館|經典著作|歷次黨代會|黨史大事記|開國將帥名錄|黨史百科
黨史上今天|口述黨史系列訪談|歷史相冊|黨史周刊|圖書連載|永遠的豐碑|圖說黨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歷史珍聞

1950年4月23日,海口宣告解放,隨后解放軍分多路南下追擊殘敵,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

紅旗漫卷天地新

【字號 打印 留言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舊 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圖為群眾歡迎解放軍的熱烈場面。 通訊員 章偉 翻拍

新 海口市解放路,歷史建筑與現代商業融為一體。 本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口市解放路,街道干淨,綠樹成蔭。本報記者 張茂 攝

紅色遺址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 海口市金牛嶺公園 臨高 海口 澄邁 文昌 定安 瓊海 萬寧 屯昌 瓊中 儋州 白沙 樂東 五指山 保亭 陵水 三亞 制圖/張昕 本報記者尋訪的海南紅色遺址 分布示意圖

恢宏的歷史,往往濃縮於一個個細節之中,猶如時代的“年輪”。

該怎麼描述那一段歷久難忘的時刻?83歲的瓊縱革命老戰士符鳳池一直想用一種語言形容當時的情景,可唯讓他留下最深記憶的,還是他走在游行的隊伍裡,從海口長堤路到解放路,到中山路,到新華路,到五公祠,一路走著、走著,熱烈慶祝勝利的呼喊聲漫過耳際:“共產黨萬歲!”

這聲音足以穿透歷史,響徹至今。

65年后的海口市龍華區新華南路,昔日國民黨統治海南的最高機關“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以及“海口警備司令部”遺跡,如今早已被商業街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所取代。

時間是一條駛向未來的船,當一個多甲子的時光倏然而過,彼時的青年戰士而今早已邁入耄耋之年,那段歷史讓人永銘於心的究竟是什麼?符鳳池老人想了許久,動情地說,或許,就是感激沒有錯過一個偉大的時代,就是感激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亮銳劍直搗黃龍

“聽說解放軍要進城,我們激動得一夜沒睡。”海口市原在振東街居住的阿婆林秀梅回憶起當年的一幕,“當時國民黨棄城而逃,天還沒亮,我們就出門跑到大街上去貼標語,歡迎解放軍進城!”

彼時,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四十三軍主力在瓊縱部隊配合下,正奉命向海口進軍清掃殘敵。此前一天,解放軍在黃竹、美亭決戰中取得關鍵性勝利。

“我們在解放澄邁后,按照上級要求,馬不停蹄地向海府地區進發。”85歲的馮金亮說,當時,他任第四十三軍一二七師三八三團排長,參與美亭戰役,幾番激戰,九死一生。

“當天的行軍路上,時不時都能看到頭頂上有國民黨的飛機盤旋掃射。”馮金亮說,“為了拖延時間,國民黨部隊孤注一擲,從三亞出動了一批飛機,轟炸海口機場和秀英港,轟炸正在向海府地區挺進的我們。”

瓊縱老戰士黃運明回憶,當時為防止國民黨的破壞,保護海口市商民的安全,府海特別區黨委指派民協成員何健山和朱誠帶領福安區公所自衛班13人,在福安區管轄的區域即今中山路、得勝沙路、新華路、東西門五大馬路巡邏至次日早晨,可彼時的海口市,國民黨的殘兵敗將已了無士氣,和解放軍勢如破竹的情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950年4月23日上午8時許,解放軍第四十軍主力首先插到海口,一路直逼秀英碼頭,迅速消滅碼頭殘兵,進入得勝沙路﹔而另一路直指大英山、海口機場,進入新華路。同時,第四十三軍一部攻佔府城,一部突入海口,佔領了南門大街和中山路。至此,國民黨統治海南的最高機關“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被佔領,海口市宣告解放。

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海口解放整一年前,也就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克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佔領南京總統府。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標志著蔣家王朝的覆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整一年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搗海南島“首府”海口,佔領行政長官公署。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的勝利和海口解放,標志著國民黨最后的頑抗土崩瓦解!

