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彎弓射日戰江淮——陳毅

葉建國 杜秀娟

2015年07月02日15:3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彎弓射日戰江淮——陳毅

陳 毅

陳毅,1901年8月生,四川樂至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曾任紅軍第四師師長、第六軍政治委員、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等職。紅軍長征后,他留守中央蘇區,堅持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陳毅任第一支隊司令員,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會副書記。

1938年春,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第一支隊進入蘇南敵后。6月,先遣隊在鎮江西南韋崗伏擊日軍車隊,“脫手斬得小樓蘭。”此后頻頻告捷,各路武裝紛紛歸附,建立了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四縣人民抗敵自衛委員會,成功開辟了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38年7月,陳毅派管文蔚率部攻佔揚中,搭起渡江北上的跳板,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原局的北上方針。

1939年8月,新四軍軍部決定第一、第二支隊由陳毅統一指揮。為了取得北上的立足點,陳毅親自到泰州對李明揚做了禮節性訪問,並以毛澤東、朱德的名義向其寫問候信,還慷慨贈予彈藥和為其運輸軍火。10月,陳毅從蘇南東路調出東進主力,至揚中與管文蔚部匯合,以新四軍挺進縱隊名義進行活動。12月初,陳毅第二次到泰州拜訪李明揚,

雙方在抗日問題上取得一致意見,達成口頭協議。在李明揚的默認下,1940年1月陳毅率部渡江北上,駐軍江都吳家橋、嘶馬、大橋一帶。

為了在江北站穩腳跟,陳毅提出了“擊敵、聯李、孤韓”的統戰方針。陳毅第三次進泰州做“聯李”的統戰工作,消除了李明揚對新四軍的誤會和猜忌。6、7月交,陳毅部發起郭村戰役,擊潰李長江部。7月3日陳毅趕到郭村,指示部隊攻下塘頭后即收兵於泰州城西郊九裡溝,以爭取李明揚在韓德勤與新四軍的磨擦中信守中立。同月,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成立,陳毅任指揮兼政治委員。蘇北指揮部下轄3個縱隊9個團,兵力8000多人。

7月29日新四軍進駐黃橋,引起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及其所部激烈反對。9月27日,陳毅在姜堰曲江樓召開了蘇北八縣軍民代表會議。9月30日,韓德勤不顧蘇北各界人士的再三勸告,組織了26個團、3萬余人的兵力向黃橋進攻。10月3日,決戰打響。李明揚如約信守中立,其他地方實力派受其影響、亦為保存實力而觀戰。經過浴血奮戰,戰役取得重大勝利。10月10日,北上新四軍與南下八路軍勝利會師。陳毅賦詩曰:“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儕並馬歸。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

皖南事變后,1941年1月2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出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轄7個師和1個獨立旅,共9萬兵力。2月,陳毅下達《討伐李逆長江命令》,不到三日全殲偽軍李長江部。7月陳毅指揮新四軍在鹽阜、蘇中反“掃蕩”。10月中旬,發起程道口戰役。

1942年11月,日偽軍向淮海地區發動大“掃蕩”。陳毅率部抵達黃花塘。1943年3月,新四軍第四師在山子頭自衛反擊戰中俘虜了韓德勤,陳毅有禮有節地將韓德勤禮送出境。3月19日,劉少奇奉命離開華中赴延安后,陳毅代理新四軍軍分會書記。1944年3月,陳毅來到延安,向中央總結匯報了在華中執行軍事統戰工作的經驗,被作為典型發往全軍學習。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解放戰爭期間,陳毅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與組織指揮宿北、淮海、渡江等著名戰役,上海解放后被任命為上海市市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