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為救民族危亡砥柱中流——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抗戰戰略方針的制定

孫 陽

2015年05月18日11:14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為救民族危亡砥柱中流

1938年春,在陝西延安一間簡陋的窯洞裡,毛澤東同志在撰寫《論持久戰》。

毛澤東同志給抗大二期學員作《論持久戰》報告。

七七事變后第3天,紅軍第四軍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中共洛川會議舊址。

洛川會議通過的相關文件。

洛川會議通過的相關文件。

致讀者

影像的生命在於紀錄,可是有的影像從來就不為人知,當我們一張張翻閱《解放軍畫報》保存的數以萬計的抗日戰爭的影像時,眼睛觸及的畫面,都讓人深刻地感知到疼痛、哀傷、震驚與悲壯,這疼痛是植入骨髓的,這哀傷是令人警醒的,這震驚是刻骨銘心的,這悲壯是蕩氣回腸的,因為這是人類都必須正視的——戰爭與和平。

歷史在回望中顯現價值,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這部最宏大、最壯烈的史詩裡,在70年前這場最激越、最艱苦的戰爭中,各國著名和無名的攝影家為歷史存真,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影像,從而讓我們能夠拼貼出一幅幅歷史的畫卷,感受那段無法親歷的歷史。從今天起,《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刊·視覺記憶》專版與大家見面了,故事就在身邊,歷史就在眼前,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年代的共同記憶……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其武力吞並全中國的侵略計劃,繼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和熱河、冀東之后,又制造了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

國家處於危難時刻,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中國共產黨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於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陝西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23人出席會議。張聞天主持會議。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關於軍事問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

毛澤東指出:中國抗戰存在著兩種政策和兩個前途,即我們的全面的全民族抗戰的政策和國民黨單純政府抗戰的政策,堅持抗戰到勝利的前途和大分裂、大叛變的前途。我們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最基本的方針是持久戰。紅軍的基本任務是:創建根據地,鉗制與消耗敵人,配合友軍作戰,保存和擴大紅軍,爭取共產黨對民族革命戰爭的領導權。紅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包括在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和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但著重於山地。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原則,保持黨在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對國民黨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制定了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抗戰的戰略方針。鑒於華北危急,洛川會議決定紅軍主力立即出動,進入山西抗日前線。

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關頭,中國共產黨人就這樣堅決地、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歷史的重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記者 孫 陽)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解放軍畫報》資料室提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