宜將剩勇追窮寇

馮金亮所在的部隊,在三江經過短暫休整后,部隊派出部分官兵進城參加慶祝活動。

馮金亮當時還是一名年輕的小戰士,他感慨地說,“當時是站在架著機關槍的大卡車裡進入海口的,隻記得路兩邊都站滿了歡呼的老百姓,他們使勁地鼓著掌,嘴裡不停地高喊‘歡迎歡迎,歡迎解放軍’。”

對於這一場面,已過世的海口炭畫家吳坤仁,曾用一幅炭畫《海口解放了》將當日動人心弦的一幕定格。畫面上:解放軍開著從國民黨手中繳獲的汽車,在中山路上巡邏,車上寫著標語“擁護中央人民政府”。

海口解放了,可國民黨在海南島上仍留有殘余部隊。

我省黨史專家邢詒孔在回顧這段歷史時說,4月24日,解放軍十五兵團發出乘勝追擊殘敵、迅速解放全海南的命令。渡海野戰軍除留下四十三軍一二七師守衛海口外,其余部隊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分東、中、西三路,向南挺進,追殲殘敵。30日,榆林、三亞解放。5月1日,解放八所、北黎。至此,海南島全境解放。

歲月蒼茫,時光流逝,記憶不朽。歷史的榮光,並未因硝煙散盡而淡去。大地安詳,山川寧靜, 和諧康樂。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的英雄們,用熱血和生命所換來的,他們的付出,應該為我們每一個人所銘記!

紅旗飄揚氣象新

紀念海南解放65周年圖片展上,“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幾個大字橫跨門楣,大門的兩側則分別懸挂著“海口警備司令部”和“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兩塊牌子,一位解放軍戰士挺立著身姿在門前站崗放哨,身側崗亭貼有“毛主席萬歲”的條幅。這張記錄了“解放軍佔領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歷史一刻的老照片似要講述許許多多當年的故事。

在海口解放短短幾天時間后,這個大門的牌子就被另一塊牌子所取代——海南軍政委員會。5月1日,海南全島解放當日,海南軍事管制時期的最高行政領導機關——海南軍政委員會成立,鄧華為主任,馮白駒為副主任,韓先楚、袁升平、李作鵬、張池明、何浚、黃康、吳克之、楊少民、肖煥輝為委員。同日,府海地區軍事管制時期最高權力機關——海口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張池明為主任,肖煥輝、李伯秋為副主任,李作鵬、王東保、宋維栻、吳耀南、符思之等為委員。從此,海南跨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的歷史階段。

慶祝集會的情景,很多老戰士還歷歷在目。時任第四十三軍宣傳員的來杰依然記得,“老百姓歡迎我們,嘴裡說什麼話我們也聽不懂,就隻能聽懂兩個字:大軍。但當時的氣氛非常熱鬧,那種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會一點普通話的就拉著解放軍們說:“你們可被盼來了,這下總算解放了。”

一些熱情的市民還拿出了椰子,剖開了往戰士的懷裡塞。來杰拿起一個椰子,喝了口,那味道至今記得:“椰子的清涼、香甜,這一輩子都忘不了。喝著椰子,特別開心。”

這一天,海口的人們還組織了盛大的游行隊伍,揮舞著五星紅旗,上街游行,歡迎解放軍進城。廣播電台、報刊也播發了歡呼勝利慶祝海南解放的稿件。

65年后再度回首往事,馮金亮說,“今天的海口和剛剛解放時簡直天壤之別,大不一樣!”作為一個隨軍南下、來自天津的人民解放軍戰士,馮金亮從此定居在了海南,在此后海南社會主義建設中貢獻力量﹔從瓊崖公學創建開始就一直在本島從事革命的符鳳池,解放后參與接管海口機關單位事宜,再后來,進入海南貿易局工作,直至在海口市人大常委會崗位上退休。

