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回憶陳雲決策寶鋼

張浩波

2015年06月26日15: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85 年9 月, 寶鋼一期工程投產, 至今年9 月就整整30 周年了。寶鋼最初設計為年產670 萬噸鋼,到2013 年已年產鋼4500 萬噸,商品鋼材4448 萬噸(我國冷軋汽車板50.2% 是由寶鋼供應的),銷售收入3036 億元,利潤總額101 億元。2004 年寶鋼進入世界500 強企業,排名第372 位(目前已前進到211 位),是中國制造業中首批躋身世界500 強的企業。寶鋼已成為我國鋼鐵工業的一顆明珠。當然,寶鋼的發展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也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也曾出現過對外簽訂的合同不能批准生效,一度停擺,幾乎要下馬的危機。每當回想起寶鋼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所走過的艱難而又輝煌的道路,我就不禁想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回想起他對寶鋼的關心和給予的巨大支持,以及他在寶鋼關鍵時刻作出的關系到寶鋼前途和命運的重大決策,和指引寶鋼不斷前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1978 年春,中央批准正式上馬寶鋼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技術最新的特大工程項目。這對全國人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寶鋼建設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地質勘探、工程設計、對外談判、施工准備和生產准備等各項工作都進展迅速。最初計劃寶鋼一號高爐系列將在1980 年建成投產。1978 年12月21 日,我國與日方《關於認購上海寶山鋼鐵總廠成套設備的總協議》及高爐、焦爐、轉爐三個成套設備的合同,在上海錦江飯店小禮堂舉行了簽字儀式,合同總價達20 億美元,並按現匯支付。在當時國際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這樣一筆大買賣,舉世矚目。

同年12 月23 日,寶鋼工程舉行動工典禮,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前來參加,並為工程剪彩。參加典禮的還有國家計委、建委、經委以及有關各部及省市的部長級領導同志幾十人。日本方面除新日鐵負責人及駐華大使外,產業界、金融界、新聞界也來了一大批頭面人物。作為一個工程項目的動工儀式,其規模和隆重程度,可謂盛況空前。我們作為寶鋼建設者,更是興高採烈,對寶鋼前景樂觀而充滿信心。

其實,當時我國經濟形勢的大氣候,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樂觀。由於十年“文革”極為嚴重的破壞,我國經濟已十分困難。經濟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左”的錯誤,還沒有進行清理,還是急於求成,基本建設戰線過長,財政經濟困難,形勢相當嚴重。這種大氣候不能不使寶鋼在繼續前進中蒙上了陰影,潛伏著危機。

進入1979 年,國家對從國外引進的22 項重點工程重新安排建設計劃,寶鋼是其中最大的項目,列為需要重新審議和調整的首位。寶鋼對外已簽的合同(除自備電廠外)由於國家缺少現匯而無法批准生效,待簽的一大批合同的對外工作也告停頓。這件事在國內外尤其是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響,寶鋼是否還能繼續建下去,國內外都很關注。國家的經濟困難,在寶鋼這一項目中已明顯地反映出來。

對經濟困難,陳雲是比較早察覺到的。早在1978 年12 月10 日,在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准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就提出,不能到處緊張。他同時指出,工業引進項目要循序漸進,不要一擁而上。三中全會上,陳雲被增選為黨中央副主席。會后不久,他在國務院報送的文件上先后兩次批示:“我認為不要留缺口,寧可降低指標,寧可減建某些項目。”“有物資缺口的不是真正可靠的計劃。”

1979 年3 月14 日,陳雲和李先念聯名給黨中央寫信,明確提出,現在的國民經濟是沒有綜合平衡的,比例失調的情況相當嚴重,建議要用兩三年時間進行調整。3 月下旬,經黨中央討論決定,成立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陳雲擔任主任。陳雲上任后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妥善處理寶鋼建設的問題。當時,全國基本建設項目,大的有1700 多個,小的有幾萬個。調整中有進有退,有上有下,而暫時要退要下的首先是重工業,重點又是鋼鐵工業,鋼鐵工業中正在建設的一個特大項目就是寶鋼。當時寶鋼的總投資匡算為200 多億元人民幣,以全國人口計,平均每人分攤20 元。這對當時的國民經濟,確實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寶鋼塊頭大,國家板凳短,寶鋼一屁股坐下去就得把別人擠掉,國內議論紛紛,要寶鋼下馬的呼聲也隨之高起來。

