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面抗戰的先聲:1936年百靈廟大捷

2015年06月25日17:05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1936年百靈廟大捷

紅格爾圖前線將領旅長董其武和參謀趙宗祥

紅格爾圖前線將領旅長董其武和參謀趙宗祥

    傅作義部搜索百靈廟日本特務機關

傅作義部搜索百靈廟日本特務機關

    當時報紙對百靈廟大捷的報道

當時報紙對百靈廟大捷的報道

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在我國北部邊疆———今內蒙古自治區百靈廟一帶,曾發生過一次震驚華夏的抗日戰役,這次戰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不斷蠶食綏遠的囂張氣焰,收復了百靈廟、紅格爾圖、土木爾台、土城子等失地,振奮了中國軍隊的抗日士氣。

這次戰役過去叫“綏東抗戰”,也稱“百靈廟大捷”,是愛國將領傅作義親自組織、指揮的。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其武、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孫蘭峰,當年都曾率領部隊與日偽軍鏖戰過,是百靈廟戰斗和紅格爾圖戰斗的前線指揮官。

1983年,本文作者張崇發曾擔任董其武將軍秘書,多次採訪過董其武、孫蘭峰及其諸多部屬,請他們回憶了“百靈廟大捷”的情況。

百靈廟戰役發生在“七·七事變”之前,它是在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強大呼聲推動下,在中國共產黨堅決抗日的政治主張的有力感召下發生的。戰役爆發前后,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熱情支持和鼓勵。因此,百靈廟戰役的勝利,也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政治綱領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

忍無可忍,傅作義將軍獨立下達作戰命令

百靈廟戰役是由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侵略政策引起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魔爪越伸越遠。他們在佔領了東北三省、熱河省,控制了冀東22縣之后,1936年春天又指使日蒙偽軍侵佔察哈爾以北6縣,並將冀、察兩省特殊化。在此基礎上,日軍妄想奪取綏遠大青山以北各縣,然后推向西北甘、寧、新三省邊界,阻斷中國西北對外交通,實現其反動的“滿蒙政策”。

為實現上述計劃,日寇在華北和綏遠各地大量設置特務機關,並積極扶植傀儡政權。在綏遠,日寇就扶植蒙奸德王和李守信,成立了所謂的“蒙古軍政府”﹔還收買偽軍頭目王英,組織了所謂的“蒙古西北防共自治軍”和“大漢義軍”。這些軍隊,連以上指揮官全是日本人,是為日寇侵華戰爭服務的反動軍隊。

日本帝國主義使綏遠地區發生的這些重大變化,激怒了全國人民,也激怒了具有愛國之心的傅作義將軍。傅當時是綏遠省主席兼35軍軍長。在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強大呼聲下,他決心尋找機會,鏟除日寇在綏遠的立足之地。

1936年6月,《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傳到傅作義先生的官邸后,進一步激發了傅作義堅決抗日的決心。《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響應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號召國內各黨各派“都站在同一的戰線對付共同的敵人”,“毀家紓難,舍身為國。”傅作義感到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十分正確。這年秋天,在蔣介石50大壽時,他便借機去洛陽向蔣介石陳述了自己准備強烈反擊日軍及蒙奸的意見。蔣介石、閻錫山主張先消滅中國共產黨,不同意對日作戰,恐怕引起中日沖突,要傅作義以忍讓為主。

但是,日寇及蒙奸的得寸進尺,使傅作義根本忍不下去。11月5日,日本侵略者在嘉卜寺(今化德)召開侵綏軍事會議,決定以匪首王英、蒙奸李守信兩部為主進犯綏遠,分三路進擊。戰爭中所需武器、彈藥等,均由日方負責,並發給蒙奸德王、李守信、匪首王英各20萬元,以資鼓勵。11月5日,德王還以“察境蒙政委員會”的名義,向傅作義發通電,無理要求傅作義撤除百靈廟以南的一切軍事設施。並揚言:如不能按期實行,將以兵戎相見。很顯然,這是日軍為出兵侵犯綏遠邊境制造借口。

