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共產黨對雲南抗戰的巨大貢獻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5年07月07日15:39   來源:雲南日報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對雲南抗戰的巨大貢獻

1937年8月9日,朱德、龍雲同機前往南京參加最高國防會議時在飛機上交談。

1838年8月21日,朱德致信龍雲盛稱雲南抗日之功。

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雲南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召喚下,雲南各族人民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毅然決然投入到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之中,迅速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奮起抗擊日本法西斯,形成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良好局面。中國共產黨是雲南抗戰的中流砥柱,在雲南抗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雲南抗戰的勝利作出了獨特的歷史性的貢獻。

動員組織社會各界力量,領導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5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壓破壞長達5年的中共雲南地方組織恢復重建后,立即把宣傳黨的抗日主張作為中心任務,領導全省掀起抗日救亡運動。中共雲南臨工委在秘密出版的《火山》《救亡》等刊物上刊載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並指導雲南青年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在北平爆發后,中共雲南臨工委積極組織各界群眾響應,組織昆明各大中學校5000余學生列隊上街游行。1936年11月,在雲南臨工委領導下,成立了“雲南省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秘密組織,以共產黨員為骨干,在雲南日報社、五金工廠、昆華女中和昆華師范等單位發展會員,成立救國分會。1937年5月,又成立了“昆明學生救國聯合會”。

為壯大抗日救亡隊伍,雲南臨工委採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基層黨組織,擴大黨員隊伍,在昆明一些工廠、學校先后發展30多名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分黨員人數較多單位建立了黨組織﹔在一些縣份上也積極發展黨員,建立了羅平、沾益、楚雄3縣的黨支部。同時成立了以黨員為核心的秘密讀書會,公開辦夜校,啟發民眾覺悟,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號召全民族團結抗戰,並指示各地黨組織迅速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擴大救亡運動。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雲南地下黨將秘密的抗日救亡運動公開化和擴大化,以各種方式宣傳黨的全民抗戰和持久抗戰的主張。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1937年8月,雲南臨工委發動昆明全市22所大中學校,組織了公開合法的“雲南學生抗敵后援會”(簡稱“學抗會”),領導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聲有色的抗日救亡活動﹔組織昆明各界3萬余人舉行了紀念九一八事變6周年大會、萬人歌詠大合唱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學抗會”還利用學生寒假回鄉之際,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宣傳抗日救國。1938年2月,國民黨頑固派強令解散“學抗會”,雲南黨組織又成立了黨的秘密外圍組織“雲南青年抗日先鋒隊”,繼續領導雲南青年的抗日救亡運動。

為擴大抗日宣傳工作,黨組織通過建立和領導“民眾歌詠團”,把廣大學生、工人、店員和社會職業青年都團結到抗日救亡運動中,以教唱抗日歌曲的形式,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革命道理,調動起全省人民抗戰的熱情和信心。在民眾歌詠團的推動下,抗日救亡歌詠活動由昆明迅速推向全省各地,形成了人民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高潮。在救亡運動的熱潮中,雲南各界群眾踴躍募捐慰勞前方將士,積極捐款購買飛機,許多青年學生投筆從戎奔赴前線,部分青年不顧山重路遙毅然投奔延安。

1938年8月,中共雲南省特委將雲南青年抗日先鋒隊和西南聯大內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合並,成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雲南地方隊部”(簡稱“民先”),統一組織領導雲南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動。“民先”雲南地方隊部還把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擴大到昆明周圍的一些縣區,組織隊員深入農村辦農民夜校,向農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並通過開辦培訓班培養干部,吸收了一批積極分子入黨。

1939年1月,中共雲南省工委成立后,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下,雲南群眾性抗日救亡運動得到更大發展。省工委專門設有青年工作委員會,領導青年抗日救亡工作。黨組織通過在青年學生中以黨員或進步分子為骨干建立的秘密讀書會、公開的社團組織、學校的壁報社等,更加深入扎實地領導青年抗日救亡活動。省工委還專門成立婦女工作委員會,加強了對雲南婦女工作的領導,組織各界婦女投入抗日救亡運動。雲南黨組織還在文化界、新聞出版界等各行各業中領導了一系列抗日救亡運動,形成了歌詠、新聞、出版、戲劇等抗日救亡宣傳工作相互配合、空前活躍的文化氛圍,推動了黨領導的雲南抗日救亡運動深入發展,高潮迭起。

