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1931-1945》前言

2015年05月25日15: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這首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表達了中華民族兒女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中的共同心聲。一切不願做亡國奴的炎黃子孫,唱著這支高昂的戰歌,同瘋狂入侵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人民本來有著兩千多年友好交往的歷史。但是日本從19世紀后半葉明治維新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逐漸向鄰國擴張,對中國進行侵略,使中日兩國的友好關系發生了曲折。

1874年,日本侵略者尋找借口,派兵侵犯台灣,隨后吞並原被中國保護的琉球國。

1894年,日本為奪取朝鮮並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乘朝鮮東學黨起義之機,出兵侵略朝鮮,向中國的清王朝尋舋。8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9月17日,日本艦隊在黃海海面進攻中國的北洋艦隊,使北洋艦隊損失慘重,從而控制了中國沿海的制海權。10月,日軍分兩路進攻中國東北,迅速佔領安東(今丹東)、大連、旅順等地,並在旅順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使全城6萬人隻剩下掩埋尸首的36人。12月,日軍攻佔威海衛。第二年4月,日本政府逼迫清王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迫使中國割讓台灣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及遼東半島,賠償軍費2萬萬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任意設立領事館和工廠等,攫取了大量特權。后來在各國干涉下,日本雖然答應交還遼東半島,但又逼迫清王朝支付“贖遼費”白銀3000萬兩。《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機。

1898年,日本政府向清王朝提出“不把福建省割讓或租借與其他國家”的要求,企圖把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劃為其勢力范圍。第二年4月,日本政府逼迫清王朝簽訂條約,取得在福州建立專管租界的特權,達到了上述目的。

1900年,日本同英、美、德、法、俄、意、奧等國一起組成八國聯軍,攻陷中國的天津、北京等地,到處掠奪財物,殘殺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二年的9月7日,日本同其他國家一起,逼迫清王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使中國賠償白銀45000萬兩(條約規定分39年付清,本息折合達98000多萬兩),喪失了大量主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日本和帝國主義列強一道不僅獲得大量賠款,掠奪了大量錢財,還獲得在北京和北京到山海關一線駐兵的特權,從而為它以后進一步的侵略提供了方便條件。

1904年2月,日本為同俄國爭奪中國的東北,在遼東半島上發動日俄戰爭。第二年與俄國簽訂《朴茨茅斯和約》,迫使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特殊利益”,並將俄國在中國遼東半島(包括旅順和大連)的租借權及附屬的一切權益轉讓於日本,將俄國從中國奪取的長春至旅大鐵路及其一切支線和所屬一切特權,包括煤礦在內的一切權益,轉讓於日本。1905年12月22日,日本強迫清王朝承認這個條約。從此日本取代俄國,獲得了在中國東北的支配地位。

1912年7月,日本又與俄國簽訂《日俄密約》,規定日本在中國的內蒙古東部有特殊權益,並於第二年獲得滿蒙5條鐵路的修筑權,把它的勢力伸展到了內蒙古東部。

1914年8月,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機,派兵佔領了原被德國侵佔的中國的膠州灣,控制了膠濟鐵路以至整個山東。

1915年1月8日,日本向中國的袁世凱政府提出了旨在獨佔全中國的21條秘密條款,其內容有:日本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享有的一切特權,並加以擴大﹔延長日本對旅順、大連及南滿、安奉兩鐵路的租借期限為99年,並承認日本在南滿及內蒙古東部的特權﹔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附近礦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開採﹔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給他國﹔中國政府須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財政、軍事顧問,中國的警政及兵工廠由中日合辦﹔日本在武昌與九江、南昌間,南昌與杭州、湖州間有修筑鐵路權,在福建有投資筑路和開礦的優先權。除對聘用日本人為中國政府顧問等款表示“容日后協商”外,袁世凱全部接受了以上條件。但由於全國人民的激烈反對,日本的上述野心未能得逞。

1916年袁世凱死后,日本積極支持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與其他帝國主義支持的軍閥連年混戰,以圖擴大在中國的特權,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災難。

日本帝國主義在掠奪中國的土地和財富,維護其既得利益的過程中,殘酷地鎮壓中國人民,制造或參與制造了一系列慘案。其典型者,除上述的旅順屠城慘案和八國聯軍之役中的有關慘案外,還有1919年11月的福州慘案,1923年6月的長沙六一慘案,1925年5月的青島慘案和上海五卅慘案,1928年5月的濟南五三慘案,等等。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欠下了數不清的血債。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發起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幾個月內迅速佔領東北,扶植起它的傀儡工具“滿洲國”。隨后,又一步步佔領熱河、察哈爾,侵入華北。到1937年7月7日,終於發動盧溝橋事變(即七七事變),發起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從上述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的一樁樁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由來已久的﹔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具有同一切侵略者英勇戰斗的光榮傳統的中國人民,面對日本的侵略,進行了一次次不屈不撓的抵抗斗爭。其中影響和規模最大的,就是1931年至1945年歷時14年之久的抗日戰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一發生,中國人民就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行了英勇的抵抗。這既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隨后,中國人民的抵抗斗爭經歷了由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的發展階段。

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是中國全民族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事變以后的八年抗戰,經歷了戰略防御到戰略相持再到戰略反攻的曲折發展過程。七七事變以前的六年抗戰雖然是局部的,但它是整個抗日戰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后來的全面抗戰作了准備。七七事變以后的八年抗戰,是抗日戰爭的主體,戰略相持階段佔了其中的大部分時間。中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終於以弱勝強,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這場偉大的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一場全民族抗御日本侵略者的戰爭。國共合作的實現,是全民族抗戰得以實現的關鍵。全國各族人民的同仇敵愾、團結一致,是抗日戰爭能夠堅持和取得勝利的雄厚基礎。

這場偉大的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互相配合下進行的。正面戰場是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特別是在戰爭初期,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抗擊了大部分的日本侵略軍,廣大愛國官兵的抵抗也是英勇的。但隨著相持階段的到來,敵后戰場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兩個戰場的配合后來雖然主要是戰略上的配合,但都是抗日戰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們共同形成了對日作戰的中國戰場。

這場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抵抗和中華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樣,世界各國人民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這場偉大的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爆發一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總結和宣傳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經驗,弘揚抗戰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對這本《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進行了修訂,以作獻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