傅作義面對戰爭威脅,一方面積極部署軍隊,一方面對各界人士發表談話,表示自己抗日的決心,喚起民眾支持、同情。11月8日晚,傅作義在他的總部會議室召開營以上軍官秘密軍事會議時,堅定地說:“日寇佔我察北,佔我綏遠,是我全軍將士的恥辱,如若不打,綏遠人民不答應,國人也要罵我們。邊疆大吏守土有責。我們一定要打!”傅作義的講話,得到與會軍官們的支持,全軍上下取得了一致抗日思想。於是,會議決定:進擊綏東一帶敵人的任務,由旅長董其武負責指揮,進擊綏北一帶敵人的任務,由師長孫長勝和旅長孫蘭峰指揮。

這就是百靈廟戰役的由來。

掃清外圍,首先擊敗日軍對紅格爾圖的進攻

百靈廟戰役分兩個階段,第一段是掃清百靈廟的外圍,以主要力量攻打紅格爾圖、土牧爾台和土城子,這次戰斗,主要由董其武指揮。

紅格爾圖是綏遠東北的門戶,是日偽進犯的必經之地。11月12日,日寇任命民族敗類王英為前敵總指揮,率兩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和兩個炮兵連,突然向紅格爾圖進犯。日寇指揮所和王英的司令部設在土城子村。當時,日寇的三架飛機,輪番轟炸,戰幕剛一拉開,就顯得十分激烈。14日上午8時,日偽軍千余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發起猛攻。董其武部奮勇抗擊,雙方戰至下午5時,日偽敗退。15日晨6時,不甘失敗的日軍指揮部,派出日本特務田中隆吉親自指揮,赤膊上陣,共投入兵力5000余人。他們先是野炮亂轟,飛機狂炸,接著是裝甲車開路,橫沖直闖。先后沖鋒七次,都未沖過董其武的防守陣地。到了16、17、18日,日偽軍炮、陸、空協同連續沖鋒,但仍不能前進一步。此時,董其武部的士兵,為了堅守陣地,常常跳出戰壕,主動拼刺刀。雙方傷亡都很大。

為了減少損耗,有效地打擊敵人。戰斗最激烈時(16日),傅作義將軍親往集寧前線指揮。他要求董其武出其不意,抄襲敵后。董其武便親自率領部隊乘汽車晝夜行動。18日夜20時,各路大軍秘密集結到紅格爾圖西邊的丹岱溝一帶,19日2時發起總攻,分路包抄,打了日偽軍一個突然襲擊。戰至拂曉,敵人紛紛潰散,連敵人的土城子指揮所也倉皇東遁。19日上午7時,敵人便全線崩潰,紅格爾圖戰斗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紅格爾圖戰斗中,當地蒙漢群眾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們冒著槍林彈雨,給部隊當向導,送彈藥,有不少人還隨部隊參加了戰斗,有的立有特殊功勛。

興和縣二區慶余鄉有個名叫張子清的老百姓,當日偽來到他們村后,他遇到迷路敵人,敵人要他帶路,說如果帶到商都,將以千金酬謝。張子清一聽這個敵人手中錢很多,估計是個特殊人物,便假裝帶路,一下把敵人帶到縣政府。一審問,發現這個敵人是日偽特務,專門偵察軍情。從而使部隊獲得了日偽方面許多重要的情報。

紅格爾圖附近的愛國天主教司鐸,戰斗打響后,自動組織教民建立自衛團,配合守軍作戰。新興鄉自衛團團員張志元、韓得功、張萬貴、李萬福、劉得才等人,打死打傷十名日偽軍。當地的蒙古族牧民表現更是英勇,敵人潰退時,他們紛紛綺上駿馬,拿起獵槍,在沿途截擊敵人。這些感人的事跡,名記者范長江在《塞上行》中作過評價,他說:“真正有決心就地抗戰的,要算農民。紅格爾圖的戰爭,當地自衛團抗戰的勇敢的效力,並不下於正式軍隊。”