大力開展對地方實力派的統戰工作,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理論方針政策的指導下,中共中央和雲南地方黨組織大力加強對雲南地方實力派的統戰工作,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統戰工作,爭取和團結以龍雲為首的雲南地方實力派共同抗日。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雲南地方實力派的統戰工作。1937年8月,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前往南京參加最高國防會議,其專機途經西安加油時,恰遇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並同機前往南京開會。在飛行途中及開會期間,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向龍雲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方針,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並贈予《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鼓勵他為抗日作出貢獻。龍雲明確表示贊同中共抗日救國的主張,“願為國家民族神聖抗戰到底”。中共領導人與龍雲還就抗戰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磋商,龍雲提出擬派人到延安學習游擊戰術,培養軍事人員,得到朱德、葉劍英的歡迎。雙方商定在必要時進行無線電聯絡,並交換了通訊密碼。龍雲回昆明后不久,《雲南日報》刊登了周恩來、朱德、葉劍英與龍雲等人在西安機場的合影照片,在雲南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得到雲南地方實力派及上層人物的積極支持。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雲南地方實力派的統戰工作,中共中央通過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齊生、八路軍高級參議周素園等人向龍雲轉達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議,要求釋放政治犯,龍雲將劉林元等一些關押多年的中共黨員釋放。遠在華北敵后戰場指揮抗戰的朱德總司令致函龍雲,盛贊滇軍在抗戰中的功績,堅定其抗戰信心。朱德總司令還通過同雲南辛亥元老李根源的師生關系,敦請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在雲南發揮堅持團結抗戰的作用。經過黨組織一系列統戰工作,加深了以龍雲為首的地方實力派對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認識,為黨在雲南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共產黨與雲南地方實力派的統一戰線,成為黨在雲南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內容。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南方局及雲南地方黨組織繼續加大對龍雲的統戰工作,同時注意對雲南各階層開展強有力的統戰工作。中共雲南省工委派李群杰進入雲南省政府任秘書,專門做龍雲身邊人士的工作,通過他們影響龍雲,堅定雲南地方當局抗戰信心。在民族危難時刻,以龍雲為代表的雲南地方實力派表現出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愛國思想,同全省各族各界人民發揚團結一致、共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擁護和支持抗戰,最終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雲南的建立和發展,為抗日戰爭作出巨大貢獻。

通過共產黨多渠道、多方面以誠相待的團結、爭取工作,雲南地方當局日益加深了對中共的了解和信任,從而主動尋求與中共建立聯系。1943年,龍雲表示希望周恩來到昆明面晤,中共雲南省工委向南方局作了匯報。9月,南方局派華崗到雲南,與龍雲直接建立聯系。隨后,雲南省工委在龍雲主持的滇黔綏靖公署內設立了與駐重慶南方局和延安中共中央直接聯絡的電台,這部電台一直使用到1945年10月龍雲離開雲南。1945年3月,經龍雲同意,《新華日報》社在昆明建立了營業分銷處,公開發行《新華日報》,在雲南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新聞文化界,雲南地方黨組織依靠進步力量,把在昆明的作家、詩人、報人、戲劇工作者以及一些教育界人士都團結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同為抗戰服務。在黨組織的推動下,先后建立了“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雲南分會”“中華木刻協會雲南分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雲南分會”等公開組織,吸收許多文藝界知名人士加入,促進昆明抗戰文藝活動的廣泛開展,抗戰劇目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激發了各階層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抗戰斗志。

