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記者 萬宇
2015年07月08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韓國戰爭紀念館旁的一間辦公室裡,記者見到了韓國光復軍同志會會長金榮觀老人。老人緊緊地握住記者的雙手,不住地感謝。初次見面,老人感謝的當然不是記者,而是他心心念念的中國。
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70年前曾在中國作為韓國光復軍的一員參加抗日戰爭,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打擊日本侵略者。當年中國國內共有1000多名光復軍戰士,現在仍健在的隻有20多位。
日本的侵略戰爭給中國、韓國等亞洲鄰國帶來了深重災難,中國人民在不屈不撓抗戰斗爭的同時,也給予了韓國等國無私的支援。金榮觀激動地對記者說:“ 在韓國被日本帝國主義殖民蹂躪之時,中國人民給予我們無私的支持和援助,庇護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和光復軍,我個人的性命更是中國人救回來的。”
金榮觀1924年出生於京畿道抱川,當時朝鮮半島已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一方面在經濟上進行掠奪,一方面從思想教育上採取同化政策。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他從小就很排斥日本。1944年9月,即將敗亡的日本仍在垂死掙扎,在“京城師范學校”學習的金榮觀被日軍強征入伍,隨后被派往中國浙江義烏附近駐扎,屬於日本陸軍70師團,簡稱槍部隊。當年12月,他連夜逃離日軍駐地,第二天遇到了國民黨的游擊隊。至今他還記得當時中國軍人說的中文“兄弟國家”。累倒了的金榮觀在中國朋友的悉心照料之下才得以康復,“可以說我這條命就是中國人救的”。
隨后他們被送往屬於第三戰區司令部所在地江西上饒鉛山縣的河口鎮,並在那裡加入了韓國光復軍。當時的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位於重慶,下設三支部隊,第一支隊本部在重慶,還有駐扎在湖北老河口和上饒河口鎮的兩個分隊﹔第二支隊在西安駐扎﹔第三支隊本部在安徽阜陽。當時中國政府為光復軍提供從軍裝到經費的全面支援。回憶起當年駐扎在河口鎮的時光,金榮觀老人眉飛色舞,好像回到了當年。他說河口鎮有大河穿過,是長江的支流,景色非常優美。之后雖然多次訪問中國,但因為各種原因都沒再回去,十分想念。他向記者介紹了2014年在西安參加設立光復軍第二支隊駐扎地紀念碑的情況,由衷感謝中國政府對光復軍有關遺跡的保護,稱紀念碑的建立不僅是韓中兩國友好關系的見証,也是對他們過去工作的褒獎。
當時,韓國光復軍主要是和國民黨軍隊合作,國民黨軍隊中嚴重的腐敗和混亂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國時,途經新四軍的游擊區,發現當地民眾都十分擁護共產黨。當時他就感覺到中國的未來屬於共產黨。
對於日本一部分人歪曲歷史的行為,金榮觀老人深感憤怒,“否認歷史的國家沒有未來”。他認為,日本在戰后利用國際局勢的變化,作為戰敗國卻幾乎沒有被清算戰爭罪責。70年后的今天,日本一邊否認侵略歷史,一邊解禁集體自衛權,准備走上再軍事化的道路。這不能不讓人擔心戰爭悲劇重演。中韓兩國應該加強合作,攜手維護和平。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8日 2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