這次戰斗,從13日開始,19日結束,連續進行了7晝夜,戰果很大,搗毀了日寇田中隆吉及匪首王英的指揮部,繳獲汽車、大車十余輛,高級軍用馬車一輛,俘敵300余人,抄獲日寇無線電台一部,密碼一本,並俘虜了日軍電台台長、雇員各一人。

紅格爾圖戰斗的勝利,為下一步攻打百靈廟掃清了障礙。

拼死搏斗,奪取百靈廟戰斗的完全勝利

百靈廟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的邊遠縣城之一,軍事地位十分重要。1936年時,這裡是日寇妄圖建立偽蒙組織的巢穴,駐有日本特務機關“善鄰協會”、“大蒙公司”、“稽查處”等,臭名昭著日本特務山本、盛島和小賓,都在這裡潛伏。小賓21歲自日本士官學校畢業,不久即以喇嘛的身份,混入百靈廟喇嘛寺(廣福寺,俗名百靈廟)。

要拔掉百靈廟這個釘子,在當時確實不易,紅格爾圖戰斗前,日寇在百靈廟就囤積了大量武器、彈藥,並構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紅格爾圖失敗后,日寇更加注意百靈廟的防守。除了派王英一部進佔大廟(百靈廟東一據點),增強外圍防御力量外,同時將德王的第七師(穆克登寶部)調駐百靈廟,令其在百靈廟山頂、山腰、山下構筑更完備的工事。另在偽軍中又增派了200余名日本指揮官。

但是,傅作義將軍是個“不說硬話,不做軟事”的人,既然抗日決心已下,就一定頑強打到底。面對困難,他再次召開了營以上干部會議,發動群眾,集思廣益。最后一致決定,攻打百靈廟要以奇襲制勝。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各部隊採取嚴密偽裝,行軍時車、馬、人統統披上白布,借綏北的茫茫白雪作掩護。為了提高行軍速度,各連隊都組織了掃雪隊,一人一把木銑,在大部隊前面開路。這樣,人不聲,馬不嘶,悄悄向百靈廟附近集結。11月22日,參戰部隊全部進入攻擊位置。這時,百靈高原日偽軍竟一點也沒有發現抗日部隊。

23日夜11點,抗日部隊在師長孫長勝(正指揮)旅長孫蘭峰(副指揮)的指揮下,突然向百靈廟之敵發起猛攻。步兵一個團從南方正面攻擊,另一個團攻西面,再一個團攻東面。騎兵一部攻飛機場與偽蒙政會辦公處,一部與一營步兵配合守百靈廟東北山口,截敵歸路,一營炮兵和步兵,做預備隊。

戰斗剛打響時,由於敵人事先無防備,抗日部隊進展較順利。但半小時后,戰斗就打得十分激烈了。當正面攻擊部隊向敵縱深突擊時,日寇特務機關長盛島角芳惱羞成怒,拔出戰刀,親上前沿督戰。他指揮日偽軍集中全部火力,拼死阻擊抗日將士突擊。女兒山上10余挺輕、重機槍,交織成火網,三四個小時內,無法前進一步。這時,離天明還有兩個多小時,如果拂曉前攻不下百靈廟,敵人的5000名援軍一到,10多架飛機一來,局面將會變糟。傅作義將軍及副指揮孫蘭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孤注一擲,急令山炮營推進到百靈廟南山大道以東高地附近,向女兒山實施摧毀性射擊,並命令韓天春營長指揮裝甲車隊,配以6輛汽車,共同向百靈廟東南山口沖擊。

