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晚年陳雲: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王楨

2015年06月10日14: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陳雲一手漂亮的書法享有盛名,他喜歡寫大字,喜歡寫條幅,喜歡將格言寫成條幅贈與並激勵他人。然而,陳雲究竟為什麼喜歡寫大字,喜好寫什麼內容,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則鮮為人知。

《陳雲的故事》用別具匠心的電視語言,向人們講述一個個扣人心弦的偉人故事,讓我們細細品味《陳雲的故事》帶給我們的點滴細節。在全片的最后一集《晚年情懷》中,以陳雲的書法愛好的介紹為例,向觀眾展現了陳雲步入晚年后壯心不已,心系中國改革和建設的偉大革命情懷。

陳雲自小開始練寫毛筆字,到商務印書館做學徒后,每天清晨天未放明,他便起身讀書習字,春夏秋冬,從不間斷。參加革命工作后,在奔波流離、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他便再也無暇練字了。80年代后,一方面為了陶冶情操,另一方面也為了鍛煉身體,陳雲重操翰墨。從鍛煉身體的角度出發,陳雲晚年書法有三個特點,第一個是站著寫﹔第二個是練習時間長﹔第三個是堅持用“懸腕”的方式寫作。

陳雲留下的墨寶有很多,“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的條幅便是其中的佳品。條幅的內容字字千金,它是陳雲在耄耋之年對自己一生奮斗歷程的一種總結,也是對黨內同志的諄諄教誨。在陳雲看來,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為此,共產黨人要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准備,要有奉獻和犧牲精神。陳雲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句流傳甚廣的格言。

細細品味陳雲留下來的作品,還會有一個驚奇的發現。陳雲書法作品的內容,幾乎都同黨和國家的建設有關。“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干相扶持”、“建設規模要與國力相適應”等等,無一不透露著陳雲對黨和國家事業的關心和期望。1979年秋,陳雲患結腸癌做了手術,對於一位74歲的老人而言,身體承受的壓力是極大的。即便如此,陳雲沒有放棄自己投身革命的初心,他要繼續為中國的建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為此,他專門制定了“兩年計劃”,就是要將最重要的工作在生命的兩年內做完。如果兩年后自己還活著,則進行下一個“兩年計劃”。為了燃燒自己生命最后的光和熱,陳雲小心地安排著自己晚年的歲月。

陳雲曾將自己一生中總結出的智慧寫在了條幅裡。“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正是陳雲的微言妙道。他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教訓中,總結出領導與指導工作應該採取的唯物史觀和辯証方法。這15個字,被人們贊譽為“15字訣”。這15個字,陳雲說了一輩子,做了一輩子,在自己的晚年還反復書寫贈送給年輕的同志。

在《陳雲的故事》中,為使每一個小故事鮮活動人,在制作過程中採訪了許多與陳雲有過交流的同志。本集亦不例外,陳雲子女、原陳雲秘書、原陳雲警衛等人的回憶,共同向觀眾介紹了一個真實的晚年陳雲。

陳雲說過“做一個革命者,就要准備為革命奮斗到底”。什麼叫到底,就是奮斗到死,用陳雲的家鄉話來說,叫“翹辮子”的時候。從1979年陳雲提出“兩年計劃”開始,到1995年已經是他的第八個“兩年計劃”了,作為一名有著近七十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無論是退居二線,還是完全退休,陳雲一直用他堅強的毅力維持著自己的身體,來全力推動現代化建設大業。懷著對祖國人民的無比眷戀,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兩年計劃,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心裡想的還是黨和人民。

1995年4月10日上午,躺在病床上的陳雲繳納了人生最后一次含有特殊意義的黨費。就在當天下午兩點零四分,在他第八個“兩年計劃”即將完成時,陳雲永遠地離開了。陳雲在1959年給中央的一封信中寫到:“我是贊成火葬的,同時,我還贊成尸體解剖,因為這無損於死者而有益於醫學。如果我死后醫生覺得哪些器官需要解剖來証實一下當時診斷醫療是否正確,請讓醫生解剖。” 1995年陳雲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陳雲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充分表現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膽略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風格,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陳雲誕辰110周年之際,制作電視文獻紀錄片《陳雲的故事》,是對陳雲的紀念和緬懷,也是對他崇高風范的宣傳和發揚。

(作者系電視片《陳雲的故事》撰稿人之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陳雲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