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躍
“要學哲學”,“學習哲學,可以使人開竅。學好哲學,終身受用”。
陳雲同志的這幾句話,他是這麼講的,也是這麼做的。這是他的切身體會和經驗。他不僅講給子女們和身邊工作人員聽,還常常講給來看望他的一些干部和負責同志,並同他們一塊討論。
1982 年12 月底,我到陳雲辦公室任秘書,在他老人家身邊工作十余年。這期間,收獲最多、受益最大、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的,就是他老人家的言傳身教,特別是關於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言傳身教。他教我懂得了要想提高政治覺悟、思想認識、做好工作,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就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的哲學經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並用以認識事物和指導工作。他幾十年裡反復強調的,“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能夠聽到不同聲音,決不是壞事”﹔“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研究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決定政策”等名言警句,要求我思考問題、調查研究、討論方案和作決策時,要堅持注意多聽取各方面意見,尤其是反對方面的意見﹔即使沒有反對意見,也要設法引導大家提出或自己設定對立面,讓自己或大家來批駁,在駁倒錯誤的過程中,吸取其正確的部分,從而完善自己的認識。偉人雖逝,言猶在耳,他老人家這些至理名言仍時時刻刻警示著我、教育著我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要慎重、穩妥、全面、准確。
記得是1983 年秋,時任陳雲辦公室負責人的朱佳木同志在一次午飯后散步時說,老人家要求我們幾位秘書,再找幾位同齡人成立一個小組,專門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后商定由我們辦公室的幾位秘書加上外單位的幾位同志,共六人組成了學習小組。學習方法是,業余時間自學,每兩周后的周四晚上,集體交流討論,匯報各自學習體會,同時布置下次自學內容和討論的題目。每隔一段時間,要向陳雲匯報我們學習討論的情況。
通過那些年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受益匪淺,不僅初步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知識,而且也嘗試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
物辯証法去觀察形勢、分析事物、處理問題。這是我終身難忘的。
大約是1985 年底的一天,陳雲同志讓我將恩格斯的文章《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找出來。我把文章送去時,他問我:恩格斯講馬克思一生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什麼?我說:恩格斯講馬克思有兩個重大發現:一是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由此確立了唯物史觀﹔二是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運動規律,由此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聽我說完后,他意味深長地說:是啊!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個認識觀,是要在實踐行動中,照著去做的,決不能只是一般說說、講講,或字面上用用,然后就束之高閣。關鍵是要真的從思想上弄懂、搞清它的意義和作用,真正運用它去認識事物、處理問題、指導工作。我講的“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那十五個字,是合乎辯証唯物主義的,既體現了唯物論,又體現了辯証法。隻有按照唯物辯証法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平常說說容易,但要真的去做,要能做到、做好,可不是那麼容易呀!以后你們到實際工作中去時,就會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什麼叫“說著容易,做到難”喲!老實說,陳雲同志這番話,我當時聽了還談不上有什麼深刻的感悟,處在似懂非懂之間。
1993 年初,我到河北省委工作,任省委政法委書記。剛開始接觸省裡的實際工作時,頓感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與實際工作需要差得太遠,在許多方面不適應。面對一些具體的事件、事故、案件,不知從何下手解決處理,特別是遇到群眾因征地拆遷、移民安置、區劃調整、地域糾葛、涉法涉訟、經濟詐騙、鄰裡糾紛、民族宗教等問題和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和突發事件時,深感自己正確認識、區分和處理這些社會矛盾的能力著實不夠,缺點子、少辦法。怎麼辦?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隻有在實踐中邊干、邊學、邊悟。經過與省、市、縣、鄉的一些干部一起摸爬滾打兩年多后,逐漸了解到農村、鄉鎮、街道居委會、貧困高寒山區存在的許多實際問題和困難,尤其是通過廣泛接觸基層干部、民警、學生、工人、農民、牧民、少數民族群眾等不同群體,深切體會到他們工作、生活上的酸甜苦辣。到這時,我對老人家那番耐人尋味的話,才開始有了較深的感受。1995 年底,在一次全省政法部門負責人座談會上,我對與會同志們說:到省裡工作兩年多,我一直默默地向大家學說話、學吃飯、學干活!這是真心話,絕不是客氣。
1998 年3 月我調到國家安全部工作,在后來的一次部黨委生活會上,我向黨委同志匯報思想時說:沒有接觸地方和部門的實際工作以前,自己覺得還是注意用心想問題的,有時也有些想法﹔到河北省工作了五年,才深深感到自己在實際工作中,尤其遇到解決實際問題時,知識貧乏、才疏學淺,懂得了“事非經過不知難”﹔到部裡工作兩年多后,又感悟到自己雖然學過一點有關隱蔽工作的知識,但要不是在河北省沉下去,跟人家學著干了那麼些年,現在讓我主持部黨委會都主持不了,更不要說當好一部之長!前人說:“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斯言是也!
