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開國紀事》

第十章 天壇游

2015年05月08日14: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進城后,提出要游天壇

1949年毛澤東住在香山雙清別墅時,常在院子裡的涼亭上看文件。有一天,秘書送來當天的印有《南京解放》消息的報紙,毛澤東立即興奮起來。恰巧攝影師徐肖冰在院子裡轉著找鏡頭。

徐肖冰為毛澤東拍攝的歷史遠在延安的窯洞就開始了。他是由周恩來介紹來的延安。戰爭年代他一直扛著小型攝影機出沒在槍林彈雨中,不僅拍攝了抗日戰爭的前方生活,還化裝到敵佔區拍下了游擊戰的場面。解放戰爭中,他和他的同事記錄了幾十萬英尺的解放戰爭素材。

毛澤東住在香山時,徐肖冰更是為他拍了不少優秀照片,像《毛澤東閱讀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報道》《毛澤東在雙清別墅會見柳亞子》《毛澤東與毛岸英在香山》《劉少奇與王光美在香山》等等。

徐肖冰是電影攝影師,但此刻他沒有帶小型攝影機,跑回去拿已經來不及了,他就用隨身攜帶的照相機拍了那張著名的照片《毛澤東喜看南京解放》。

不少人以為這張照片是設計出來的,要不然,怎麼連報紙上的《南京解放》的標題都拍得那麼清楚?后來,徐肖冰回憶這一張照片的拍攝經過說:“那張照片完全是抓拍的,哪個攝影師敢去擺弄主席?開玩笑!”

毛澤東個性極強,他從來都是我行我素,從不習慣聽從攝影師的擺布,攝影師也沒有人敢去擺布他。徐肖冰給毛澤東拍過那麼多張照片,全是順其自然,但是有一張以天壇祈年殿為背景的集體照,是徐肖冰的建議,並由他拍攝的。

給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

1949年9月1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前兩天,北京第一屆體育運動會在天壇舉行,毛澤東邀請傅作義、程潛、張元濟、陳明仁、李明揚,以及陳毅、劉伯承、粟裕等一起去天壇游覽。剛進北平那段時間,每逢會議休息,毛澤東就提議去天壇散步。他每次去,總要叫上一位或幾位民主人士。

毛澤東對傅作義說:“宜生,出去轉轉如何?”傅作義同意。

兩人一先一后走出來,慢慢散步到天壇回音壁,毛澤東在回音壁的一塊“補丁”前站住了。

“宜生,你看我們把這一塊補得如何?”

“不錯不錯,不仔細看,看不出來。”

“如果我們兵戎相見,這牆也補不得嘍。”毛澤東說,“你是北京的大功臣,應該給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怎麼樣?”

“哪裡哪裡,毛主席不抓我的罪過,我就感激不盡了。”

這是傅作義的肺腑之言。傅作義在政協一屆大會上發言:“我今天出席大會,感覺很慚愧,因為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我還是一個反動派的重要負責人。那時候,我還看不清人民意志的方向,還繼續和解放軍為敵。到東北戰事結束時,我才發現勘亂政策的錯誤,才認識到中共領導的正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由小而大,如此迅速的發展,就是人民意志表現的標志。我既然發現了自己行為的錯誤,我就有過必改,敢於大膽地承認錯誤,立刻猛回頭遵從人民的意志,實現北平和平,脫離反動派,走到人民方面來。雖然北平和平有助於革命的進展,雖然我盡一切努力,保全了有幾千年文化積累的古城,幾百萬勤勞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可能成為人民首都的一切建筑,但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對過去的內戰負責,我並且向解放軍請求以戰犯來懲處我。人民今天寬恕了我,毛主席的寬大政策,不惟不究既往,而且還讓我追隨毛主席之后,追隨中國共產黨各位代表之后,追隨人民解放軍各位代表之后,追隨各民主黨派各民主人士代表之后,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我真是既慚愧,又榮幸,更是無限興奮。”

接到出席全國政協一屆會議的特別邀請,傅作義正在綏遠動員起義。毛澤東稱解放戰爭三大方式——“北平方式”“綏遠方式”“天津方式”,其中北平和綏遠兩大方式是傅作義創造的。