不斷加強對滇軍的統戰工作,積極支持滇軍英勇抗戰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鼓舞下,龍雲迅速將雲南部隊組成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六十軍,作為雲南第一支出征的抗日部隊。之后,又組建了五十八軍、新三軍。1937年10月5日,六十軍在昆明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和隆重的誓師出征大會,全省軍政各界到會熱烈歡送,場面極為壯觀。地下黨領導的學抗會、民眾歌詠團等團體積極到會進行宣傳鼓動,提出“擁護龍主席出兵抗日”的口號,發動群眾歡送滇軍出征。黨組織還派地下黨員張致中等人隨軍出征。1938年春,六十軍到達湖北,受中共長期影響的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張沖主動要求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代表葉劍英、羅炳輝見面,葉劍英、羅炳輝在漢口會見了張沖。為了加強對滇軍的工作,黨組織先后從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和延安等地選派一批黨員到一八四師開展工作,建立了秘密黨支部。黨組織還利用一八四師公開招收政工人員的機會,招收了一批進步青年編成政工隊,在黨支部領導下進行戰時政治工作和文藝宣傳工作。葉劍英、羅炳輝還到駐孝感的六十軍軍部訪問了盧漢軍長,又到雞公山看望了張沖和滇軍官兵,在與滇軍官兵的幾次見面和交談中,積極宣傳中共團結抗戰的主張,鼓舞了滇軍將士的抗戰斗志。與此同時,雲南地方黨組織動員各界進步青年,組織了婦女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服務,其中一些進步女青年后來到了延安。

根據南方局的指示精神,雲南黨組織加強了省內的滇軍工作,1939年1月,在昆明軍校中建立秘密黨支部。黨支部通過在部隊中組織讀書會、辦壁報、開展文藝歌詠活動等,促進官兵團結抗戰。

1940年,陳雲、周恩來、葉劍英分別從延安和重慶,派滇籍共產黨員朱家璧、張子齋回雲南,到滇軍中開展工作。他們利用社會關系進入滇軍后,積極向滇軍將領宣傳堅持團結、抗戰、進步的主張,得到滇軍將領盧漢、盧睿泉、張沖等人的信任,一些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也通過他們的關系進入滇軍開展工作。朱家璧以八路軍的辦法管理部隊,與士兵同甘共苦,改善官兵關系,組織藝工隊廣泛開展革命文藝活動,鼓舞了官兵的抗日熱情,部隊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張子齋回雲南后,在做滇軍工作的同時,還在昆明新聞文化界廣泛開展黨的工作。

抗日戰爭期間黨對滇軍的工作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雲南地方政府積極出兵抗戰、滇軍在抗日前線英勇抗敵起了重要作用,也推動了雲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在滇軍中留下非常深遠的影響。

堅持抗戰、團結、進步方針,團結雲南人民抗戰到底

當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國內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一方面,投降、妥協、失敗的論調甚囂塵上﹔另一方面,反共逆流不斷沖擊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8年底,以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院長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親日派公開投降日本,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汪精衛集團的叛國行徑,遭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界各階層人民的強烈譴責,全國各地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討汪”運動。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精神,雲南黨組織發動社會各界開展大規模的“討汪”運動,調動一切輿論工具,聲討汪精衛的賣國行徑,借此揭露批判統一戰線內部存在的投降主義,促使龍雲等雲南地方實力派人物堅定抗戰立場。

與此同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採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在周恩來為首的南方局領導下,雲南地方黨組織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及“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不斷壯大愛國民主力量,進一步加強統戰工作,團結各階層人士,與反共頑固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了挫敗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黨組織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加強雲南地方實力派的統戰工作,以愛國和抗日為基本點,求大同存小異,團結爭取雲南地方實力派代表龍雲以消極應付的方式抵制國民黨中央對雲南的反共指令,使國民黨頑固派兩次精心策劃的企圖破壞雲南黨組織的陰謀不能得逞,推動和幫助雲南地方實力派向民主進步的方向發展,擴大了中共在雲南地方士紳、民族資產階級、文化界、新聞界及民族工商界的影響和聯系。

經過各級黨組織在雲南長期艱苦細致和持續不斷的工作,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雲南獲得巨大的成功,為黨在雲南開展各項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引領著雲南抗戰走向勝利。到抗戰后期,形成了雲南社會各階層共同為奪取抗戰勝利、爭取民主而斗爭的良好局面。在相對寬鬆的政治環境下,雲南黨組織以西南聯大為陣地,在昆明領導了一系列愛國民主運動,使昆明成為國統區著名的“民主堡壘”,雲南各族人民為迎接抗戰勝利和新的革命高潮作好了充分的准備。

(余紅 執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