有一種意見認為,現在是以農輕重排序,不能再搞鋼鐵挂帥了,是否還要花這麼多錢去建寶鋼?在上海文化廣場召開的一次有上萬人參加的大會上,有位同志就說,我弄不懂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去建寶鋼,鋼鐵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現在首先要解決的是吃、穿、用。在鋼鐵工業內部,對投資是放在建新廠還是改造老企業上也有不同意見。有種意見認為,把建寶鋼的錢用來改造老企業,所得鋼材肯定超過600 萬噸,老廠又能得到改造提高,這樣更快更劃得來。就是贊成建一個新廠的,對於廠址的選擇,是否要吃進口礦,是否要全套引進,等等,也有許多不同意見。

寶鋼已成為整個國民經濟調整中一著至關重要的棋。這步棋怎麼走,是上還是下,如何決策,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重大經濟利益,關系到中國的國際聲望,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的總體布局和鋼鐵工業發展的方向,必須慎而又慎。因此,中央委托陳雲對寶鋼問題進行調查,

作出決策。

陳雲受命后,對寶鋼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復思考。他在北京了解了許多有關寶鋼的情況,弄清楚建寶鋼的來龍去脈,還要薄一波邀集長期從事冶金工業、機械制造工業和經濟工作的領導同志進行座談討論,聽取對寶鋼問題的意見。5 月30 日,他又親自到上海進行調查研究,一方面找上海市委書記嚴佑民、韓哲一和負責寶鋼工程的市委副書記、寶鋼工程指揮部黨委書記兼政委陳錦華座談,聽取上海市委和寶鋼工程指揮部的匯報,一方面直接派他辦公室主任王玉清到寶鋼工地現場實地考察,並與指揮部的同志座談,了解情況,交換意見。他還與上鋼一、三、五廠和冶金局的負責同志以及生產專家進行座談,聽取他們對寶鋼建設的意見。在上海的兩次會議上,陳雲都講了話,陳錦華向寶鋼黨委作了詳細的傳達。

在充分研究了寶鋼從醞釀到動工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並聽取各種意見之后,陳雲認為,寶鋼上馬是倉促了,以前定的時候,有不充分的地方,反復比較不夠,工作有欠缺之處。但寶鋼生產的鋼材,質量、規格、品種,國家都是非常需要的,因此這個鋼廠非常重要。陳雲還講道,對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簽字,關系到國格。他派人到工地看了,現場的進度是快的,質量是好的,他很高興。他說:寶鋼,中央已定下來了,要搞到底,否則損失更大。現在已經簽字了(指合同),黨內黨外,國際國內,大家都很注意,隻能搞好,不能搞壞。

陳雲很關心寶鋼的工期問題。他說:我反復考慮,寶鋼一、二期工程,距離能否拉開一些。他對時間問題、進度問題還是有點擔心。他認為重要的是工作要一環扣一環,把建設的銜接工作搞踏實,不要東西運到了碼頭,我們還沒有准備好。他說,既然中央已經定了,要上馬,時間是否可以拉長一點,何必自己弄個東西把自己套起來呢?拉長一點,穩步一點。順當的走,比中途停下來要快。到底拉長多少,陳雲一再囑咐要仔細考慮,好好研究。

陳雲還很關心寶鋼的配套問題、設備制造問題,指出:寶鋼建設有個大配套的問題。進度怎麼才有保証,要查一查有沒有漏項的,有漏項的,我們如不能搞的,要進口的,一定要補上。寶鋼這一套設備還是立足國外,國內分交多少,要商量。全套技術資料一定要買下來,將來自己搞。外國設備也會有問題的,要注意。立足國內的方向是對的。對國內機械工業的能力還是有信心的,鍛煉自己的設備制造能力,隻要決心搞、專心搞、認真搞,是可以搞好的。

對陳雲這些重要指示,寶鋼指揮部黨委認真組織干部進行多次討論,並結合工程實際予以貫徹,提出了拉開二期的具體方案供中央決策。隨后,關於修改成套設備合同問題,在多次洽談磋商的基礎上,新日鐵作出讓步,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將支付條款改為延期付款,6月15 日雙方簽訂了《關於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已簽成套設備合同會談紀要》,並立即生效。其他對外談判也陸續恢復。寶鋼這一著棋又開始活起來了。

寶鋼這一過程我是親身經歷的,獲益匪淺,感受至深,至今還記憶猶新。寶鋼的上與下當時是一個很復雜、很棘手而又影響很大的問題。陳雲處理寶鋼問題,首先從調查研究著手,從國家全局著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他既注意了解寶鋼從醞釀到動工的歷史,又切實考察工地現場的實際情況﹔既從經濟上權衡寶鋼上下的利弊得失,又從政治上考慮到對外開放中國家的形象和聲譽﹔既考慮到國家當前的經濟困難,又考慮到國家建設的長遠需要和后勁﹔既考慮到寶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必要性,又考慮到堅持自力更生,帶動和提高國內工業的水平﹔既考慮到寶鋼要堅持搞到底,又考慮到如何安排工期更合理,更穩當。他既聽取市委和指揮部的工作匯報,了解全面情況,又派人到現場實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既征求國務院有關部委和領導同志的意見,又直接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在掌握了大量情況和聽取了各種意見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和反復思考。

