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祖父的“潛伏”故事

李清波

2015年07月07日08:48   來源:黨建網

近年來,隨著電視劇《潛伏》的熱播,在隱蔽戰線開展斗爭的革命志士的傳奇故事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因為他們置身於一片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堅守著一塊令人稱奇的陣地,以血寫的忠誠、過人的膽識和驚險的經歷創造著不朽的業績。我的祖父李東成作為一名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生入死堅持地下斗爭的鐵血戰士,曾臨危受命在敵后組建了敵工站,與敵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不辱使命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精彩地書寫了屬於自己的真實“潛伏”故事。

抗日戰爭初期,豫東各縣相繼被日軍佔領。1938年5月29日,侵華日軍第十六師團由商丘市向寧陵縣進犯,寧陵淪陷,廣大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慘遭日軍的迫害和蹂躪。為了配合主力部隊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加強冀魯豫和豫皖蘇兩大革命根據地的聯系,中共魯西南地委決定在商丘、開封之間的寧陵縣北部重鎮柳河集建立敵工站,積極開展情報工作,了解和掌握隴海鐵路沿線日本侵略軍的動向。

1939年7月,中共魯西南地委決定選派我的祖父、共產黨員李東成到柳河集建立敵工站。柳河集雖是隴海大動脈上的一個小站,但地理位置重要,士農工商雲集,龍蛇混雜,消息來源非常廣泛。在寧陵淪陷前,祖父一直隨親友在寧陵縣柳河集讀書,1938年寧陵淪陷后他因不滿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憤然輟學回到老家山東省曹縣王集參加了革命,並於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他對柳河一帶情況較為熟悉,加之附近親朋故友較多,在柳河活動不會引起敵人注意,便於盡快打開對敵工作的局面。

7月底,祖父來到柳河集后,通過熟人介紹先進入柳河煤廠當店員。當店員雖有利於隱蔽,但因無法隨時外出而難以開展工作。當他將這一情況向上級組織匯報后,上級組織便及時拿出六七塊銀元的活動經費,讓祖父於10月份另開了一家小型旱煙店。因為賣旱煙要不時從山東曹縣進貨,有利於祖父同上級保持經常性聯系,這就給他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柳河煙店開張不久,祖父所領導的敵工站也正式宣告成立了。

根據上級黨組織部署,祖父根據當時的形勢和柳河集周圍的環境,從三個方面積極開展地下革命工作:一是團結進步人士,結成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二是爭取地方武裝力量,進行抗日武裝斗爭﹔三是宣傳黨的政策,擴大黨的影響。通過這些活動,祖父結交了不少朋友,爭取了一些進步人士,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

祖父通過積極行動,先后爭取了柳河聯防隊的頭目馮萬選、呂培成等人開展抗日行動,使二人被冀魯豫軍區分別委任為隴海鐵路第一支隊司令和第二支隊司令。與此同時,他又在附近集鎮和寧陵縣城發動進步青年組建多個聯絡點,秘密發展地下黨員,壯大黨的力量,增加了收集情報的耳目。1940年12月,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經中共魯西南地委批准,柳河煙店建立了一個地下黨支部,由祖父擔任書記,這是寧陵縣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在寧陵縣黨建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此,柳河敵工站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搜集提供日本侵略軍的軍事情報,掩護軍、政人員過路,為八路軍購買軍用物資,營救革命同志,保護地下工作人員,並動員了一批愛國青年先后奔赴魯西南軍分區參軍。

為更准確掌握敵偽軍的動向,經中共魯西南地委批准,柳河敵工站安排工作人員趙忠仁打入寧陵縣偽警察所,利用合法身份,為黨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6月,趙忠仁獲悉商丘侵華日軍駐寧陵一部即將出發掃蕩,就星夜趕赴柳河敵工站向祖父做了匯報,祖父及時將這一重要情報傳遞給上級有關部門,使冀魯豫軍區某部打了個漂亮的殲滅戰,擊斃了中校部隊長川崎和日軍三四十人。

1943年秋,柳河敵工站接冀魯豫軍區敵工站通知,由祖父親自接送4名從太行山區過來的干部去山東曹縣王場村工作。在完成護送任務兩天后,由於駐王場的八路軍部隊遭敵襲擊,損失很大,這4名沒有接上關系的同志又輾轉回到柳河集,被柳河集偽警察所長、日本特務隊長李玉顯部下扣留。經過祖父多次找關系做統戰工作,4名干部終於被李玉顯釋放了出來,並向他們頒發了“良民証”。經過這一番接觸,李玉顯也認識到祖父頗有背景,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賣旱煙的小商人,遂對其另眼看待,積極向祖父表白自己是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一定要給自己留一條后路。此后,被祖父爭取過來的李玉顯,時常主動將自己能夠接觸了解的有關侵華日軍的情報提供給柳河敵工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隨著形勢的發展,根據工作的需要,祖父的工作暫時轉移到商丘,柳河敵工站的工作交給了其他同志。不久,祖父受冀魯豫五分區政委的派遣,帶一封信一壇酒前往商丘侵華日軍第十四旅團駐地與旅團長森下少將談判,勸說其向八路軍繳械投降。祖父義正詞嚴地向日軍指明當前形勢,指出他們隻有向八路軍投降才是其唯一出路。由於日方借口沒有天皇命令拒絕向八路軍投降,談判沒有取得成功,但森下還是送給了祖父一批子彈以示謝意,后來這批子彈通過內線掩護安全地送到了解放區。

祖父從1939年來到寧陵開展敵后“潛伏”工作,到1947年最終離開柳河敵工站奉命返回冀魯豫五分區,在這裡度過了近十年“提著腦袋干革命”的歲月。在他戰斗的青春裡,他在了解敵情、傳遞情報、爭取進步勢力、分化瓦解敵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為贏得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的貢獻。我相信,祖父的“潛伏”故事,作為我們家最閃光的家史資料,必將激勵著一代代兒孫心系祖國,立功報效!

(作者單位:河南省寧陵縣國家統計局寧陵調查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我家的抗戰故事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