對於這一段戰況,范長江在他的筆下作過這樣的描述:敵人“機關槍林牢居山口,如暴雨式的吐出子彈”,“我方指揮官一方面見死亡之枕藉,徒奮勇而無成,而又感到時機之急迫,眼見覆敗之可待。乃以孤注一擲,同殉國家之決心,將預備隊用一隊重載汽車載上,以二裝甲車為前導,破陣而入,我方指揮官則徒步而前,置生死於度外,視彈雨如無睹,於是士氣大奮,裹創而前,戰局始為之突變。”(《塞上行》)

裝甲車駕駛員最英勇,沖擊中,第一輛的駕駛員被敵擊中身亡,第二輛車身被敵手榴彈炸壞后,駕駛員張仰賢在左臂受傷的情況下,奮不顧身,冒死將第一輛車陣亡駕駛員從車中搬出,自己駕車繼續沖擊,敵人的炮火遂集中火力向他射擊,他中彈10余處壯烈犧牲。車中的士兵6人死傷5人,車被打壞,留下46個彈孔﹔預備隊連長張振基一看此勢,不顧一切,跳下汽車,指揮全連“硬以肉體爭山頭”,終於以損失1/3兵力的代價,奪下山頭陣地。張振基連的勝利,使敵人亂了手腳,抗日將士的各路兵馬乘勢突進,至24日上午8時,戰局遂有了決定性好轉,騎兵團控制了飛機場,切斷敵軍后路,盛島角芳及穆克登寶扔下隊伍,駕車逃跑。以喇嘛身份做偽裝的日本特務小賓,負隅頑抗,被自己的部下擊斃,9時半,抗日將士全殲日偽軍,勝利地收復了百靈廟。

百靈廟大捷,引起全中國和全世界的矚目

百靈廟戰役的勝利,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在尚未進行全面抗戰的當時,曾引起過全中國和全世界的矚目。

艱苦轉戰二萬五千裡,剛剛到達延安不久的中國共產黨,得知傅作義將軍堅決抗日並取得大勝后,首先發來賀電,高度評價傅作義將軍發起的綏遠抗戰。電文大意是:百靈廟大捷是中國人民抗日的先聲,為支持你們抗戰,中國工農紅軍將組織抗日先鋒隊,隻要綏遠需要,立即奔赴前線。這一珍貴電文,至今仍保存在傅作義家屬的手中。以此為轉機,中國共產黨鼓勵和號召全國人民,積極開展援綏抗日運動。一時間,全國上下為綏遠抗日將士捐款、贈物,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據《大公報》報道,12月2日“本報代收勞軍捐款,昨達八萬三千元”,12月5日,“已過十萬元”。極其感人的是,有一個賣山芋的75歲老人,雖收入微薄,也慨然解囊捐獻。中國在倫敦的留學生一次就匯款900元。北平市人力車夫王德志,為表示自己的愛國之心,將自己在風雪中兩日所得車資一元八角,全部捐獻抗日戰士。以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海外愛國華僑,也捐獻了大批物資。

全國各地紛紛組織了慰問團,奔赴綏遠戰場。中國共產黨首先派南漢宸同志率慰問團赴綏遠,贈送抗日將士錦旗一面,旗上題詞“為國御侮”。上海以黃炎培為首,組成慰問總會,攜帶上海人民捐款10萬元赴綏。北平市組織了北平市民戰地服務團、清華大學綏遠抗戰前線服務團、北京大學抗戰后援會等,愛國教授朱自清參加了服務團。此外,西安、太原、兩廣、天津、武漢等地,也有大批慰問團趕到前線。

綏遠人民當時比哪裡的人民都興奮。他們為家鄉的收復而載歌載舞,他們稱頌在百靈廟和紅格爾圖戰斗中的英雄將士為民族英雄。為此,報紙上開辟專欄,配照片突出介紹《綏東戰役中的五個民族英雄》,五英雄中,其中一位就是董其武將軍。

(本文作者張崇發1981至1983年曾任董其武將軍秘書,2011年主編出版《董其武將軍傳奇人生》(上下冊)。作者張楠為民革中央婦青委委員,民革北京市教科文衛體專委會、婦委會委員,民革豐台區工委委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