陳雲說,在近一個半月中間,對寶鋼問題,他就有過三次反復的思考。陳雲在處理寶鋼問題上真正體現了他歷來提倡的“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的求實精神和“交換、比較、反復”的思想方法及工作方法。這是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具體運用,是對人民高度負責的黨性的生動體現,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陳雲回京后,三次召開國務院財經委員會會議,討論寶鋼的建設問題,在6 月16 日的會上,陳雲作了重要指示。

陳雲說:“這次財經委員會全體會議,專門討論批准寶鋼建設的問題。寶鋼是一個特大項目,對全國、對上海來講,都關系很大,事關全局。它投資大,在二百億元以上,應該說寶鋼是倉促上馬的。這樣大的工程,按道理應該有更多的時間來調查研究,經過反復考慮后再決定。從開工以后的情況看,工程進度是好的,施工力量已有五萬人,成績是很大的。現在工程建設正在進行。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再多加考慮,以彌補過去的不足。”

接著,陳雲具體談了八點意見,主要是:(一)干到底。先這樣定下來,舉棋不定不好。(二)應該列的項目不要漏列。店鋪開門,不怕買賣大。(三)買設備,同時也要買技術,買專利。(四)要提前練兵。寶鋼這樣的廠子,技術先進,各方面要求都很高,一定要抓好提前練兵。(五)寶鋼的負責人是誰?報告中說建委抓總,我同意。負責人第一是谷牧,第二是韓光,還有冶金部的葉志強,上海的陳錦華。(六)對寶鋼要有嚴格的要求,甚至要有點苛求。隻能搞好,不能搞壞。這是為了取得經驗。寶鋼是實現四個現代化中的第一個大項目,應該要做出榜樣來。(七)冶金部有帶動其他各部的責任。冶金部應該有這樣的全局觀點。各有關部門都必須同心協力,把寶鋼的事情辦好。(八)冶金部要組織全體干部對寶鋼問題展開一次討論,採納有益的意見。對不同意見,也要認真聽取,目的是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

上述意見是陳雲對寶鋼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后所提出的決策和措施,會后,主要根據陳雲和李先念的意見,形成國務院財經委員會關於寶鋼問題向中央的報告,中央批准了這個報告。以后寶鋼建設在總體上就是按照這個報告的精神貫徹實施的。

陳雲的指示傳達后,寶鋼指揮部黨委逐條進行討論,研究落實措施。比如工期問題,從最初確定為1980 年第一座高爐出鐵,后改為1981 年年底,1979 年又改為1982 年,1980 年7 月再次改為1983 年,1982 年5 月最后確定的工期為1985 年9 月。這看來是一步步后退,一再推遲,實際上是一步一步向實際靠攏。即使是1985 年9 月投產也是費了好大的勁才得以實現。事實証明,陳雲關於寶鋼工期要拉長一點的考慮是完全正確的。對如何實現陳雲提出的“對寶鋼要有嚴格的要求,甚至要有點苛求”的問題,更重點進行了討論。陳錦華在黨委擴大會上作總結講話時,專門就如何實現“苛求”的問題,講了五條意見。以后,葉志強在一次動員增產節約的干部大會上,又把“嚴格苛求”列為寶鋼會戰作風的一項重要內容。寶鋼就是按照陳雲“要有點苛求”的指示來抓各項工作的。

比如在工程質量方面,當時工地上流傳一句口號,叫做“合格不算合格,優良才算合格”,就是不要滿足於合格就算了,要苛求,要達到優良,要高標准地要求工程質量。寶鋼一期工程的質量優良率達96.7%,整個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很顯然,沒有苛求,金牌是拿不到的。

又比如在投資方面,過去一些大的工程項目,隨著工程進展,往往需要不斷追加投資,但寶鋼採取了投資包干的方式。當時國家核定給寶鋼的投資總額還留有1.9 億元的缺口,寶鋼發動群眾,千方百計節省各項費用,厲行重點工程重點節約。最后,不但概算沒超,1.9 億元的缺口也補上了。另外,還超額節約了4005 萬元,一期工程共節約資金2.3005 億元。如果不苛求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再比如在定員方面,一、二期國家審定的定員額是4 萬人,按一個特大型企業來說,已經是很精簡了。寶鋼也是根據苛求的精神,再嚴格精簡。從1988 年起,每年減員2000 人,1995 年8 月減至13000 人。全員勞動生產率1990 年是人均120 噸鋼,1995 年已達人均600噸鋼。這就是苛求出勞動生產率。

