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英名萬古傳飛將——訪江蘇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2015年06月09日10: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英名萬古傳飛將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正義之神雕塑 趙雨晨攝

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曾有一支用落后裝備奮勇抗戰的中、美、蘇等多國聯合組成的空軍隊伍,馳騁長空,抗擊日寇的侵略。中國空軍奮力殺敵,數千名外籍軍人給中國人民運來寶貴的飛機與航空燃料,為中國抗戰事業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抗戰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記者來到江蘇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瞻仰烈士的遺物,聆聽英雄的抗戰故事。

馳騁千裡援中華

被蒼柏翠鬆環抱著的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北麓,佔地近60畝,3305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外籍飛行員長眠於此。

一進大門,青銅雕塑“正義之神”映入記者眼帘,三頭六臂的正義之神跨坐在飛天虎上,手中的利箭直指長空。一旁的紀念碑上鐫刻著兩列墓志銘:捍國騁長空,偉績光照青史冊﹔凱旋埋烈骨,豐碑美媲黃花崗。

進入陳列館,一幅幅生動的歷史圖片,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文物,將記者的思緒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1931年,日寇制造“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三省,並憑借空軍優勢,頻頻轟炸我國領土。1932年2月,美國陸軍航空兵飛行員羅伯特·肖特駕機從上海飛往南京支援,不料遭遇日軍突襲,最終因寡不敵眾,飛機墜落,肖特當場犧牲,年僅27歲,成為我國對日戰斗中第一名捐軀的美國飛行員。

“就在這危難時刻,蘇聯也向我國伸出了援手,1937年11月22日,蘇聯志願航空隊在南京上空打響援華首戰。到1939年底,蘇聯總計援助中國飛機1250架、派遣來華的空軍志願隊飛行員共1091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館長張鵬斗說。

空軍中尉涅日丹諾夫·尼古拉·尼基福羅維奇是首位在對華援助空戰中犧牲的蘇聯抗日烈士。1937年11月22日,日軍三度企圖襲擊南京,尼基福羅維奇駕駛“伊-16”單翼戰斗機與日軍展開作戰,並擊落日軍戰斗機一架,擊斃日軍飛行員一名。然而,就在與敵軍殊死搏斗間,他的機體卻發生故障,隨著“轟”的一聲巨響,飛機墜落在地。

英名萬古傳飛將,正氣千秋壯國魂。紀念館裡一張張神色堅毅的雕像,印刻著英雄的堅韌與不屈。

喋血長空御外侮

“約翰·彼泰奇、瑞德、路易斯·霍夫曼、尼古拉延科、高志航、閻海文……”墓碑上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一號展館“奮勇抗敵”中,記者見到了江蘇籍航空英雄陳懷民的一副航空手套,這是展館征集到的首件文物,也是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陳懷民在擊落一架敵機后受到5架敵機圍攻,飛機油箱被日軍擊中。本可跳傘求生的他毅然駕機撞向敵機,與敵同歸於盡。

從紀念館工作人員的解說中,記者得知,這副航空手套是陳懷民在決戰前夜留給妹妹陳難的。哥哥犧牲后,陳難一直把這副手套珍藏在身邊。后來才托人將手套捐給了紀念館。

烈士閻海文的故事也讓記者動容。1937年8月16日,閻海文在完成轟炸任務返航時,座機被敵高射炮擊中。跳傘降落后,閻海文被敵包圍,他寧死不降,用手槍擊斃日軍3人,在“中國無被俘空軍!”的吶喊中,用最后一顆子彈自戕殉國,年僅21歲。

“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拼死抵抗的中國空軍,俠肝義膽的外國志士,駕機沖上雲天,牽制並消耗了日軍的主力。”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說。

銘記歷史衛和平

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的外觀,猶如蓄勢待發的戰斗機機翼,隨時准備沖向藍天,為維護和平而戰。

“轉瞬間,抗日戰爭勝利已經70周年,作為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隻有銘記歷史、珍惜未來,才能實現‘復興中華’的中國夢。”張鵬斗說。

在陳列館的一角,記者看到,有“飛虎隊”之稱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其隊長陳納德的雕像巍然矗立,展櫃裡放著陳納德的日記本、勛章等文物。“1943年,陳納德帶領‘飛虎隊’隊員以空運的方式給予中國物資援助,史稱‘駝峰空運’。”張鵬斗介紹道。

“崇山峻嶺之間,飛機頻繁遭遇強氣流、強風、結冰﹔飛行員即使跳傘,也會落入荒無人煙的地域難以生還﹔日軍飛機的空中攔截也給運輸隊造成巨大威脅……”面對嚴峻的形勢,陳納德帶領的“飛虎隊”沖破重重防線,3年共向中國戰場運送80萬噸急需物資。

“中國人民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的勝利是反法西斯的關鍵一環。”賀雲翱說,“中、蘇、美等多國的合作抗戰具有國際意義,體現了和平正義的力量,國際援華力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的貢獻,將標榜青史,永遠被世人銘記。”(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趙雨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