陳雲提出的“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的“十五字訣”,其中的深意與真諦,我現在的體會是念茲在茲,學用無窮。他說:前九個字是唯物論,后六個字是辯証法,總起來是唯物辯証法。用這麼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十五個字,來概括和闡釋唯物辯証法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典籍中還從未看到過。陳雲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是他的共產主義世界觀的體現,是他總結自己一生革命經歷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對唯物辯証法的具有創造性的獨特表述,是他留給黨和人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他幫助人們特別是領導干部比較便捷地掌握和運用唯物辯証法的要領作出的一大貢獻。
“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要害在一個“實”字,實事、實際、實踐,就是要一切尊重客觀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經過社會實踐來認識和檢驗真理。通過“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來達到認識上和工作上的唯物求實,而防止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交換、比較、反復”,要害在一個“全”字,全面、全體、全局,就是要有全面眼光,要有全體意識,要有全局觀點。通過“交換、比較、反復”來達到認識上和工作上的辯証全面,以防止形而上學的片面性。
歷史事實証明,我們在認識上和工作中所發生的失誤或錯誤,無非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於不懂得唯物論,不懂得按實事求是原則辦事,隻會唯上、唯書,而不會把上級的指示和書上的東西同實際聯系和結合起來並接受社會實踐的檢驗,習慣於搞“本本主義”,因而造成各種主觀脫離客觀、認識脫離實際的唯心主義的失誤或錯誤﹔二是由於不懂得辯証法,不懂得按對立統一法則辦事,因而不善於認識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不善於與別人交換各種看法包括交換不同的甚至對立的看法而集思廣益,不善於對不同的矛盾和解決矛盾的不同方法、方案進行比較,不善於在實踐中對事物進行反復認識,給工作帶來損失。這種交換、比較、反復作為方法論,正是對辯証法的根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運用,掌握好它們是達到認識上和實踐上的全面性而避免片面性的必然要求。相反,如果不能運用這樣的方法論去認識問題、指導工作,就會造成各種形而上學的片面性的失誤甚至錯誤。總之,隻有真正懂得並善於運用既唯物又辯証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去認識問題、指導工作,才能防止和少犯主觀唯心主義錯誤與形而上學的片面性錯誤。
陳雲同志在長期從事黨和國家領導工作的實踐中,既善於運用“十五字訣”中前九個字的唯物論思想,又善於運用后六個字的辯証法思想,來認識各種問題和指導各項工作,真正體現了唯物辯証法的科學要求,真正做到了毛澤東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我想,他之所以在領導工作中,無論是思考問題還是考慮決策,無論是宏觀上的戰略謀劃還是微觀上的戰術運籌,都能比較准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來認識、分析和處理事物﹔善於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去對待他所從事的各項領導工作和處理每件事情,在具體實踐中既不超越於客觀實際,又不落后於客觀實際,既能注意防止“左”,又能注意防止右,工作做得務實謹慎、穩當可靠,真正做到了實事求是,這才是其奧妙之根本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這是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的指示。這使我又回想起陳雲同志要求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往事及其蘊含的深意。
“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學好哲學很重要”,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我雖已年逾古稀,但仍將照此去做、去行,以此報答老人家對我的教導和培養,決心繼續學習和領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無窮妙用。
(作者系原陳雲同志秘書,國家安全部原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