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兄弟姐妹6人參加抗戰的黃埔生鄧權民:家仇國恨都洗雪了 世昌公可以瞑目了

李強

2015年05月08日07:4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祖國和人民需要什麼,父親就做什麼”

鄧權民,攝於2005年。其子鄧浩然供圖

1937年12月,日機對韶關城區狂轟濫炸,許多市民在街市被無辜炸死。廣東省檔案館提供

為了搶救那段歷史,使后人永遠牢記,這些年來省檔案局一直在多方搜集材料,尋訪當年的抗日將士,留下珍貴的口述史。我們從這些鮮活的口述史中,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那氣壯山河、奮起抗爭的豐功偉績。

日機轟炸廣州,百姓倒在血泊中

問:請您談談日軍轟炸廣州當時的情況。

答:當時我在廣州南武中學附小讀書,每逢有警報提示日軍飛機來襲,全校師生就要立即進入防空洞躲避。廣州街頭利用騎樓,以沙包圍筑成臨時防空點,讓來不及進入防空洞的群眾暫時躲避。

有一次,我正走在永漢路(注:現北京路),日軍飛機已飛到頭頂上方。我趕緊跑到騎樓下暫避。可能日軍發現了騎樓邊的沙包,低空飛行並用機槍掃射騎樓。有群眾以為被發現了,跑到街上,沒想到日軍投下兩枚炸彈,多人倒在血泊中。我不忍觀看那殘酷的畫面,但還是發現一條血淋淋的大腿挂在路旁的樹枝上。類似的事情常有發生,報紙經常刊登,有時還配發血肉模糊的照片,慘不忍睹。

問:所以您后來參加了抗戰?

答:我意識到,忍辱負重讀書,實在不能解決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趕走侵略者才是根本。1937年,我決定放下書包,投考軍校,學習殺敵本領。

當時恰逢中央陸軍步兵學校在廣州招生,我報名就成功考取,然后前往湖南湘潭接受訓練。入伍時,教官說了一句話,“升官發財請往別處,貪生怕死莫入斯門”,這16個字更堅定了我讀軍校的決心。

兄弟姐妹6人參加抗戰

問:聽說您的幾位兄弟姐妹也參加了抗戰?

答:在抗戰期間,家族中適齡的兄弟姐妹也先后考入了軍校:堂兄堯民是黃埔南京正校11期和重慶陸軍大學20期,堂兄渭民是黃埔廣西四分校14期,親妹妹婉紅是黃埔廣西三分校16期,堂弟光民是湖南黃埔二分校18期。畢業后,我們都先后參加抗日戰爭。

廣州淪陷后,日軍會抓一些小孩學習日語,我最小的堂弟燊民因此懂日語。他18歲時,偷偷跑到韶關找我,我就介紹他到十二集團軍接受諜報工作訓練。

1943年,燊民被派到廣州,以鄧家祠堂為基地開展敵后情報工作。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我們兄弟姐妹5男1女共6個人直接參加了抗日救國。

先輩殉國50年后,他見証日軍投降

問:還記得日軍投降時的場景嗎?

答:1945年9月至10月間,我所在的團開赴廣東博羅縣接受日軍一個聯隊的投降。

受降那天,在博羅縣一塊大空地上用竹木搭起一個“受降台”。日軍聯隊隊長率隊捧著日本軍刀,操著正步行到受降台前,行軍禮之后解下配槍,雙手送到團長手上,再分別向我們8名團級干部呈上一把日本軍刀,表示向中國放下武器投降。

那一刻,我回憶起50年前叔祖父世昌公壯志未酬,黃海殉國﹔50年后我兄弟姐妹六人與全國人民一起徹底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家仇國恨都洗雪了,世昌公可以瞑目了。

時 間:2006年6月29日

地 點:省檔案館

整理人:南方日報記者 梁文悅

■人物簡介

1918年出生,廣州人,父親鄧弓一為清末民族英雄鄧世昌堂兄弟鄧佑昌之子。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年僅19歲就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黃埔軍校中央陸軍步兵學校教導總隊第一期。

1938年,被派到軍政部第23補充兵訓練處,專門訓練新兵。

1945年8月15日,時任第12集團軍教導團團級干部,參與了受降儀式。

1998年,立下遺囑,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報效祖國。中山醫科大學接受其申請。

2013年5月,去世。

日軍罪行錄

抗戰期間,日軍在廣東制造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慘案。如“三灶島慘案”,日軍在1938年4月12日包圍三灶島魚弄村,捆綁村民,挑選出30多名青壯年進行長達10分鐘的瘋狂掃射。據統計,在淪陷期間,三灶島直接死於日軍屠刀下的民眾有2891人,逃難到外地因飢餓折磨而死的有3500多人,全島原來有12577人,抗戰勝利后僅剩數千人。

據廣東省抗戰損失調研課題組開展的“廣東省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綜合統計顯示,日軍侵略廣東造成的直接人口傷亡共計343148人,其中,死亡234629人,受傷95294人,失蹤13225人﹔間接人口傷亡共計1329315人,其中被俘捕18309人,難民、災民1165250人,勞工145756人。此外,還有大量的統計為死傷不明,未計入傷亡總數的人口,包括直接傷亡中死傷不明的共計4878人,間接傷亡中死傷不明的共計1526675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