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張珍藏了75年的抗戰老照片

江志偉

2015年07月07日09:32   來源:黨建網

這是一張七十五年前的新四軍女兵留影於皖南抗日戰爭中著名的“何家灣戰斗”的戰地照片,這是一件珍藏了七十五年的美麗而珍貴的抗戰革命文物。照片寬10厘米,高8厘米,准確地拍攝時間是1940年4月26日,拍攝地點則在皖南涇縣何家灣一帶的山林中,拍攝者是新四軍戰士汪傳福同志。雖然有些陳舊,但是依然黑白分明,女兵形象清晰可人。照片的保存者,是現年99歲高齡的新四軍女戰士馮雲(又名“馮秉”)女士,她自己就在這張照片中,挺立在后排右二的位置上。據馮雲介紹,這張照片上的新四軍女兵是:前排左起為顧勵、趙亞、許可、佚名、焦恭貞,后排左起為沈銳、王軒、馮雲、夏季,她們都是新四軍五團的新四軍戰士,都是當天“何家灣戰斗”的參加者。只是她們中目前依然健在的,隻有趙亞、許可、焦恭貞和馮雲等四人了。

這張照片是馮雲的老戰友、同時也在這張照片中的新四軍女兵許可女士贈送給她的,照片的背面有這麼一段題照說明:“一九四0年春在皖南,我軍與日本鬼子作戰時,吃飯時休息在山上竹林裡的一座破廟前留影,是汪傳福同志給我們拍的,汪同志於赤石暴動時犧牲了。這是四十一年前的我們,在銅陵、南陵、繁昌一帶與日本鬼子作戰時。馮秉同志留存。許可,1981、5、10於廣東”。

關於這張照片的背景資料,可在馮雲的革命回憶錄中獲得:“我是1939年11月初抵達雲嶺新四軍軍部的,那年我剛滿24歲。原先,我在上海地下黨領導下從事工人運動,在獲悉妹妹馮玲在雲嶺新四軍軍部被敵機轟炸而光榮犧牲的噩耗之后,我便征得黨小組長李淑英的同意而毅然離滬赴皖從軍,為妹妹報仇,為抗日獻身。

“到得皖南涇縣雲嶺的新四軍軍部,在雲嶺我們過著正規化的軍事生活:我們女同志一律剪成齊耳短發,著一身灰色軍裝,佩戴藍白二色圖案的“N4A”抗戰臂章,著山襪,纏綁腿,穿麻草鞋,出操、上課、唱歌,全部聽憑軍號指揮。后來,我被提前分配到三支隊政治部搞民運工作,雖然我們分散到鄉村去組織農抗會婦抗會和青抗會,但是更多的還是與地方鄉紳和廣大民眾打交道,但我們時刻牢記自己的新四軍身份,積極工作,並定期回團部匯報、請示。二個月后,我們六個女同志(顧勵、許可、趙亞、焦恭貞、沈銳和我)組成五團的一個民運小組,進駐繁昌縣八渡河團部附近開展民運工作,沈銳是我們的組長。

“這段時間,1940年4月26日,我們有幸參加了反擊日本鬼子第一次對皖南大規模掃蕩的何家灣戰斗,第一次經受了抗日戰爭戰火的鍛煉。在何家灣戰斗的十四個小時裡,盡管敵人出動了飛機、大炮、騎兵、步兵等瘋狂進犯,最后還是被我們打得乘夜逃竄。記得在那次戰斗的間隙,我們五團部分女戰士正在平頂山腰一座破廟前休息,汪傳福同志舉著照相機要為我們拍照,我們都一下子忘記了剛才戰斗的疲勞,列好隊拍了一張充滿硝煙味的戰地留影”。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前夕,99歲的新四軍女戰士馮雲又一次捧讀著這張珍藏了75年的抗戰戰地照片文物,一時情涌,吟成七律一首:“雲嶺抗戰七五秋,戰地英姿益風流。綁腿頻添千裡志,戎裝盡染萬山幽。烽煙廟畔青春笑,雲嶺篁邊倩影留。我欲因之歌一曲,東西南北和聲悠”。

(馮雲系離休后定居安徽省黃山市的老新四軍女戰士﹔本文作者系其大女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我家的抗戰故事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