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日本畫家隨軍隊散發各種宣傳畫

2015年06月24日15:46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日本畫家隨軍隊散發各種宣傳畫

滿鐵圖書館經常舉辦畫展。

偽滿政府印制鼓吹“王道滿洲國”、“日滿一德一心”以及反共等內容的宣傳畫。

因為當時東北民眾的文化水平較低,用宣傳畫的形式能起到比文字更好的宣傳效果。

在剛剛過去的5月22日,亞細亞現代美術展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拉開帷幕。中國有40多位畫家參展,作品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其中王宏喜、楊留義等6位畫家獲獎。

而在70多年前,中國畫家想與日本畫家擁有平等的地位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尤其是在東北,殖民美術是控制民眾思想的重要武器之一。日本帝國主義對東北人民進行殘酷軍事戰爭的同時,還給東北人民套上了殖民地思想文化的沉重枷鎖。日偽當局把美術作為文化侵略的工具配合他們的武力侵略。因此“偽滿的文學藝術,是官辦文藝,是殖民地文藝”。“偽滿洲國建國以后,美術即成為使建國精神具體形象化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6月15日上午,魯迅美術學院思政部副教授張岩岩向記者介紹了日本在東北淪陷時期對美術界進行殖民統治的情況。

全方位地緊密控制

張岩岩說,偽滿洲國成立后,日偽在逐漸加強對中國東北人民的統治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文藝工作能潛移默化摧毀東北人民的傳統文化,在教化民眾時作用極大。因此,日偽重點強化了對偽滿文藝的操縱和管理,多次調整統治機構,幾經改組文藝組織,對東北地區的文藝環境實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緊密控制。

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伊始,偽資政局弘法處作為殖民地文藝的統治機構應運而生。宣傳“建國並施政之精神、涵養民力,善導民心、普及自治思想”。 1933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加強對東北人民的思想文化控制,廢除了資政局,於4月1日改設情報處,進一步擴大統治范圍,魔爪伸及新聞、出版、廣播等眾文化領域。

1937年,為了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情報處改為弘報處。作為東北殖民文藝統治的最高權力機構,其職權范圍擴大為九項,即“控制輿論、控制文藝、掌管主要政策的發表、領導和監督新聞機關、控制宣傳資料、管理出版物、影片及其他宣傳品、管理和控制廣播及通訊機關、掌管情報、負責一切對內對外的宣傳工作”。 1941年,弘報處的職權范圍進一步擴張,陸續接管了偽治安部對電影、新聞、出版的審查,偽民生部對文藝、美術、音樂、戲劇、唱片、圖書等文藝工作的領導,偽交通部對廣播、新聞通訊和監聽國外短波的審查和監視,偽外交部對外宣傳等的管理和審查等。這一時期的弘報處與關東軍狼狽為奸、緊密協作,極大地推動了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略與文化侵略齊頭並進的局面,開啟了所謂的“大弘報處”時代。

用圖畫麻痺人心

偽滿洲國成立之后,日本侵略者為了加強對文藝界人士及其作品的控制,廢除了以往的地方美術組織和團體,於1934年成立“滿洲筆會”。隨著文藝活動逐漸向北遷移,1937年在大連成立的 “滿洲文化會”也遷移到新京 (今長春),並分為文藝、美術、音樂、戲劇和電影五部,成為偽滿初期綜合性的文藝組織。

1941年,日偽當局控制東北文藝的指導方針——《藝文指導要綱》發表后,為了進一步擴大、控制文藝組織,日偽政府於1941年在新京成立“滿洲藝文聯盟”,取代“滿洲文化會”一統天下的地位。之后,偽滿洲國各地的美術團體日益增多,美術活動日益頻繁。

張岩岩告訴記者,當時的美術團體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日本官方團體、民間美術團體和特殊美術團體。所謂日本官方團體,其團體成員以日本人居多。自“九一八”事變之后,日偽當局為了配合其軍事侵略,特意征派300多名日本畫家到東北進行日本的美術普及與教育。這些日本畫家在東北創辦了各種美術團體。其中在“新京”創辦的有“新京美術協會”、“黃土波美術協會”、“新京婦人美術協會”等﹔在奉天創辦的有奉天省美術協會、黃土社等﹔在大連地區創辦的有“大連西洋畫研究所”、“五果會”等。

民間美術團體是為了達到殖民文藝的宣傳效果,宣揚“民族協和”、“中日親善”,日本殖民者處心積慮地在各種美術團體中吸收當地的中國畫家,但這些畫家大都以傀儡身份存在,個人具有明顯親日傾向,幫助日偽當局粉飾美術的壟斷地位。這些團體如龍江省美術協會、安東美術協會、海拉爾美術協會、錦州美術協會等。

而特殊美術團體是指日本侵略軍中專門描繪戰爭或“國家”建設場景的美術團體。如陸軍美術協會、海洋美術協會、航空美術協會及各種美術報道班等。這些美術團體的日本畫家按照日偽當局的要求,全面地為“鼓舞士氣”、“勤勞奉仕”等殖民統治方針服務進行各種形式的美術宣傳。

日偽當局為了加緊對東北人民的控制,還專門組織成立日本畫家向東北民眾進行思想宣傳的“宣撫班”。日本畫家隨作戰軍隊行軍,所到之處散發各種宣傳畫或傳單,因為當時東北地區的文盲和半文盲人數較多,用這種圖畫的形式能起到比文字更好的宣傳效果。使民眾通過看宣傳畫和傳單麻痺思想,心甘情願做“順民”。

美術課被“王道”教育綁架

為了在東北培養美術后備力量,日本侵略者在偽滿洲國設立了三個美術教育機構——偽滿洲國美術院、“新京美術院”和師道大學。

偽滿美術院於1933年成立。這個機構從名稱上來看貌似教育機構,實則是整個東北淪陷區的美術活動中心,它的作用主要是舉辦全國性的美術展覽活動,在當年10月20日舉辦了第一次美術展覽之后,就被“國展”所取代。

“新京美術院”於1940年成立。院長是日本畫壇很有名望的軍畫家川端龍子。在他管理下的“新京美術院”,在當時被認為是“偽滿美術界之曙光”。“新京美術院”成立后在日本東京專門設立了分院,每年從偽滿洲國選派中學生到日本學習。學期為五年,共設四科:東洋畫科、西洋畫科、宣傳美術科和雕刻科。培養目標是希望研究生學成歸國后成為偽滿美術界的先驅力量。然而,這些被選送的學生在日本還沒有畢業,日本就宣布無條件投降,其“美好願望”隨之流產。

師道大學在當時的東北是一所綜合性的師范大學,下設九個系,美術系是其中之一。系主任池田季藏是“滿洲美術家協會”會員,也是日本太平洋畫會會員。

這三所教育機構的設立和管理者完全都是日本統治者,從領導到普通教師也都由日本人擔任。其教學內容、教育理念無不充斥著日本的“王道”教育、“皇道”教育。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也以日本的美術思想為主,對中國學生推行奴化教育。

然而,東北愛國畫家層出不窮,在日本侵略者的文化高壓政策下依然以各種形式進行著斗爭和抵抗。(記者 張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