而無論后來有怎樣不同的人生,曾經歷血雨腥風年代的老戰士們數十年后仍都不約而同地感嘆,“現在想來,當年留在了海南是多麼幸福的事,這裡山好、水好、人也好,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

陽光和藍天的映襯下,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裡青灰色的墓碑格外醒目,它猶似在訴說著中國革命戰爭中發生在海南島上那一段不可磨滅的過往,那曾是戰爭,更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之旅。

以史為記,以無數先烈生命換取的海南島,今后將如何更好地走下去,我們仍在探索﹔未來,也將繼續探索下去……

(記者 許春媚 杜穎 實習生 熊珊珊 陳林)

紅色名片

解放海南島戰役

烈士陵園

在海口市金牛嶺公園,一塊佔地90余畝的革命烈士陵園坐落於此,為英雄長眠之地,后人緬懷之所。

陵園始建於1957年,是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陵園原本建在白沙門戰斗遺址,1983年遷於此處。陵墓前面豎立一座石碑,正面鐫刻朱德同志1957年1月27日的題詞“渡海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刻有海南行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所立的《悼白沙門上的烈士》長篇碑文。陵墓后面為單體烈士墓,有李振亞、王白倫、黃魂、王業熹、符明經、劉秋菊等革命烈士和革命同志之墓110多座。2004年4月,瓊崖地下學聯烈士墓也安置於園內。

專家連線

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一處處長林夏:

中國人民革命戰爭

史上的光輝一頁

海口市的解放,標志著國民黨在海南統治的崩潰。此后,野戰軍在瓊崖縱隊和瓊崖人民的配合下,乘勝追擊殘敵,迅速解放全海南島。

中共瓊崖黨組織領導全島革命軍民經過20多年艱苦卓絕、前仆后繼的英勇斗爭,最后配合野戰軍渡海作戰,取得了解放海南的偉大勝利。

海南島戰役的勝利,開創了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勝利的先例,取得了大規模渡海作戰的成功經驗,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海南島戰役的勝利,結束了人民解放軍解放中南地區的最后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集團憑借瓊島作為苟延殘喘和變瓊島為反攻中國大陸跳板的企圖,使海南各族人民迅速擺脫深重的苦難,獲得了解放。

留言簿

為海南綠色崛起作貢獻

了解革命先輩們在解放海南島中的豐功偉績,是一次紅色文化的洗禮。我們會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領導下,用我們統一戰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為海南的綠色崛起、科技興省、生態立省作出應有的貢獻。

——海口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雲霞

紅色精神帶來有益啟示

解放軍能用“木帆船打敗鐵甲兵艦”,靠的是英勇的大無畏精神。但是,苦干不是蠻干。今天,我們做經濟建設等工作,既要有頑強精神和堅定決心,又要在微觀上周密部署,講規律講科學,這也是黨的革命傳統精神給我們當今經濟工作的有益啟示。

——海口市統一戰線無黨派人士徐建榮

信念之光永不滅

我擔任連隊政治指導員,每次新兵下連,首先帶領參觀的是連史館,講述的是解放海南的戰斗。目的是使新戰士明白:我們是人民幸福的守護者。祭奠那場遠去的戰爭,我們有無限的殤思,無數先烈犧牲在黎明前的黑暗,他們本該是最有理由享受幸福的人。

渡海英雄紀念碑巍峨聳立,望一眼碑文,是革命故事熱血沸騰的傳播﹔敬一個軍禮,是英雄精神生生不息的傳承﹔捧一手黃沙,感受瓊崖大地永不停止的心跳﹔留一段思考,牢記英靈舍身寄予我們的囑托。

——省軍區某警衛連指導員章偉

來源:海南日報
(責編:朱書緣、謝磊)
推薦此新聞至人民微博:    用戶名:密碼:去微博看看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