傅作義以最快速度坐火車從綏遠趕回北平。他在大會發言中說:“……就此次綏遠軍民的光榮起義,反動派曾一再進行分化、挑撥、欺騙、利誘,妄想加以阻撓和破壞。反動派說‘國際義勇軍’組織起來了,‘日本空軍志願隊’組織起來了,這些無恥的宣傳,對於曾經浴血抗日的軍民,是一種莫大的侮辱。綏遠軍民是經過鍛煉的,是不會受騙的,恰恰相反,無恥的宣傳,更增強了我們對反動派的憎惡,和走向人民的決心。作義這次到綏遠時,蔣介石給了我一個‘親切的’電報,說我這次從北平到綏遠,正像他當年西安事變以后從西安回到南京一樣。他說,他當時回到南京以后,由於一念之差,竟鑄成今日危亡之大錯,所以要我接受他的‘教訓’,不要自誤、誤國、誤部下。但是我堅決拒絕了他,回到北平來出席政協會議。我相信,有良心的愛國的國民黨軍政人員,都將成千上萬走到人民方面來,反動派是破壞不了阻攔不住的。”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首次訪華。周恩來總理在歡迎宴會上首先向尼克鬆介紹了傅作義將軍。這時,傅作義想起了毛澤東主席要給他“天壇一般大的紀念章”的往事。

人民解放軍圍住北平時,傅作義征民夫搶修了兩個臨時機場。城裡的電影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拍下了修建機場的鏡頭。東單牌樓拆掉了,拆下的木料和磚塊都堆在東單邊的小樹林裡。天壇公園的好多古樹也伐了。

兩處機場一處在現在的東單公園。

一處在天壇南邊的空地上。

這兩條上天之路均在人民解放軍的炮火控制之下。

北平城區除了一片一片稠密的四合院外,還星羅棋布著古代建筑。為此,炮兵司令員專門拜訪了住在城外清華園的建筑專家梁思成。“請你把需要保護的古建筑標在地圖上。”炮兵司令員把地圖攤在桌子上。

梁思成是梁啟超的兒子,視古建筑為命根子。后來北京拆除城牆及牌樓都遭到他的堅決反對。他建議在舊北京以西另建一座新北京,保留古城。如果採納他的意見,北京城將成為一個超級大公園,北平城中的大大小小公園將成為園中之園。

梁思成圈完后,炮兵司令員面露難色,這北平已經沒有辦法打了,地圖上到處是圈出來的保護圈。

人民解放軍圍住北平城后,開炮的命令小心謹慎,標尺定了又定。然而,終於有一發炮彈沒長眼睛,砸到天壇的回音壁上。

自從南苑機場被人民解放軍佔領之后,皇帝祭天的天壇就成了傅作義的軍事基地。這裡有一個儲藏軍火和飛機零件的倉庫,四周的壕溝裡還放著不少炮彈。加上這裡又是一處臨時機場,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很注意這塊地方,大炮的標尺都定在天壇附近的小樹林裡。

這片挨著天壇的小樹林,老百姓叫它“大長幅”。

天壇附近的老工人在地下黨領導下成立了護聯隊。有一天,兩位老工人巡邏到“大長幅”附近的回音壁東北角時,看見一顆炮彈把回音壁炸塌了一個小角。當天,地下黨就通過北平城的秘密電台把這個情況發到城外。以后天壇公園文化處編纂公園史,很想尋覓當年的炮兵部隊問問具體情況。據說,那發誤傷回音壁的炮彈是算錯了標尺,指揮員背了一個處分。

包圍北平的炮兵部隊隸屬東北野戰軍。東北野戰軍的炮兵不僅有一個獨立縱隊,每個縱隊還配有炮兵團,師裡配有山炮營。都加起來,幾千門大炮。打天津時,密如蛛網的炮火曾迫使天津的國民黨廣播電台亂喊“別打啦,我們投降”。當然,這時候投降已經晚了三秋了。

有著這麼強大的炮火的人民解放軍打沒什麼堅固設防的北平,可以說輕而易舉。但是,毛澤東反復交代:“寧肯讓達官貴人跑掉,也不能因此而誤傷古建筑。”這樣一來,傅作義將軍拱手交出的一座完整的城市和25萬軍隊,不該得到那枚“天壇一般大的獎章”嗎?

我們應該脫帽向庶民三鞠躬

那一次,毛澤東和傅作義往祈年殿走,向導介紹這座鎦金寶頂三層屋檐的圓形建筑,已經500年了,而如此大殿僅靠28根木頭柱子頂著。

“是嗎?”毛澤東說,“28根木頭柱子……”或許他想起了中國共產黨28年的歷史。

毛澤東沒再說話,走進祈年殿。

“對於古建筑,我不敢班門弄斧。”毛澤東說,“看來這個漂亮的殿堂,一是皇上在這裡向老天爺討好﹔二是用天命來欺負老百姓,后來老百姓覺悟了,王朝也就散了。要不然,我們今天能大搖大擺進這個大門嗎?”停頓了一下,毛澤東又說:“在這裡,說句真話,我們應該脫帽向庶民三鞠躬。”

眾人大笑。那笑聲在祈年殿高大的圓頂上撞來撞去。

這是勝利的笑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