在生產准備方面,按陳雲“提前練兵”和“苛求”的指示,寶鋼實行嚴格管理,精心培訓,精心搞好投產前的生產准備工作。一期工程中,30 個一級項目、234 個二級項目、1152 個三級項目,全部按照1982 年7 月確定的“85•9”一號高爐點火的進度計劃按期建成投產,並一次投產成功,安全穩定地運行,在一二年后均達設計指標。

這裡只是舉幾個例子。應該說,寶鋼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苛求”二字。

寶鋼一期工程投產成功,大家都很高興。陳雲聽了也很高興。1986 年5 月,上海市委辦公廳通知寶鋼,陳雲要到寶鋼來視察。為此,市委秘書長曾慶紅、陳雲的秘書、中央警衛局的同志和我以及有關同志開了一次會,商量視察的具體安排。首先傳達了陳雲的意見:到寶鋼重點是看鋼廠,最好要看到出鋼,其他可以走馬看花﹔不要興師動眾搞群眾歡迎,不要影響生產﹔不要坐小轎車,不要很多人陪同,車子一長串,有輛面包車就行,而且要國產的﹔有什麼書面材料,可以先送來看,匯報時間可以縮短。

經過討論,逐條予以落實。但有個問題商量了半天定不下來。根據視察程序的安排,要到中午才能結束,這就產生了一個在哪裡吃中飯的問題,回市區時間太晚,隻有在寶鋼用餐。但擔心陳雲不會同意,要回去匯報后才能定。第二天市裡給我打電話說,陳雲同志對其他各項安排都同意了,關於吃飯問題,陳雲同志說,在寶鋼吃飯,怎麼吃法,照我的吃法,他們吃不飽,照他們的吃法,我吃不消,還是回來吃吧,晚一點不要緊。從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陳雲考慮問題,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講究實事求是。1986 年5 月15 日,已經81 歲高齡的陳雲在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芮杏文、市委顧問委員會主任陳國棟、市委秘書長曾慶紅的陪同下,視察了寶鋼。在到寶鋼視察前,陳雲觀看了反映寶鋼建設和投產的大型彩色電影《寶鋼》,閱看了寶鋼指揮部提供的一期試生產和二期建設情況的書面匯報材料。這體現了他一貫的認真、嚴謹、仔細的作風,使我們深受感動。陳雲還應寶鋼同志的要求,興致勃勃地為寶鋼題詞:“埋頭實干,從嚴要求,精益求精,不斷創新。”

陳雲在聽取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寶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黎明匯報時,詳細詢問了寶鋼當前還存在什麼問題。在黎明談到上海對寶鋼支持很大時,陳雲高興地說,上海對寶鋼很支持,沒有本位主義嘛!在談到寶鋼下馬問題時,他又說:那個時候,大家都要上馬,國家沒有錢,隻好下來一下,暫時受點損失。座談結束后,陳雲還高興地和指揮部、總廠,各施工、設計單位的主要領導同志合影留念。接著陳雲視察了煉鋼廠,觀看了出鋼情況,還視察了原料碼頭、焦化廠、煉鐵廠和初軋廠。在視察結束離開寶鋼時,他愉快地對黎明說:一期工程花120 多億,和我當時估算的差不多吧!接著又風趣地說:有功、有過(指調整中經濟損失)嘛!黎明說:功大於過。陳雲微笑地說:你講得好。

在陪同陳雲同志視察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我們黨的老一輩革命家,無論是處理大政方針,還是身邊的生活小事,都充分體現出崇尚實際、關心群眾、艱苦朴素、平易近人的優良作風,使我深為感動、深受教育。

陳雲同志已經離開我們了,但寶鋼建設的成就,完全証明了他當時關於寶鋼問題的決策的正確性。如果沒有陳雲當時果斷的科學的決策,也就沒有今天寶鋼的輝煌。正是由於認真貫徹了陳雲關於搞好寶鋼的一系列指示,特別是關於“苛求”的指示,才確保了工程能夠順利建成投產,並不斷登上新的台階。陳雲提出的“苛求”二字,已成為寶鋼精神的一個重要的突出的組成部分。鄧小平指示寶鋼要善於創新,陳雲要求寶鋼要有點苛求,這兩條,寶鋼人都認真地實行了。一個創新,一個苛求,已成為寶鋼精神的兩個最鮮明的特點,這是寶鋼人最可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和支持著寶鋼人不斷地爭創世界一流,向更新更高的目標奮勇前進!

(作者系寶鋼工程指揮部原黨委書記、副指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陳雲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