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日偽鎮壓愛國文藝活動的三起典型事件

2015年06月24日15:23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日偽鎮壓愛國文藝活動的三起典型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加快了佔領東北的步伐。1932年3月,在日本殖民者的扶持下,溥儀成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溥儀心甘情願當這個兒皇帝,可東北民眾可不願意當亡國奴。不少愛國人士通過各種文藝活動宣傳抗日思想,號召東北民眾反抗侵略,不接受“新國家”。然而,日本侵略者因為懼怕愛國人士的力量強大,影響政權的鞏固,因而對愛國人士的文藝活動進行瘋狂鎮壓。本文列舉三個事件,其實在當時,日偽瘋狂鎮壓愛國文藝活動的事件還有許許多多。

“六一三”

事件

1936年6月13日,日偽軍在齊齊哈爾、哈爾濱、海拉爾、牡丹江等地實行大逮捕。僅第一批抓捕人數就達149人,其中哈爾濱52人、齊齊哈爾38人、海拉爾11人、牡丹江48人。此后繼續在各地抓捕,總人數達213人,其中教育工作者87人。被捕的愛國志士中,有黑龍江民報社長王復生,《大北新報》畫刊社編輯金劍嘯,偽龍江省教育廳長王憲章 (國民黨黑龍江省黨部常委),偽龍江省教育廳體育股長姜賡年,以及教師麻秉鈞、王柱華等人。

日偽當局對抓捕的愛國抗日人士進行殘酷刑訊,據時任齊齊哈爾憲兵分隊上等兵的土屋芳雄交代:曾採用灌涼水、上大挂、棒打等酷刑殘害被捕者,有的被當場迫害致死。在日本憲兵隊審訊王憲章時,他高聲怒斥敵人:“士可殺不可辱,頭可斷不可侮”,並揮拳與敵搏斗,當即被憲兵槍殺。

1936年8月,王復生、金劍嘯、麻秉鈞、王柱華、閻達生5人被判處死刑,26人被判徒刑。 10月,日偽對丁立足等52名在哈爾濱被捕者,判處死刑15名,無期徒刑5名,有期徒刑25名,其他緩刑。

“四一五”

事件

1937年4月15日,日偽制造了“法政大學事件”和“口琴社事件”。據時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的張瑞麟回憶,市委宣傳部長馮策安與交通員艾風林根據市委決定,假扮夫妻建立臨時家庭,以掩護地下活動。其行動被偽哈爾濱警務廳特務科密偵郎樹勛探知。在“四一五”大逮捕中,馮策安出賣了原法政大學畢業生、中共黨員於維范和劉芳聲。日偽軍隨即逮捕二人,並從其家中搜出法政大學同學名錄和結義金蘭譜,他們認為這是中共地下組織名單,於是按名單抓捕了趙魁(中共黨員)等12人。

日偽抓捕馮策安時,將同院的口琴社職員唐嘉偉捕去,唐供出口琴社活動及其成員。於是日偽在4月 18日抓捕了侯小古、王湘等原口琴社成員 10余人,並將這一事件當成共產黨案件上報偽中央警務司。

日偽對“四一五”事件的被捕者施盡酷刑。僅法政大學被捕的12人中就有7人因刑訊致死。

“一二三〇”

事件

1936年6月,一批愛國青年在 “新京財務職員養成所”成立“讀書會”,啟發學生愛國意識。

1941年12月30日,日偽特務朱冠軍等人假稱由“中共中央代表”作報告,將“讀書會”主要成員從各地騙來開會,全部逮捕。以此為開端,日偽當局在東北進行了空前殘酷的鎮壓。

日偽當局對被逮捕者實行殘酷刑訊,灌涼水、上大挂、電刑、跪鐵索、夾手指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受刑者之一周化貞控訴說:“特務對我實行嚴刑拷問,最初是打嘴巴,以后將我所有衣服完全脫掉,周身用火燒……給我過電,燒得遍體鱗傷,衣服與皮肉黏在一起……”

除酷刑摧殘外,日偽當局還採取 “非人囚籠”、“思想禁錮”、敲詐勒索等手段,對被捕者進行肉體上、精神上的折磨。馬成龍被關在“非人囚籠”中,被折磨得身心失調、雙目失明,慘死在獄中。孫海峰被打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但他仍寧死不屈,憤然從三樓跳下,血濺街頭。崔立福被連續兩晝夜不停刑訊,多次昏死過去。從1942年到1945年光復,僅長春監獄就有10多人被日偽軍殘害致死。(記者/張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